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制片人吴万芳逝世!青岛33岁医学博士险丧命...这病的救命方法你会吗?

 

心脏骤停,这样急救可保命!...

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应急说
今日凌晨,央视《纪录中国》制片人吴万芳与世长辞,一时间纪录片届哀鸣一片,悲痛不已。究其离世原因,几个熟悉的字映入眼帘:突发心脏病。

近几日,因突发心脏疾病离世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秋冬季节,千万警惕此类疾病同时学会急救方法!
今早,微信公众号“纪录中国”发布讣告
留下来,我们一起为纪录片努力珍重

吴万芳,躬耕于中国纪录片的老黄牛之一,五十五岁,正当壮年,猝然离去。他的离去,在纪录片人里产生了很大震动。应吴万芳生前纪录片界友好们要求,纪录片人的公号,本号特发此告。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纪录片努力珍重吧!



尽管讣告中提到吴老的离世原因仅为
“突发心脏病”,具体病因未得告知
但不由得令人想起
近几日发生在青岛的
另一桩因心脏疾病险些丧命的案例来


10月16日,青岛一位33岁在读医学博士生小孙,因为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命悬一线!
但是幸运的是小孙在经过同学和医生的齐力抢救下活过来了……
1

去了趟洗手间,出来后就不省人事了
10月16日12时许,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护士长位兰玲突然接到通知,青岛某大学一名33岁在校医学博士生交感电风暴,心跳突然骤停。











据了解,交感电风暴是指在24小时内发作3次或3次以上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需要紧急抢救治疗的临床症候群。位兰玲立即通知抢救室做好抢救准备。120急救车抵达后,医护人员飞跑着将病人推入抢救室。
网图


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接力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电除颤……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全部上阵。

此时,距离病人发病已20分钟,血气分析提示患者存在着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多学科组成的MDT团队判断病人存在交感电风暴,立即对症用药,同时,针对严重的低钾血症,快速补钾;护理团队为病人佩戴好冰帽,实施脑保护。
网图


10多位医护人员组成的抢救团队一直在进行抢救。当天12时38分,奇迹终于出现,患者心律恢复为窦性,自主呼吸随之恢复,瞳孔对光反应恢复,血压稳定,宣告心肺复苏成功。接下来,心脏超声、放射科医生完成了各项检查。下午4时,在高级生命支持持续4小时之后,患者成功摆脱死神威胁,顺利转入ICU继续治疗。

进入ICU之后,患者继续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控制抽搐、进行降低脑细胞代谢、保护脑功能,精准用药、控制心律失常、防止室颤及心跳再次停止,精准补液扩容抗休克、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应对“尿崩”。

可没想到,第二天,患者再次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医护人员迅速反应,再一次成功心肺复苏。

第三天,循环终于趋于平稳,乳酸、尿量也恢复正常。

第四天神志恢复。

第七天,拔除气管插管。

2

医生: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就这样,这位心脏停止了一个多小时的医学博士,在经过众多爱心人士接力救治之后,从死亡线里被拽了回来。



一份份坚持不懈的救援,一条完整的生命抢救链,造就的是一份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份奇迹和满满的温暖
3

多亏了身边的同学,

对他进行了不间断的心肺复苏




当时突发紧急情况之后,实际上小孙的心脏已经骤停,好在周围的同学都是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生命的黄金救援期里,对小孙进行了不间断的心肺复苏。这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更是生命的接力。

目前,小孙的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相信再过不久就可以出院。医生直言,在这一条完整的抢救生命链里,但凡缺少了任一的环节,小孙都有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治。



在这里,医生告诉大家:在确认了人已经丧失意识,而且颈动脉的波动也已经消失了之后,接下来采取正确的人工复苏方法,并且一直持续到120救援车赶来,这样很有可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在中国,
几乎每一分钟
就会发生一次心脏性猝死事件。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
心肺复苏术(CPR)并不高深,
掌握几个关键步骤,
我们都有可能救人一命,
挽救一个家庭。
↓↓
C-胸外按压
定位: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手法:一手掌根放在所定位置五指翘起,另一只手置于其上重叠紧扣。
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以掌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如此有力、快速、有节奏地持续进行。

按压原则:

①频率:100-120次/分(15-18秒/30次);

②按压深度:5-6cm;

③按压与放松比例1:1;

④按压间隙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⑤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⑥手指不能接触胸壁,以避免用力不均对患者造成损伤。
A-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保证下颌与耳部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注意:开放气道的同时应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涕、呕吐物等,使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B-人工呼吸


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保持气道通畅,一手捏紧患者鼻孔,吸气后紧贴患者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口对口密闭吹气。与此同时,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每次通气时间要在1秒以上,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
(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注意:

①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即呼吸频率8-10次/min);

②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人工呼吸非必须,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救援者可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同样有效。

主要考虑到两点:首先,有效且不过度的人工通气实施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救援者很难做好;其次,公共场所口对口呼吸时隔离措施无法到位,增加传染性疾病风险。
判断复苏效果
急救中大约每两分钟或五个按压吹气周期重新评估病人是否恢复意识,检查颈动脉搏动,观察呼吸。
最后,急救医生提醒,
如果突然出现
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
头晕、恶心、呕吐、心绞痛的时候,
应该提起注意和警惕。
因为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急救信号。
请扩散告诉身边更多人!
来源:学会应急综合整理自

纪录中国、半岛都市报幸福大青岛等


往期回顾

儿科门诊鼓了!这种病…儿童死亡率最高,又进入高发期!

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深思:面对恶无底线的人贩子,怎样守护我们的孩子?

冷空气预警!9级北风+雨!最低温仅4℃!感冒生病,这些用药误区快远离!


    关注 学会应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