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立馆,如今年门诊量15万,青年医生占7成

 

中医馆应该走百年老店之路...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第 227 


杏园金方的发展也是中国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一个缩影,从一个只有13人的小医馆,发展到今天的中医院,年门诊量逾15万人次,累积门诊量221万人次。



■ 杏园金方 薛钜夫我叫薛钜夫,来自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也是一名中医,从小和父亲学习,16岁拜中西医教育大家祝谌予老师的门下,成为了施今墨先生的第三代传人。

1986年8月17号在祝谌予老师的支持下,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名医出诊的民营医疗机构——顺义县中西医专家门诊部,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在那个时候我拿着老师祝谌予亲手写的邀请函,拜访邀请到前后38位国家级的名老中医来杏园金方应诊。

32年过去了,医院现有员工195人,为一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施今墨名家研究室”、“祝谌予名家研究室”承建单位,也是北京首家中医师承教育学科基地 。
▲杏园金方 始于1986

杏园金方的发展也是中国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一个缩影,从一个只有13人的小医馆,发展到今天的中医院,年门诊量逾15万人次,累积门诊量221万人次。


中医馆

应该走百年老店之路
我认为中医馆应该走百年老店之路。

既然说到百年老店,那百年老店又是什么概念,它又是怎么样传承的,一个医馆能够长久的发展的关键,除了大家达成共识的疗效和品质,简单的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既然叫百年老店,首先要活到一百年,还能够有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就是我已经活了一百年,也依然比别人好。

百年老店还能在冲击中坚持:我们医院在80年代成立,有一种现象一直在激励我能够坚持下来。那时候电子手表刚走向市场,市场价格只有五元人民币,非常考验一些传统机械手表存活的空间,我特别关注下百达表店,最便宜的表也要六百美元,五元人民币与六百美元相比,大家就能想到在那个时候,百达表发展是有多艰难,存活下来都很难!百达表的老前辈们说:“钟表是存活最长,运转时间最长的一种机械,任何机械都能停,手表能停吗?不能停!”。他们还说:“我们最早的一块百达手表停了,我们免费给他修理,还送他一块新表。”就是这样的承诺与坚持。
我认为民营医馆就应该像百达表那样去坚持,就像大家现在讨论的,在北京400多家医馆,很少有医保,没有医保我们就不能坚持了吗?

杏园金方1986年建院,一直到2010年我才申请的医保,那么多年我都没有医保,说实话真的是很艰难,那时候的艰难比现在是过犹不及。


▲杏园金方原名顺义国医院


我们民营医馆

必须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医疗团队


民国时期,北京的北平国医学院和华北中医学院,以及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这三所民办中医学院在全国留下非常多大师级人才。我认为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教职团队,那我们民营医馆必须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医疗团队。

曾经有三位老大夫想要离开我们医院,然后去别的地方应诊,去了最短一个月,最多的不到一年,问:“薛大夫我还能回来吗?”,我就问为什么,他就说“那个地方每一个方要开五百块钱以上的药,他们才给我收入上面的一个保障,我都这个年龄了还想要有一点尊严。”这三位老大夫后来又回来了。志同道合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他是这盘里面的菜,就在这待着,他和你志不同道不和,他想走,没有什么惋惜的,志同道合的人就能够沉淀下来。


患者信任

靠得是“大师级疗效”
医馆的长期发展更离不开一直支持我们的患者群。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我老师们出诊的日子里,平均每天都会有一组以上的家庭,来找这些前辈们看病,可能是夫妻、父子、母女,子孙。现在很多医生包括年轻医生,自然形成了很多这样的家庭患者群,甚至成为了知心朋友,杏园金方有很多患者是在80年代就开始找我们的前辈看病的。三十年后的现在,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又来找我们这些学生看病,我称此为“传递信任的口碑患者群”。

这个患者群的养成靠的是“大师级疗效“,我提的是“大师级疗效“,而不是大师应诊。

现在是名医多大师少,或者大师多好医生少。我说的这个大师是能真正能看病的医生,不仅是说那个有名气的医生,是要对自己的临床疗效有自信和公信力的医生。我们医院建院时应邀出诊的38位医生,在数年的临床中形成并传递了杏园金方的“大师级疗效”

每位医生都能看好一种疾病。但大师与普通医生疗效的区别在于,大师看病除了疗程短,痛苦少,更重要的是副作用小;一般医生可以治,但在治疗过程中心里没底,大师却可以有成竹在胸的自信,疗效也是更为喜人的。很多医生都认为比较难治的疾病,大师却可以举重若轻,应付自如;医学权威都放弃的病,在大师手中还能起死回生;专家没有看出来的病,大师却能及时发现的病,误诊、漏诊率低。

正是有了这个渐明渐澈的“大师级疗效”的方向,才逐渐形成了杏园金方的患者群特征:

患者面逐渐增大:杏园金方最早创办就是在顺义,规模虽然很小,但经过患者口口相传,从之前来看病区域性患者(顺义老百姓),发展到现在全国各地患者接踵而来。患者群已经遍布全国。侧重的地方主要是广东,上海,浙江,香港,珠海,澳门等等。

