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无声设计师Martin Margiela

 

本文作者:The New York Times崇拜、斥责、忽视、模仿纷至沓来,但Margiela的影响力还是...



本文作者:The New York Times
崇拜、斥责、忽视、模仿纷至沓来,但Margiela的影响力还是得到了广泛传播。

法国巴黎——沉默是Martin Margiela的原则,不做解释是这位设计师的行事风格。

在职业生涯早期的一次采访结束后,Margiela决定今后不再接受采访。Pierre Rougier当时是Maison Martin Margiela品牌的新闻发布官,他说:“在回去的路上,他告诉我:‘我不会再去做采访了。’仅此而已,这不是策略,他只是不喜欢采访而已。”

在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拒绝采访变成了该品牌的行事风格。他们的设计师始终保持沉默,只用作品说话。

在强大的作品面前,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1988年,Margiela与Jenny Meirens共同创立了该品牌,他们在时尚界掀起的剧变,可以比肩Balenciaga和Courrèges。一场精彩纷呈的回顾展,前不久正在巴黎加列拉宫(Palais Galliera)时尚博物馆上演。正如这场展览所明示的,Margiela是现今最伟大的“概念时装”大师之一。崇拜、斥责、忽视、模仿纷至沓来,但他的影响力还是得到了广泛传播。他的一位前员工曾给玫瑰色眼镜加了一对眉毛,现在许多评论人士在回顾那段历史时,都会提到这款眼镜。



海报中的背心(2009) | 图片来源:巴黎时装博物馆提供
巴黎时尚博物馆的这场回顾展让观众感到震撼的不是Margiela早已闻名于世的作品,而是观众甚至不知道是他首创的作品。人们还记得Margiela,他的影响犹在。(今年3月22日,另一场关于Margiela的展览在巴黎装饰艺术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拉开帷幕,回顾了Margiela在另一老牌奢侈品牌Hermès的设计生涯。)

离开Maison Martin Margiela(现已更名为Maison Margiela)九年后,Margiela依旧保持沉默。

巴黎时尚博物馆前馆长Olivier Saillard参与了回顾展的组织工作,他联系了Margiela,但后者拒绝发表评论,甚至不愿意用电子邮件谈谈看法。不过,这场展览本身即是他的评论。Margiela是展览的“创意总监”,既是“策展人”,也是“讲解员”,他的印记随处可见。

超大号系列、灵感来自洋娃娃的时装系列、围绕身体旋转的“水平”系列,这里的展品风格鲜明、标新立异。但观众也可以看到气质优雅的经典系列(例如著名的Stockman系列,用Stockman立裁人台的外层布料制作时装,对传统裁剪开展研究)、朋克风系列(早期系列中的一件镂空卷边毛衣,由Margiela的母亲用扫帚把编织而成。为了完成40个订单,他的母亲与朋友们组成了一个编织会)、令人惊艳的迪斯科系列(Margiela在决定制作高跟鞋后,先把高跟鞋当成废物丢弃,以求获得真实感,然后让模特穿上它们,在铺了硬纸板的T台上走秀,每走一步,鞋跟都会在硬纸板上刺个洞)。

到了今天,Margiela的遗产和成就得到了重视,影响力也尤为强大,这想必也是他所乐见的。Demna Gvasalia是Margiela最知名的助手,他为Vetements和巴黎世家设计的作品,许多都是向Margiela的致敬之作。他的超大号系列、他对姿态和服装形式的兴趣、对老旧服装的复制和回收利用,全都刻上了Margiela的痕迹。

虽然从未在Margiela手下工作过,但不少设计师对Margiela的借鉴不输Gvasalia。他们中有Phoebe Philo和Thom Browne等业界翘楚,也有许多新兴设计师,例如Y/Project的Glenn Martens,他在去年斩获法国ANDAM时尚大奖,而Margiela在18年前也得过这个奖。Margiela在不合常规的地方办秀,用影片代替时装秀,请他的朋友们和反传统模特登上T台,复刻曾大获成功的时装作品,细致地改造搜罗到的物件。Margiela在许多年前的创意,如今已是司空见惯。

