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读书:让自然书写领航者带你漫游绿意台湾!

 

如今台湾旅游究竟有多火?竟能让一家以出版外国文学为主的出版社,接连推出两本富于巧思却书脊裸露的台湾旅行手记!...





如今台湾旅游究竟有多火?竟能让一家以出版外国文学为主的出版社,接连推出两本富于巧思却书脊裸露的台湾旅行手记!





然而当你翻开这两本书,《里台湾》和《少年绿皮书》,当你看过那些手绘地图、古早味的明信片、亦或是栩栩如生的花鸟素描,你就会明白旅行的意义不会是“你离开我”,而是“你爱上它”——无论你来自何方都会爱上这片自然的人之天性。

而对于这个话题,两本书的作者刘克襄老师真的有很多话要说。

iWeekly+福利

[b]《里台湾》+《少年绿皮书》共5套


[/b]

参与方式

[b]1、请直接在本文下方评论,聊聊
你记忆和印象中的台湾之美

2、精选评论点赞数排名前3的读者将每人获得1套赠书。

3、在本文任意处截图并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表单,也有机会抽奖得赠书1套,共2

4、本活动参与截止日期为2015年11月06日。

[/b]




刘克襄 1957年生,台湾自然书写领航者。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近三十年,透过摄影、地图、绘画和文字,不仅细腻地编织大自然的故事,更经营深度的人文生态思索,开拓富有创意的漫游路线。已出版诗集、散文、长篇小说、绘本和摄影作品三十余部,其作品洋溢着博物学家纵观博闻的特质,屡屡带动书写风潮,引起社会对相关题材的关注。

Q:iWeekly

A:刘克襄


关于书籍与人生


Q:您觉得译文版的《少年绿皮书》和《里台湾》,与之前台湾的版本相比如何?

A:其实我吓了一跳,感到非常惊喜。这次的版本在装帧、封面设计和编排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不仅能和台湾的版本相媲美,有些部分,比如两本书的封面甚至超越了后者,这是我在看到书前难以想象的。



Q:书后简介说您既是自然作家又是生态保育工作者,您对哪个身份更看重一些?

A:我更喜欢自然作家的身份,因为我的生活都与之相关。比如我现在拿着这个苹果,我就会想到台湾的苹果是什么样子,长得这么瘦小的苹果如果在台湾的这个季节哪里会有,吃起来口味是怎么样的。这样对自然博物的联想启发了我的写作。

Q:那您最早又是怎样踏上写作这条路的呢?

A:学生时代,我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文青,也会写点诗。但等到我服役归来进入到社会的1980年代初,一方面我很想认同自己,一方面当时台湾的环保运动兴起,而我自己又很关心自然,所以就开始针对这话题写很多内容。进入这个写作领域,我就再也没出来过。

所以这二十年来,甚至我这一辈子都是围绕着自然的议题,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我有不同的思考,有不同的方法面对它。我差不多每五六年就会找一个新的议题去尝试,譬如台北市旁边的官渡沼泽区、一个旧的日据时代的图书馆、我家旁边的一小片森林等等。


【《里台湾》插图】手绘淡水地图

我在那个森林一待就待了三年,把里面的动物、植物、爬虫、石头全部弄清楚,研究到后来连流浪狗都会做记录。后来,流浪狗的书写了,森林的书也写了,这些经历让我变成一个非常敏感的博物学家,也让我对所有东西都很喜欢。

后来我的孩子出生长大,我就带他们走遍北台湾的山头,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让他们懂得我的经历,也养成这样的爱好。当然后来没有养成,我会觉得有点挫败。但是后来想想,我要给他们的主要是生活的价值,哪里是一定要跟我一样呢?不见得。

如果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孩子追求做那一个人,那这个世界不会快乐。反而让孩子去做那100人中的99人,也不要做100人中唯一的那个大富翁或者名人,你乐意接受,孩子也没有压力,过得快快乐乐,这样就够了。


【《里台湾》插图】复古明信片

Q:在《少年绿皮书》中,您反复提到15岁这个时间点很重要,是觉得那时有什么成长的遗憾吗?

