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和静:绝美草原上的归乡往事

 

太阳升起的地方。...

CCTV-10

8月18日 晚间21:53

《中国影像方志·和静》

悲壮民族大迁徙的终点,

如今是什么样?



公元1771年一个冬日的清晨,冰雪覆盖的伏尔加草原上,年仅28岁的部落首领渥巴锡带头烧毁了自己的宫殿。随后,他带领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17万民众,踏上了历时8个月、行程上万里的漫漫回归路。

这场意在反抗压迫、回归故土的迁徙,得到了清王朝的接纳。土尔扈特部的首领以及王公贵族们,被安置在今天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境内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

01

东归之旅


17世纪初,为了躲避战乱并寻找水草更为丰美的地域,游牧民族土尔扈特人离开位于新疆塔尔巴哈台的故乡,向西迁徙至伏尔加河下游。

但和平的生活只持续了百余年。18世纪中叶,沙俄的实力增强,全力扩张。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断侵袭土尔扈特部,横征暴敛,并迫使他们服兵役,在战争中充当先锋。数万土尔扈特人因此丧生。
渥巴锡塑像


1771年冬,部落年轻的汗王渥巴锡揭竿而起,带领伏尔加河东岸的百姓约17万人,踏上了漫长的东归之路。

他们不仅遭到沙俄部队的围追堵截,还面临着严寒、饥饿和瘟疫。大量土尔扈特人在迁徙过程中战死、冻死、饿死。最后,17万人中,只有约7万人到达目的地。
艰难的东归之旅
随后,渥巴锡率部归顺清乾隆皇帝,被封为“旧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部族在和静地区安置,安居乐业。人口聚居让和静地区逐渐形成了当时罕见的草原小镇,人称“和通苏木”。

今天,中国的土尔扈特人约有十万。当初东归之旅中的许多文物都存放在和静县民族博物馆。博物馆之前一直设在满汗王府,现已迁往东归科技文化中心。
记录东归景象的油画


和静县政府还要在东归草原文化旅游节上打造大型实景演出《东归·印象》。祖先的壮举,今天的和静人不会忘记。不乏有在外地求学工作的人回到家乡参与演出的准备工作。

每当民族史诗《江格尔》的歌声响起,蒙古族最大的聚会那达慕拉开帷幕,古今相通,数百年悠久的时光恍如一瞬。
实景演出排练中
02

群力锁黄龙
虽然和静地区一度十分富饶,但建国初期,和静县曾经为支援国家建设,发展过钢铁、化工等产业。长期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绿意盎然的草原
2013年,和静举全县之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绿改造行动,举办了8次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人们将这次行动形象地称为群力锁“黄龙”。4年时间,他们在戈壁滩上建起了森林公园。退牧还草、人畜下山……现在,县城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65平方千米。

巴音布鲁克草原上还有一处天鹅湖,是中国最大的天鹅繁殖地。1980年,巴音布鲁克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并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从30年前开始,牧民们就自发承担起了保护天鹅的职责。
草原上的天鹅湖
但巡湖的任务并不简单。宽广的湿地中遍布着大片暗藏危险的沼泽。专注于救助天鹅的“天鹅爸爸”拉格娃就曾经在巡查途中连人带马掉进沼泽。三名队员利用缰绳和马的拉力,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他们拉出来。
巡湖的拉格娃


即便如此,牧民们依旧没有放弃对天鹅的保护。年复一年来到巴音布鲁克的天鹅,契合着草原民族当年对故土的向往:跨越高山,风雨无阻。
-方志档案-
开都河是新疆内陆最重要的大河之一,滋养着巴音布鲁克草原。

雪山上的雪水和泉水奔流而下,在草原上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奇景,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并逐渐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热爱旅行的小伙伴们,有机会可以去那里亲眼看看这神奇的风景哦!

中国影像方志

《和静篇》

播出时间:8月18日  21:53
监制/闫东  主编/刘铭  黄丽君

编辑/田楚韵  祝思齐  徐传寓(实习)


    关注 央视科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