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距离伟大,还有三步之遥

 

即使如此感动,我还是觉得,《我不是药神》离伟大,仍有三步之遥。...



1

本来不想写《我不是药神》的评论了,因为古典老师写的《谁也不是谁的药神,自己守护自己心爱的人》特别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不过今天改变了主意,在床上趴了大半天之后。

身体疼痛,吃过药,坐立难安,想想还是算了,至少趴到床上是相对舒服的姿势,听着音乐分散注意力,昏昏沉沉地,脑子还在缓慢地转动,想到病、想到死亡,想到《我不是药神》里病人们的绝望——不过我不是悲观的联想,这点痛,还到不了濒死地步。

晚上六点多,感觉元气有所恢复,可能是药效发挥了作用。

本来上个周末,是想去朋友的医馆进行一下修复的,但周六下雨,没有去,周日要搞活动,又没能去。朋友笑话我,“看来疼得不算厉害。”其实倒也不是,主要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做,压下了。



所以如果我是一个解放前的革命者,应该也能抗住敌人的酷刑吧?(算了想想而已,真要到竹针刺进手指的时候说不定就投降了……)

当晚的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这让人倍感欣慰。为每次聚会设计点不一样的体验,已经成了我的乐趣。费力,但开心。



2

《我不是药神》是让我哭得特别难受的一部片子,如果是在家里看,肯定就哭出来了。片子整体其实是克制的,并没有过度煽情,但克制的背后有种巨大的张力,反而让人情不自禁地代入,不管自己的情况如何,对于那样的一个人群——怀着生的希望、每天面临着死亡威胁、想活,但是活的代价太大——都充满 了同情,并不是具体对哪个人,当然,具象代表就是吕受益、黄毛、思慧的女儿、刘牧师等,但更多的是对群体,对生命本身。



但即使如此感动,我还是觉得,《我不是药神》离伟大,仍有三步之遥。

片中的败笔,在于对诺瓦公司医药代表的塑造上,这让整部片子的矛盾尖锐,对立分明,但是故事的复杂性、思考的深层次大幅减少。

诺瓦公司应该承担起“反派”的角色分配吗?

如果没有原研药研发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巨额费用,仿制药由何而来?



网上有人做了一个【我不是药神】中的抗癌神药格列卫Glivec价格总结:

中国:4万人民币

澳洲:1.3万人民币

澳洲绿卡:190人民币

澳洲老人:27元人民币

新西兰、瑞士、瑞典、芬兰、冰岛等国——全免费

为什么会有这个价格差异?真的只是格列卫自己的问题吗?

医疗、教育、房价在国内可以说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了,因为涉及到每一个人,而这三座大山的背后,都不是简单的思维所能道尽,不要说难以用电影中的二元对立思维,即使是黑、白、灰,哪怕再多加几个灰度,都很难。

医药价格的购成,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假如影片中不是把矛盾导向诺瓦公司,片子的高度,还可以再增加一个层次。

我们之所以活得纠结,就是因为我们身处在漩涡中心,被几方力量同时拉扯,心中原本有一杆秤,而在现实压力袭来的时候,可能会换成另一杆,内心中的撕扯、无奈,乃至绝望,“我想活啊!”“我想当爷爷看着孙子出世”的巨大希翼和冰冷的现实之间的反差,会让每一个人对社会产生反思,从而有可能掀起变革。



比如我自己,可以活得超脱,假如患了绝症,就放弃治疗,但是,如果我的亲人有事呢?肯定不能放弃,卖了房子之后无可卖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如今,只能祈祷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真发生了,也只能面对。十几年前,我母亲患肺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还有印度仿制药,如果知道,我也会选择仿制药。

十几年前,我付出了多年积蓄,仍然挽不回母亲的性命。母亲过世后,我拿着仅余的三千块钱,在深圳从头开始。

十几年后的今天,假如面临同样的问题,我明白,比当初的一筹莫展,其实强不了多少。

有些问题,可能无解。

但是思考问题,也是价值,好过浑浑噩噩。

3

《我不是药神》中,最大的隐线,是“爱”。

爱,体现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表征。

程勇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不能坐视因缺钱而导致父亲无法手术。所以最终接受了吕受益的建议,做起了走私仿制药的买卖。而在和张长林的交锋中,他明白了可能存在的危险,出于对家人的爱,他退出了这盘生意。而又因为吕受益的死,他同意了儿子出国,然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仿制药中,这是从小爱升华到了大爱。

吕受益,这是对故事起到推动作用、促成程勇生命轨迹转变的关键人物,开始的时候,他生无可恋,后来,因为儿子的诞生,生的渴望随之萌生。而又因为不想给家庭造成负担,他选择了提前结束生命。

思慧为了女儿去跳钢管舞,黄毛为了不让家里担心一个人漂流在外,牧师为了救人做出了违背教义的事。

都是小人物,都过着庸常、卑屈的生活,活着,苟延残喘,但是不甘心放弃自己,或者亲人,用尽所有的力量,活一天,是一天。

没有失去健康的人,家中没有病人的人,可能不会理解这种状态,但是,在片子里,看到那些活生生的人,那些生活,那些故事,只要是有共情能力的人,必然被打动。

就像曹警官一样。

他在出场的时候,是和程勇对峙,在他凶狠的威胁下,程勇单薄、猥琐。随着剧情的展开,两个人的关系也在变化,从前小舅子、前姐夫的对立,到像朋友一样,有了默契。

曹警官是法和理的代表,但他有情。



还有张长林,卖假药、道貌岸然,但是,在最后被抓时,坚决不吐出程勇。

除了诺瓦公司的代表,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不是纸片,不是面具。

《我不是药神》不是演戏,是真实生活的写照,那些人的真实生活离我们有十万八千丈远,但通过屏幕,一下子到了眼前,无法回避的生命拷问,即使无解也还是要思考的沉重人生。

仿佛一记重锤,硬生生地把原本薄脆的生活,砸出了厚度,把单向度生活,砸出了层次。

当然,是带动了思考的前提下。

如果只是感动,当新的感动来临,旧的感动就被遗忘了。

4

除了影片,我想说说王传君这个演员。

豆瓣上出现了不少人去给《我不是药神》打一星,因为王传君拒演《爱情公寓》。

我没看过《爱情公寓》,注意到王传君是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王传君给我深刻印象。不过是个没几次出场、没几句台词的配角,却演出了质地。

在《我不是药神》中,他不是演活了吕受益,他就是吕受益。



中国不缺流量明星,缺的是这样的好演员。

好演员不会躺在一个角色上不思进取,一个好演员,会塑造很多经典角色,虽然可以说是爱情公寓的角色成就了王传君,但他不断在谋求新的突破。

而用自己的喜好试图绑架演员,沉迷角色却不尊重演员的这些观众,恰恰是好演员的障碍,也是中国出现好电影的障碍。

有些电影,配不上观众。

有些观众,配不上电影。

对我来说,电影并非纯粹的娱乐,我不怕因为思考耗费脑力,电影于我,是功课,是修炼,一场好电影,如经历一场甚至N场人生。

看电影可以有多个视角,视角越多,收获越多。



《我不是药神》是部好电影,虽然从情绪来说,我不想进影院二刷三刷,但是这部剧留给我的思考是深远的。

不只是要活着,更要积极、热烈、美好地活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去帮助他人,传递爱、信心,和希望。


    关注 萧秋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