A:15到17岁是我改变很多的年纪。我到17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名字不是这个名字,这个我在书中也写到。我爸爸是信仰社会主义的,他给我取名“资愧”——资本主义惭愧。但当时我就想“这是谁啊”,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我的名字,也才知道我爸爸是那样的人。

我自己倒是想做100人中的那“1”人,像我爸爸那样。我家书柜里面藏有用月历纸包好的一些书,都是鲁迅、巴金那些反国民党残酷统治的著作。我就在那里读,这为我打开了文学的世界。其实,我好喜欢“资愧”这个名字,还一度用它给我的第一本诗集命名。


关于自然与旅行
Q:您少年时第一次出门去探访自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A:主要是逃避,因为实在不想去学校。如果那时候有网吧的话,我想我可能会去的。但是没有啊,我只能跑到西边,跑到棒球场那些打球的地方,跑到任何你可以抒发的地方。我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可是慢慢地,这些地方就累积成你的田园和家园了。

就好像现在14、15岁的小孩子,他不想上课,但是他没有地方可以跑。没有自然,没有溪流,他只能跑到网吧,网吧就是他的家园、他的故乡。所以我现在谈自然,你要设法去提供这样的环境,那他们以后才会有故乡,而不是一提起故乡就想到人造的摩天轮或者网络游戏的某个角色。



【《少年绿皮书》插图】刘克襄初中时的逃学路线

Q:那现在的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是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缺乏对大自然的关注呢?您会不会去办学校、训练营之类的,来改变这种风气?

A:的确很缺乏。我有几个朋友在举办登山、探险的青少年团队,我自己倒没有。我就是希望通过演讲和文字,让更多人接受我喜欢的东西。在台湾我的演讲一年几乎有两百场,而我主持的电视节目也尽量选择自然议题,拍摄小镇的自然环境和原住民部落等。节目收视不错,也让来台湾旅游的游客多了一点选择的可能。

Q:谈到旅游,现在大陆许多年轻人都会去台湾旅游,一般都是去知名的旅游胜地。如果他们有机会二度访台,您有什么推荐的“非主流”景点吗?

A:我想鼓励大家用火车、公交车,甚至是脚踏车旅行。现在的大陆游客来台湾以包团去大景点居多,可在这样的旅行中怎么真正看台湾?怎么和乡下的阿公、阿婆接触交流?



【《里台湾》插图】复古明信片-日月潭全景

最近有一次拍摄电视节目的经历让我很感动。那次我在阿里山旁边的一个小村子,那是到阿里山旅游的人绝对不会去的地方,游览车也不会去。但我在拍片的时候突然看到两个女孩子从山路走上来,我就跟她们打招呼。原来她们是广东来的背包客,无意中来到这里。我就请她们喝凉草茶,并且给她们介绍当地的环境。她们很兴奋,从来没想到这种乡下地方还会有人请她们喝茶。

其实不仅是我,在台湾的很多乡下都有这样一种人情,我很鼓励大陆游客去体会。台湾的火车旅行很方便,从这个小镇到那个小镇几乎每15分钟就有一班,两三公里一站,像地铁一样。你可以下来之后逛一逛再上车去下一站,在这种小镇旅行中,你会看到很多很多不同的景点。



【《少年绿皮书》插图】手绘大翅鲸

Q:您在大陆有没有试过这样的旅行方式?

A:没有,在香港有过,但是在大陆如果给我半年的话我会尝试,甚至可能将来也出一本这样的游记。我在香港有时候沿着海岸线走三个小时,一个人都碰不到,别人碰到我还会吓一跳。你怎么来这里,怎么这样一个人就出现了?我喜欢这样走着探访偏远之处,这样写出来介绍香港的书就会和别人不一样。

Q:进行这种自然旅游的话,您觉得是一个人更好还是需要有人陪伴?

A:这个其实不一定,看状况,应该两三个人是最好的。三个人以上就比较乱了,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听到的永远是这个团体的声音。


关于历史与未来
Q:您在书里把台湾的景点分成了三大类(百年地景、小镇流光、采采一方),您自己更喜欢哪一类?