可以做到三十二年来坚持中医全科诊疗、(病种与治疗方法)、特色门诊;杏园金方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中医内科、儿科、妇科、理疗科、肛肠科等特色科室。医生在糖尿病、脾胃病、肾病、咳喘病、妇科病、不孕不育、男科病、皮肤病、儿科疾病、未病等方面特长突出,效果显著。
▲杏园金方走廊
 

大师是来传承的

不是来单纯应诊的
大师不在了,大师级的疗效还在,“大师级疗效”是树立口碑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精髓。

有人说:“中医认人,西医认门”,而我认为在21世纪的医馆应该即认门也认人。中医馆的品牌是什么,我认为是资源,大师不是医馆的永久产品,我们不能大师坐诊的医馆,因为这样最多只能存活十年,大师级的疗效才是产品。

当年在医院出诊的38位大师是来传承的,传承他们的疗效水平,不是来单纯的应诊的,不能总打着名医的招牌,躺在名医的枕头上。

民营医馆要搞自己的学术团队,要搞人才培养,不要搞人才竞争。要培养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人才,和医馆有着高度黏性的人才,能够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提高、快速成长的。
 

向老师学习

就要明白老师
我们怎么才能把大师的方法、品德以及疗效传承下来,怎样选拔好培养好大师的接班人,让他们成为青年名医。

我的老师祝谌予先生,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老师,他如果有一个好的经验、方法,就会第一时间来传授给追随他的学生。

有一次,老师给我一个治疗肺结核的方子,我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我跟老师说:“这个方子真好,您把最看家的本事,方子传给我了,不是古时候有句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您都教会我了,到时候您自己就没有病人了”。祝老就笑了,说:“小薛既然你说了这样的话。我也跟你说一句开玩笑的话,就我的东西,只要我一天还活着,只要我一天还在看病,只要我一天还在学习,你超过我有点难。”那时候我心里特别不服气,我想我每天能够看到一百个病人的话,现在就能超过你。

如今,祝谌予老师已经去世十七年,我再看老师留下来的病例,一个慢性肾炎的案例,治愈六年未复发,六年后化验又有指标了,又去找老师看病。结果老师说患者感冒了,患者说自己什么感冒的症状都没有,就在这个时候,老师看了患者的舌头问患者嗓子痒痒吗?患者说多少有一点怕冷。我们搞医的多少懂一点,这就是感冒的症状,再加一点哮喘,只有十一味药,七服药吃完肾炎指标就没有了。

我就跟我的孩子说:“他活着,我不容易超越他,他今天去世十七年了,我有一个感受,我要追上他还得二十年。”我儿子说那您不得要到祝爷爷去世的年龄了。有的时候,年龄和积累是必须的。所以在这里我就特别要说,向老师学习就要明白老师的东西,也是成为一个青年名医的一个标准。
▲薛钜夫是祝谌予的亲传弟子


安静十年

选择踏实安静学习的学生
我选弟子有三个标准:第一得孝顺父母,尊师重道。第二热爱中医,关爱患者,人品端庄。第三要踏踏实实的安静下来学习。在这里我特别提到安静十年这样一个概念:

我十六岁和老师学医,从69年到99年老师去世。这三十年,每到十年老师都对我说要安静十年。

第一个安静十年,老师让我重温经典。因为那时候我在农村已经有自己明确的患者群,就是不孕不育的患者比较多了,就有点翘尾巴了。我都这么多病人了,我还怎么回炉呢?老师要我重新发现经典,发现能够把古义引申为现代临床的方法。

第二个安静十年,老师让我少行政、多临床。那时医院的前身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刚刚成立,行政事情比较多,大家可以想象在 86年搞医馆跟现在不是一个概念。那个时候是三无:第一是没有人,那些大学生们不可能到民营医馆去工作,再者国家的大夫们很多时候还不允许到民营的医疗机构去兼职。第二是没有钱,揭不开锅,这大家都经历过。最重要的就是没有政策,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没有国家保障。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疫苗注射只有国家的医疗机构才可以去打,卫生局,财政局是要给他们拨款的。我们也愿意注射,我们也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但是你知道这时候的政策是什么吗,不但不能去做疫苗注射,还要给卫生院去付防保费。

在那种医疗环境下我还要安静下来,还得踏踏实实的去看病,这真的很难。我就忙这些行政上的事,后来我们老师说不可以:“让别人去搞行政,你要做门诊”,还让我跟医院内的老中医抄方跟诊,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临床体验。

第三个安静十年,让我带好自己的学生。
 

医生选拔从大学开始

毕业后优选到医院,医生队伍更稳定


自2000年,医师人才选拔即从大学开始,专家到大学院校讲座时,经常会吸引一批学生来院申请跟诊学习,经过人力资源部初选、专家复试,筛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跟诊学习。