Margiela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时装。他的早期作品明显反映出他对时装的专注与痴迷,包括他的裁剪(反对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宽肩装,设计出了自己的窄肩时装系列)、比例(一直在贴身与超大号设计之间来回往复)、用色、织造(用上了飞镖和缝合元素、外露的衬里、未经处理的缝合线),以及视觉错觉。

Margiela也戏谑时尚界的浮华与自大。他在废弃的地铁站、超市、偏远地区和巴黎最不受欢迎的地方办秀,对让他的同行设计师们趋之若鹜的卢浮宫不屑一顾。他的时装设计灵感来源广泛,包括地铁站海报、沾满颜料的T台(在举办首场时装秀之前,他将夹脚趾鞋的鞋跟浸到了颜料中)、跳蚤市场卖的围巾、老旧的剧院戏服,以及老式服装。曾有人批评称,他回收再造的作品与“救世军”组织卖的二手货没什么区别。听到这番评论后,Margiela在“救世军”大厅举办了他的下一场时装秀,还得到了“救世军”乐队的助阵。

毫不夸张地说,Margiela与同一时代的其他设计师相比,对时尚界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他的许多作品让人瞠目结舌,例如回顾展中展出的一件XXXL号连衣裙——原本是一件他在美国捡到的老式连衣裙,他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富丽堂皇、略带神圣气质的超大号系列。)巴黎将在本周成为时尚界的焦点,秋季系列时装秀将在这里轮番上演。届时巴黎将迎来许多老牌设计师,他们都曾见识过Margiela的作品。

在资历较老的评论人士眼中,看过他的第一、第二或最后一场秀的人才有炫耀的资本。2008年的一场秀为Margiela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他从此销声匿迹。(尽管谣言四起,但Margiela过了很久才发表退出时尚界的官方声明,一如他的行事风格。)今天早上,我旁边的办公桌后传来一声叹息:“那时真是一个伟大的年代,你可以感觉得到。”言语中流露出对过去的留恋。

但时过境迁。Saillard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曾几何时,用自己的名字和签名创立个人品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时尚界的一段漫长而又光辉的历史,Margiela属于这段历史。”对于奢侈品集团的崛起和独立设计师品牌的衰落,他感到十分痛惜:“Margiela退出后,像幽灵一般游走在不同品牌的设计师成了时尚界关注的焦点。”

回顾展的策展人Alexandre Samson在策展过程中得到了Margiela的指导。Samson认为他是当时最伟大的设计师。出于慎重考虑,Samson没有透露Margiela目前在做什么,但他的确提到,这位设计师一直在关注时尚界,而且对现状不是很满意。

Samson说:“目前的状况让他感到非常难过。”

“他说如果当初是被迫去设计作品,那么他不可能成为现在的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名刚入行的设计师,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要做什么,但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在当时,他什么都敢做。”

我问他:“Margiela的影响力如此持久,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是自由的。”Samson回答道。

本文作者:Matthew Schneier。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BoF经NewsCred出版网络合法授权发布。

翻译:Galen Xiao
 今日讨论 
Margiela的影响力如此持久,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今日讨论”是BoF时装商业评论新开辟的讨论栏目,欢迎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建议和观点,我们将在每个月为最佳讨论参与者寄出精心准备的礼品。



新年必备时装造型课程:向全球知名、拥有超过30年在《Vogue》、《Elle》、Chanel和Prada工作经验的Lucinda Chambers学习专业时装造型知识。

课程简介

报名步骤介绍
黑人女性主导的九月刊封面
大量零售商弃用血汗工厂的安全改进方案
时装界的身形多样性运动会走向全球吗?
租赁可以帮我们变得可持续吗?



    关注 BoF时装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