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火锅,还有谁会期待冬天

 

天冷了就要吃火锅啊...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妈妈住院了几天,今晚难得有空陪她,此时我们应该聚在一口锅前,看云雾缭绕。

天一凉,似乎全身的细胞都为了火锅而存在的。今日周六,既然温习旧文,这个时节应该属于火锅。

——深夜君
 - 正文 -
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狂热地喜欢重庆是在大学,就我的朋友圈来看,重庆人对于重庆都有着过于偏执的热爱。去年夏天,公司派遣我们到成都培训,而“我们重庆就不会这样,重庆人都是真性情。” “重庆就是好!”之类的抱怨或称赞也是贯穿了一整个夏天,那种对于自己家乡的傲娇可是真真的深入骨髓。尽管在成都读了四年大学的我总是夸奖成都这里好,那里文艺,可是对于火锅的傲娇之情,和每个重庆人一样,不会做出一丝让步。
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的小姑开了一家火锅店,店面不大,一个硕大的红色灯箱招牌赫然立于店铺临街的墙上。写着:余园火锅。对于儿时的琐碎细节,我总是记得异常清晰。半夜九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还没睡觉已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我却穿着一身碎花绵绸短装,脚踏拖鞋,手里紧紧攥着10元钱晃荡在这城乡结合部最热闹的街上。到了店里,我会自己去拿千年不变的老肉片、鸭肠还有一碗油碟三样铁搭配。深吸口气,麻油的浓郁香味迅速涌进鼻腔,随后蒜泥的香味也不甘示弱,火锅还未上,这一碗黄灿灿的油碟就已刺激你的视觉、嗅觉、味觉甚至你跃跃欲试的胃。

磨得细碎的蒜泥加上香油、熟菜油等混合油便是一碗真资格的重庆火锅油碟。锅底煮开,一股脑儿倒入肉片,等待的时间正好可以涮鸭肠,大人告诉我,烫鸭肠要“七上八下”,我总是严格地默数次数,此刻喉咙里早已伸出一只爪来,放入油碟滚上一圈,还不等它冷却就吞入嘴里,油碟简单、纯粹却又经典的搭配将张狂的辣变得圆润平滑,却又保留住牛油的厚重口感以及辣椒、花椒、香料等同食物本身碰撞出的味道。吃完回家,把衣服晾在阳台,第二天也竟还是有火锅的味道。

直到现在,火锅也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花样百出。TT向我推荐了一家火锅,她告诉我这家是全国连锁,吃过的人都表示“惊为天人”。也许是自己对于火锅偏执得近乎扭曲,当发现菜单里有一栏是各种口味油碟的时候,我在心里画了一把大叉。“给我一碗混合油,里面只加蒜,谢谢。”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颇为不满,TT选择了小米辣神马辣酱碟。
很快,锅底端了上来,不一会儿菜也齐了,“看吧,这家服务超到位!”我看了看,单薄偏白的红汤上面漂浮着薄薄一层红油,锅底煮沸的时候连红油也不知所踪。“不好吃!”尝过第一口菜后我对TT咆哮道。

“那是你油碟没选对,你尝我的可好吃了”,听完这货的胡话我实在是忍不住开始唐僧起来:“你造吗?真正的火锅是不靠这些花里胡哨的蘸碟来提味的,除了蒜加任何东西我都不!接!受!还有,这个锅底一尝就是用的清油制的,真正在重庆人心里有好口碑的那都是一坨一坨的牛油制老火锅啊!服务好算个啥,在重庆,只要味道好,就算态度屌炸天,那也是前赴后继地、络绎不绝地排着队吃。还有啊,这家招牌得换,不许叫火锅了,充其量算个涮涮锅。”“好好好,真是好啰嗦,要不要那么牙尖,以后老了可怎么办?”TT对我翻了个白眼。我拿起筷子,竟然也是把所有的菜都吃光了。

平时周末,我偶尔也会给TT煮火锅,买上重庆产底料包,制上混合油的油碟,就算没有电磁炉,我俩也会用电饭煲烫得不亦乐乎。因为在我的美食故事里,主角是你。

文 / 一路长歌

图 / Google图片 循CC协议使用

BGM / 一起老去 - 薛凯琪 / 陈意涵 / 杨子姗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投稿邮箱:tougao@tonightfood.com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关注 深夜谈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