A:我觉得还是面对着外来冲击的小镇,它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怎么改变或者调整自己?这是我比较关心的。这里面有写到台南和台中,城市要建立自己的自信和历史感。

相对于台南,台中是比较没有历史感的,这是我觉得台中需要改变的。台中要把老城区的自信找来,如果我作为一个台中人,对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没有自信感的话,那是很可怕的。但可惜台中现在就是过度观光化,过度没有自信。那小镇的话,每一个小镇都不一样。比如池上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里台湾》插图】池上

1995年池上小镇开始自信起来,当地特产“池上米”(关于池上米,iWeekly也曾发布过专题报道,点此查看。)一直发展到这几年,价格也高了。但是它开始面临问题——因为它的风景更加漂亮,名气更加响亮,有很多游客去,而游客一进去就会加入许多商业行为,所以它现在的风土人情也变了。

Q:垦丁也是非常受大陆游客欢迎的台湾旅游景点,但正如你在《里台湾》书中提到的,这座小镇同样被商业化腐蚀了。那么过去的垦丁是怎样的呢?

A:25年前我见到的垦丁大街上,只有十几户人家而已,哪有现在的整排民宿和便利商店,什么都没有。骑摩托车过去连摩托车都会被吹到海里去,因为风太大了。想要找个吃的都不容易。如今,垦丁大街却变得非常商业化,比如一条街上就有五家便利商店,商店甚至于剥削游客。不过现在那里的公园、港口、部落或者鹅銮鼻还依然精彩,而原住民也正在发展小规模生态旅游。当地人可能需要反省一下这样的盈利模式有没有未来。



【《少年绿皮书》插图】阿里山小火车

Q:那是不是可以把您的环保理念总结为“保护自然也是对人的历史、人的记忆的保护”?

A:我觉得每个小镇都有它自己的问题跟议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去谈论这些地方。我喜欢针对不同的小镇去写不同的故事,或者说这个地方现在的阶段性和另一个小镇不一样,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提供建议。比如池上旁边有一个关山就跟它不一样,北边有一个小镇也跟它不一样。

我曾在Facebook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却惹出“麻烦”。有一个太平洋上的台湾小岛叫作兰屿,我撰文说那个地方不应该有便利商店。然后整个台湾就开始非常热烈地讨论,到底那边可不可以有7-11辩论。

我的观点是兰屿是一个类似“阿凡达星球”的地方,它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部落,这个状态应该要维持下去。结果有人就开始争论说“你又不是那个地方的人,你怎么可以讲那种话呢?”

兰屿当地人也分成两派,产生了争论,但大部分人还是站在我这边的,因为当地独特的太平洋岛屿文化甚至连菲律宾都没有保留了。不过最终7-11还是去了小岛,但是它非常低调地用兰屿的特色去呈现店铺,不会像一般的便利店,人一进店就会“叮咚”一声,霸气得让人厌烦,就像《阿凡达》里人类入侵了外星球一样。



【《少年绿皮书》插图】未去成的雪山半途

《里台湾》
【作者】刘克襄
【页码】:259
【开本】:32开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定价】:48.00


【内容简介】刘克襄集二十多年走遍台湾大城小镇深山野壑的独特经验,累积出精彩丰厚的《里台湾》。诗意文字,配合手绘地图和古早味明信片,呈现真正地道内行的台湾漫游记忆。足迹深入不为人知的角落,以生态、乐活、社区营造等角度,观其“表”,更知其“里”。
《少年绿皮书:我们的岛屿旅行》
【作者】刘克襄
【页码】:144
【开本】:32开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定价】:35.00


【内容简介】刘克襄将自己年少时的探险经历,化作手绘地图和草木鸟兽图鉴,写成一封封家书,寄给十五岁的儿女,也寄向当年十五岁的自己。十五岁这“最后的童年时光”,如同每一年暑假的尾声,孩子们渴望冒险、迫不及待奔向未知世界,却也绕不开种种私我成长的烦恼。


点击上图
立即购买刘克襄签名套装
《里台湾》+《少年绿皮书》
套装价69元且包邮



    关注 iWeekly周末画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