古代蹴鞠这么先进的?

 

俱乐部有了,女足也早就有了。...

上周简单聊了聊蹴鞠的历史。

本期就来说说蹴鞠有哪些

辉煌的成绩吧。
在宋代,蹴鞠发展出成熟的组织,

就像现在的足球俱乐部一样,

他们会发展球员,磨练技术,

然后外出比赛和表演。
当时有名的俱乐部,

叫“齐云社”,

民间又叫“园社”。
《蹴鞠谱》中这样描述道:
要说当时著名的球员,

就要数高俅了。
高俅本是苏轼的书童,

因陪宋徽宗踢球,

被提携为殿前都指挥使。

一跃成为人生赢家。
通过蹴鞠进官的,

还有柳永的大哥,柳三复。

柳永虽然写得一手好词,

但是科举却连连失败。

他大哥也没好到哪里去。
当时的宰相丁谓,喜欢踢球。

柳三复拜访丁谓无门,

就等候在丁谓的蹴鞠场外,

等他踢完球,带着球向他行礼,

一边行礼,一边用头、肩膀、后背颠球。

于是“公乃笑而奇之”,

把柳三复收到了门下。
汉代的时候,

蹴鞠的玩法和现代很像,

只不过那时候一边不止一个球门,

而是六个。
东汉李尤的《鞠城铭》记载:
方形的球场上,六个小小的球室,

呈半月形,向地里凹进去。

每个球室前都有一个人守着,

剩下的人在赛场中活动。
(汉代蹴鞠示意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插图)
唐代时,

地下的球室变成了地上的球门,

分双球门和单球门。
双球门在东西两侧各一个,

比较接近现代足球。
至于单门球的玩法,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说道:

“植两修竹,高数丈,

络网于上,为门,以度毬。

毬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在球场的中间竖一张网,

左右双方要在己方按顺序传球之后,

把球传到另一边,

这个过程中,球不能落地。

一旦球在自己这边落地,

这局就算失败。
(宋元时期单门球示意图《中外体育史》插图)
除此之外,还有不射门的玩法。

叫做“白打”。

两个球队分别派出球员,做出颠球表演。

这种打法偏观赏性。
(黄慎《蹴鞠图轴》

描绘宋太祖与众人白打的场景)
明代人王云程在《蹴鞠图谱》里,

总结了各种没有球门的踢法技巧。
把球踢高再接住的,

叫做“飞弄”;

让球不离开身体滚动的,

叫做“滚弄”。
虽说这些技巧放到现代而言,

更像是街头足球表演,

但可以看出,

古代人对足球的热爱和钻研,

比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欧洲足球因为动作大,冲撞强,

球员容易受伤,

所以很少有女子玩足球。

英国16世纪后才有了女子足球运动。
而在中国,唐代(7世纪)以后,

女子玩蹴鞠就比较普遍了。

这主要归功于制鞠工艺的改良,

足球变成空心的,轻了不少。

女孩子也能愉快地玩耍,

而且球技还不赖。
唐人写的《剧谈录》中,

提到有几个十七八岁的丫头,

穿木屐,在路边的槐树下休息。

旁边正好有“军中少年蹴鞠”,

忽然一个球朝场外飞来。
你可能会想象女孩被球砸到,

少年上前关怀的浪漫画面。
然而,当时的情况是,

女孩门把球接住后,

踢了回去,“直高数丈”。

还引来路人的围观。
不过女子玩足球,

不一定非得“粗鲁”,也可以很唯美。
随着蹴鞠的娱乐化,

女子蹴鞠也注重观赏性、表演性,

元明时期,有专业蹴鞠的女艺人,

被称为“蹴球伎”。
当时有诗形容道:
虽然蹴鞠有过很辉煌的历史,

但现代足球起源于西方,

和蹴鞠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

中国人也只好从头学起。
不止足球,还有很多事情都

在以西方的游戏规则运转。

如果哪天蹴鞠也成了国际赛事,

那一定会很有意思。

我肯定多买两包小完能,

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


    关注 非人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