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头到餐桌(上)|让孩子了解食物的“起点”不是超市

 

北京ISB国际学校的“未来课程”——从地头到餐桌——搞清玉米的种植、脱粒、去皮、磨面、窝头制作的全过程。...



周一,大山里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虽然对来这里体验“务农”的孩子们的五颜六色的旅游鞋,带来了毫不客气的“涂鸦”,但是对干涸的土地来讲则是久渴逢甘。

北京ISB国际学校的“未来课程”是我最近才听说和接触到的一种新鲜事物。它的课程设置不同于以往,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听”(hear)、“看”(see)、“摸”(touch)和“闻”(smell),最后达到“想”(thinking)和“答”(answer)的目的。

根据这种教学思路,其中设置了一个“课程”是:从地头到餐桌。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到,在超市购买的食物,它们是怎样进入到超市的?于是,就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玉米从犁地、播种、施肥、间苗、脱皮、磨面,到窝头的制作的全过程。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看、摸、闻,接着的思考,最后提出有关玉米生长、磨面和烹饪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寻找答案。

他们提出来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玉米粒外表有一层红色?(经过防虫药水的浸泡)用这样的方法种出来的玉米除了减少玉米的病虫害之外,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山区,地块很小,不能用大型的机械耕种,它的产量是怎样的?这些玉米是作为人的食物还是牲畜的饲料?(在美国很大一部分的玉米用来做饲料)农民叔叔心灵手巧,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制作出适合自己耕种玉米的方法,很有意思,但是他们也很辛苦……

尽管孩子们的体验时间很短,但是他们至少知道了用玉米制作食物的“起点”并不是从超市开始,在此之前,还有着漫漫长路。

(待续:从地头到餐桌(下)|窝头的制作)



当地老乡家的玉米在春雨的滋润下已经出苗。



我们每天摆在餐桌上“吃喝”的食材大都来自超市。









体验一把“当牛做马”的滋味。





玉米的播种也有不少学问。





弄脏了鞋,为的是秋后的收获。



从玉米粒到玉米面有着:湿润、脱皮和磨面的几道工序。



从脱皮和磨面还要更换里面的“刀具”。


    关注 林赛一家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