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讲嘛,四川话要这个样子说!

 

绝对不豁你,这是一篇精彩的板的文章!...



大概7岁时,我从乐山搬到眉山,初识院子里一个同龄的女孩。有一天,我和爸妈一起上街,碰巧遇见了她,只不过我们之间隔着一整条街。街上汽车、三轮来来往往,她硬是扯着嗓子冲我大喊:

“陈昱伊!你要搞lie er 哦?你要击何儿哦?”(下面音频由绿姐倾情展示)

这是用汉字无法表述的,最纯正的眉山土话。童音嘹亮,眉山话更是粗犷得直击人心。

过了十多年,每每说起这件事,我们全家都还是会笑做一团。就算离开眉山已经很久了,这两句方言我却一直说得特别顺溜。

四川话不能忘嘛。

✦✦✦
四川各地的方言都不太一样,辗转居住了乐山,眉山,成都这三个城市之后,我的四川话口音一听就是奇怪的杂糅体。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我对四川方言格外有些感触。大学到了天津,最喜欢的就是向北方好友科普四川这个三个城市的方言的区别。

乐山话单字音调向上扬,而不是往下压。多发“e”音,口腔更扁,因此乐山话听上去秀气。眉山话则是这三者之中最大大咧咧的了——绝对的上扬的音调,“ai”甚至代替了“ei”,难懂的方言词汇还没有被普通话同化,大嗓门和眉山话最相配。成都话又不太一样。单字发音向下压,各声调拐弯不多,显得紧凑且低沉,不垮。不分n,l;不分翘舌和平舌。多“”音——“给我一碗蛋炒饭”,吞去音节末尾的“n”,字词就像失去了束缚,从舌尖蹦跶出来的瞬间,变得更加清亮。





更多的变化是随着情绪一并而来的。

拉长声音表示一句抗议:“不”,原本干脆的四声调子变成了三声,降到底谷时翘起一点上扬的尾巴,不情不愿,不依不舍;听到震惊的八卦时一声“安?”,“”这个音节天生就为瞪大的双眼和张大的嘴而生,不清脆而且刺人,情绪饱满;频频出现的语气词“嘛”“哈”“喃”“三”,被挂在央求、疑问、陈述的句子末尾,对话在这些没有指向意义的词里圆满结束,凭添许多圆滑或软糯的生活气在里边。

几乎所有的方言都能刺激人的情绪,更加随意和浓烈。中规中矩地问一句“你要干什么”,比不上“你要爪子”的警告和戏谑;“你在搞笑吗”也能传达出质疑和指责,但还是“你在臊皮嗦”意味更深;就算去掉所有方言词,相比普通话的清汤挂面,成都话也多了几勺鲜香的调料。
✦✦✦
你走在成都的大街上,火锅醇厚的香味搅拌着川音朝你涌来。车水马龙的市中心,摩托车挤在车流的缝隙里,师傅朝你按喇叭:“美女,摩的,摩的坐不坐“,摩的的那个“的”还一定得带一个儿化音,像石子扔进池子之后泛起的一圈水花,轻飘飘的;走在身边的基友挽着你的胳膊,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对你说“哎呀我给你讲嘛”,一个惊天的八卦就在这句话之后等着,这个“牙尖”的语气里透着和你同等程度的期待;路边有人起了争执,有些面红耳赤的男人骂了对手一句“瓜娃子”,你想起来,这句骂人的话已经变成你对你基友的爱称;撒娇的妹子打电话,“锅锅,你来接我一哈嘛”;串串店里有些担忧的叮嘱“少放点海椒哈”…… 这个城市浸泡在语言的海里,每一滴水都是语言的DNA。

✦✦✦
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身体里就有了这些共同的记忆。

所以到了外地,说成都话本身就变成了一件乐事。几个新认识的四川人聚在一起,很难兼顾圈子里的外地人,情不自禁地就开始飚四川话,分贝总要大很多,并且很容易整齐地大笑起来——这个笑声似乎也带了成都韵味,更加肆无忌惮。

“说四川话的时候才是本体嘛。”失恋的时候,被老师刁难的时候,遇上傻逼的时候,水逆的时候,论文写不下去的时候,四川话简直就是一副吐槽的良药嘛。你好像回到了家里,不用端着平翘舌音,不用小心着前后鼻韵,顺顺当当一长段溜下来,恕我直言,其它嘴炮全都是垃圾。也许吃不到正宗的火锅串串,啃不到五香麻辣兔脑壳,但是有可以一起飙四川话牙尖的朋友和家人,就是幸事。

✦✦✦
啥子都可以不要,摆龙门阵的权利还是要给我们三。
-海遇情思录往期精选-
从一根晾衣杆说起
一个波澜不惊的上海早晨
中国艺术首饰先锋代表吴二强专访:我把《乡恋》戴在身上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申请加入我们乐趣多多福利多多的桃花源社群哦~


    关注 海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