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理清抗栓治疗出血的处理

 

抗栓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学好才能解决难题。...





本文根据长城会议上,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教授就《抗栓治疗出血的预防和处理》的讲解内容进行整理。

在心内科治疗中,我们需要在抗栓治疗「高缺血风险」和「高出血风险」中找到最佳点。

综合评估出血风险

1. 危险因素的识别

  • 注出血高危人群
ACS 患者出血危险因素:高龄、女性、贫血、出血史、低体重、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多种抗栓药物联合治疗及联合慢性类固醇或 NSAID 治疗。

  • 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除抗栓药物自身的作用外,颅内出血往往与合并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病、脑血管畸形等机体自身因素相关



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受损、心力衰竭等均为抗栓治疗后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注:脑淀粉样血管病是老年人自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血管壁淀粉样物质沉积导致血管完整性破坏,这部分人群接受抗栓治疗易发生颅内出血。

收缩压升高是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收缩压每升高 10 mmHg,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9%。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水平,减少颅内出血风险。2015 ESC NSTE-ACS 指南推荐:抗高血压治疗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Ⅱa/B),舒张压控制在<90 mmHg(糖尿病患者<85 mmHg)(Ⅰ/A)。

  • 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
65 岁以上老人、消化道溃疡病史、消化不良或有胃食管反流症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合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合用 NSAIDs 或糖皮质激素、Hp 感染。

2. 用药前进行出血风险评估——CRUSADE 风险评分

CRUSADE 评分包括入院时的 8 个指标:

性别(女性)、糖尿病史、既往血管疾病史、心率、收缩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基线血细胞比容和肌酐清除率。

根据 CRUSADE 评分分为:极低危 ≤ 20 分,低危 21-30 分,中危 31-40 分,高危 41-50 分,极高危 ≥ 50 分。



 抗栓策略对出血的影响

1.  合并应用多种药物增加主要出血风险;

2.  指南不推荐常规使用 GPⅡb/Ⅲa 受体抑制剂;



3.  高剂量阿司匹林不增加心血管获益却增加出血风险;

4.  特殊人群抗栓药物和剂量调整:高龄(≥ 75 岁)、低体重(<60 kg)、肾功能不全。

最大程度减少抗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

1.  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获益大于风险;

2.  优化介入操作减少心血管路径相关出血:桡动脉径路较股动脉径路降低 BRAC3-5 级出血;

3.  根据指南及缺血风险合理决策 DAPT 疗程。

抗栓治疗中发生出血后的处理

发生出血后的处理:评估体内抗栓药物强度:血药浓度、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检测。

1.  抗血小板+/-OAC 治疗期间的出血管理











2. NOACs 用药期间出血并发症的管理原则

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方案有赖于对患者临床情况的仔细评估,主要包括:

  • 出血类型:小出血、非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出血
  • 用药方案:最后一次 NOAC 的确切服用时间、给药剂量、肾功能、其他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以及其他影响止血的因素
3. NOAC 患者发生出血时的管理方案

  • 等待药物从体内自行排出后凝血系统功能恢复,通过维持利尿来促进
  • 使用特异性逆转剂
  • 非特异性止血法
总结 

1.  充分评估患者出血风险,控制可逆因素;

2.  规范抗栓治疗的强度:适用人群、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

3.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经桡动脉,联用 PPI;

4.  发生出血后,寻找病因;

5.  充分评估缺血/出血风险调整抗栓方案。


    关注 心血管时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