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玉】【捌拾壹】【玉不琢不成器】“三分料七分工”

 

【中国和田玉产业促进会】中国和田玉权威机构...



中国和田玉产业促进会

中国和田玉权威机构



新疆和田玉是中华民族拥有的独特资源,这样珍奇的人间瑰宝,随着采集的艰难与稀少,对于收藏者来讲,得之一玉,作为欣赏与财富的积累,或留传后代或保值升值。然而,对于和田玉这一大的玉种,玉料完整无缺者不可说无,但终究寥寥,而大多数原料都有一个由原料转变为商品、工艺品、珍品乃至于绝品的过程。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这就需要我们把稀少的、有限的玉石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起来,增加其艺术含量和文化品味。避免和防止急功近利的市俗商品化倾向,使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⒈优料精用
一块上佳和田玉,色好形好,可不加雕饰或稍加雕饰,保其重量,配一高档底座,本身就是一件很为雅致、难得的艺术品,供欣赏、收藏。

一块优质白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施艺的过程中,应慎之又慎,不应轻易动铊,以免留下遗憾。

正所谓:得一块昂贵的羊脂玉,不动铊不亏,一动铊子就亏,可见谨慎构思的重要。

难怪乎,许多人对羊脂玉不敢问津。须知,得一美玉,原样收藏者毕竟少数,大部分都需启动创作者的灵感,开动丰富的想象,使之成为一件佳作,成为一件艺术品。

优质原料如何精用,继承与创新仍然是永恒的主题。


⒉次料利用

和田玉并非都是越白越好的,羊脂玉洁白无瑕,再附上秋梨或桂花皮色,固然人人喜爱,但大部分原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和绺裂,都带有“遗憾”。

因此,把大量的各种质地、档次的玉石加以运用,那是对和田玉资源开发的一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扬州挖掘恢复了失传近200年的山子雕工艺,既借鉴于明清山子的风格,又立意创新。

从外形雕延伸到内雕及内外雕的结合。山子雕工艺是保留其玉石天然美的外形,在其外部和内部分层次地摊琢众多的人物、山水、树木花鸟、亭台楼阁,组成一幅立体的书画长卷。山子雕的创作赋予玉石故事内容和诗情画意,给人以儒雅、古朴之感,显露文人气质。

其工艺技法上,则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相结合,层次清楚,构图完整。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和田玉以及其他玉种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空间。

它更能广泛地运用于有绺、有裂、有浆色的玉料上,发挥其工艺技法及特长,用景物、层次等来去脏遮绺。由于各种雕琢技法的结合运用,使作品更为精奇,更为耐人寻味。

⒊小料大用
谁都想得到一块完整的和田玉,创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但这样的原料实在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求。

小料如何大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因材施艺,巧妙构思,能从视觉上、情感上引发出丰厚、充实而有变化的空间。

需要:一是一件玉石原料在设计时能立着用的尽量立着用,则显得大,卧则显小。行家称:“宁立勿卧”,这是一般规律;

二是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配以链条,将作品立体空间放大,此种方式通称“链子活”;

三是玉器的组合,在一块玉料中套出若干块料,组合成各类董、炉、塔、盒等;

四是造型要完整,做工要细腻,要使人爱不释手,玩之、佩之、饰之,有一种丰富的充实感,物件虽小,在心中的地位很大。前人的子冈牌即是例证。



玉石的色彩是丰富的,用得恰到好处是不易的。

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绝品,

用得不到位,反显弄巧成拙。

超乎常人想象的,奇异而又巧妙地应用俏色,

使其增添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体现了创作者的阅历和见识、想象和灵感。









[中国和田玉产业促进会]汇编整理 转载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鉴藏:15810008444   13910499609

Q Q:1468809899

合作:1882921877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88-7号

官网:www.shengyuanjade.com

合作:1468809899@qq.com


    关注 盛缘玉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