通过跟诊出勤、侍诊笔记、临床病历心得、参与院内系列专题讲座的情况等进行季度跟踪考评,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助学金,经过本、硕或者博士学习期间临床打磨,学生对医院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也对自己从事的中医事业有了清醒的认识,这样通过长达几年的深入观察和考核,在其毕业后优选到医院,成为正式员工。通过这种方式选拔的医生也更加稳定。

目前我院中医内科医生39名医生,中青年医生23人,其中78%的医生都是通过这样的模式选拔的,也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台湾、香港、澳门学生,这些中青年医生现在也成为医院的中流砥柱。
▲薛钜夫院长带教学生
 

医能

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能力
在这里我还特别要说明下,除了医疗技术、医德的传承以外,更重要的还有一项,医能的培养,这是容易被忽视的能力。

医生在诊“病”的同时,应尽可能灵活地运用接诊技巧,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使其尽快进入受诊状态。前辈名家们往往能做到治病在处方之外,这是他们深厚的功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力相互碰撞的结果。所以要想当一个好医生,就不能只研究“病”、只研究“方药”,还要研究社会,研究“人”,研究心理,研究接诊艺术,我称这些“功夫之外的功夫”为医能。


▲杏园金方一角
 

学生进步快

一毕业就能看病
我的老师祝谌予先生,生前就特别提出,医院从建立那天就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这些名医的诊病过程,能够带教出一些学有志向的青年人,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接的住,老先生他们是不保守的。

在32年的传承带教过程中,杏园金方建立了金方书院教育体系。只要老师肯教、肯用心,通过严格的学生选拔途径,有效的带教方法,老师的东西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再加上对医能有针对性的提高,中青年医生的临床效果并不输给老专家。

我实行金方弟子实验班与金方弟子班的教学模式,按学生学习阶段分级入班,采取一人多师、专家特色工作室带教,提供教学门诊、实习门诊,将诊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

学生在跟诊后需要提交有标准的侍诊笔记、侍诊心得体会,并及时整理老师有效病例与特色病例,老师对学生的侍诊笔记进行点评,定期召开案例讨论会,给老师们录制《名医面对面》系列讨论专题,学生了解老师提问的思路,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学生进步会非常快,可以迅速成长,在学校里也是佼佼者,一毕业就能看病,这对他们是最大的吸引。老师也能教学相长,从中受益。
 

给青年人舞台

杏园金方培育模式有传承
年轻医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给机会,在我们医院有这样的传承。我年轻时候跟随祝老抄方,祝老让我们先接诊,开方子,祝老再看这个患者,我们在旁边看着,身临其境,进步极快。如果看的好,时间长了祝老就会对患者说,下次我来不了你就找我这个学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对患者进行随访,直接跟他们交流;如果有处理不了的患者问题,下次直接带到老师那里,增加诊疗经验。

学生跟师学习六年后,医院为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学生提供便民、惠民门诊,会让他们参与辅助经验丰富的医生处理简单疾病,打通了从院校到临床“最后一公里”的实践问题。

医生出诊后,医事委员会和人力资源部就开始对他们进行临床培训跟进,这个培训是贯穿医生在杏园金方的整个职业生涯,院内组织一周两次的医生学习讨论会,每周一次的名师经典讲座,出诊与跟诊同步,保证持续的学习和交流。

医事委员会为保证中青年医生养成计划的培训学习时间,制定了门诊限号规定,对日均门诊超过45人的医生就要进行限号。我们认为青年医生的日门诊量,如果超过50个病人,就没有时间再去重新跟着他们的导师们去看病了,所以说我就现在给他们限号,一天不能超过五十个病人。
 

医生考评体系

也影响着医生的发展方向
从杏园金方建院伊始就规定,中医医生的收入只和其基本工资、挂号费挂钩,医生没有任何药品提成。
医生复诊率=患者的点名数÷总门诊数

复诊率在60%—70%之间,是我们考评体系的正常范畴:

复诊率低于60%,证明医生的疗效不行;

复诊率高于70%,说明医生口碑影响力还不够
对医生的考评分档分级,则根据医生的临床积累数、出诊时间、跟诊学时、复诊率(复诊系数)、日均门诊数、培训综合分等多个因素综合评估。这个规定,这些评价因素,让医生的着眼点在自己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口碑上。
 ✎ 

青年医生门诊量

占到全院门诊量的73%
从长达数十年的门诊数据统计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我院中青年医生门诊量已逐年上升,目前已稳定占到全院门诊量的73%。很多年轻医生的门诊量已经远超老专家门诊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 ◆ ◆


作者 薛钜夫

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创始人 ,施今墨再传弟子、祝谌予亲传弟子、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院长,1986年,在祝师倡导及支持下,创办了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期间力邀刘渡舟、李介鸣、董德懋、赵绍琴、翟济生、印会河等数十位京城名医来院坐诊,先后创办了施今墨、祝谌予名家研究室、金方书院等北京名医传承教育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作者/薛钜夫,整理/半夏,转载需授权。
· END · 
编辑|半夏    视觉|三七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干货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5814688287

微信| 15814688287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



    关注 医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