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写了123封辞职信,这位宰相竟没能辞掉官?

 

揭秘明朝皇帝与奏折之间的那些事儿......

在古代
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都有一项必做的工作
那就是——批奏折
你以为批阅奏折
就像你清早起来翻朋友圈
随手点赞、留言那样轻松么 
皇帝们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
还要处理花样百出的糟心事
 
今天小诚就带你走进
那些年
明朝皇帝与奏折之间的奇葩事儿
明太祖:叫你太啰嗦
明太祖时期
有位叫茹太素的刑部尚书
话说这位大臣学富五车 妙笔生花
但就是有一个毛病
写起东西来文思泉涌 刹不住车
随手就是一篇论文
洪武八年的时候
茹太素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
朱元璋拿起奏折翻开就读
读完一页又一页
一页又一页
发现还没有进入正题
等到读完五千字以后
朱元璋依然一头雾水
“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命人将茹太素拉出去
赏了一顿竹笋炒肉
最后读完才发现
整篇奏折共计一万七千多字
却只有五百字是在认真提建议
其他全是废话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散朝后
朱元璋立马吩咐中书省以此为戒
制定了上书格式
限制奏章字数
要求必须说人话
不然就得领惩罚
从此以后
洪武朝的大臣们在写奏章时
都开门见山
只讲事情
不敢再空话连篇了
明成祖:别给老子拍马屁
明成祖在位的时候
是出了名的耿直boy
喜欢干实务
尤其讨厌大臣们拍马屁
听到一次怼一次
 
话说永乐四年六月初一
据预测
这一天会发生日蚀
但是当天忽然乌云密布
遮住了奇异天象
礼部尚书郑赐认为这是吉兆
于是立马上书皇帝
提议应该好好庆贺一番
朱棣看到后
淡定的回道
天空很大
能见到日蚀的地方有很多
在这一方
阴云蔽日了见不到日蚀
不等于他处也见不到
你怎么这么蠢
连这点常识都没有
永乐十三年
贵州右布政使递上奏折说
去年北征的时候
臣走到思南府婺州县
惊闻有人听到
山中连续发出“万岁”的声音
这是皇上威德远播
感动山川的明证啊
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皇帝听完,怒怼
说什么山川岩石连呼万岁
在山谷中呼喊
本来就有回声
你们把我当傻子吧
我骂你们一句小人算是轻的了
“人臣事君当以道,阿谀取容非贤人君子所为。”
万历:扣下的奏折能编书
从万历十五年起
   这位皇帝
开启了“不上朝”的工作模式
“不上朝”≠“不干活”
该批的奏折
还是要在深宫后院里批完滴
当这位万历爷看到骂自己的折子
除非骂得太难听
基本上不动怒
只是默默吐槽一句
“又是一个故意蹭我热度的”
此乃沽名钓誉之徒。”
随手把奏折搁置一旁
后来就逐渐演变成
只要心情不好
随手扣下大臣们的折子
等到万历皇帝去世后
明朝官员们清理“留中”的奏折时
居然清出了这样一幅神奇场面
四十八年来被搁置的奏折
竟有四卷二百九十六篇
重大公务如关于吏治军事等
全被万历皇帝随手就扣下
一扣就是一二十年
期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当时的中央九部官员
加起来一共只有31人
空缺多达到24人
当时的内阁阁老——李廷机
工作太累 想辞职
向皇帝递交了辞职奏折
谁想到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回应
于是5年内递交了123封辞职信
依然没等到皇帝的批准
最后心一横 自己跑回老家了
而那些被万历“留中”的奏折
则被编成了厚厚的明代著名典籍
——《神庙留中奏疏汇要》
每个朝代每个皇帝批奏折的风格不同
有些特立独行的批语风格
也为后世津津乐道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不管是做人还是写文章
都要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啊
佛系青年一时爽
最后只能泯然众人矣


    关注 唐浩明评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