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医生集团创始人西湖论剑,共话医生集团的商业模式与未来

 

10月26日—10月27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杭州顺利召开,由华医心诚和杏香园共同发起的分论坛“医生集团的商业模式与未来”成为其中一大亮点。...



10月26日—10月27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杭州顺利召开,由华医心诚和杏香园共同发起的分论坛“医生集团的商业模式与未来”成为其中一大亮点。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生集团分会会长冯晓源、杏香园医生众创平台创始人沈法荣、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华医心诚医生集团执行总裁李丹、泓心医生集团创始人于泓、卓壮超声医生集团创始人张梁平、心血管医生集团创始人李昊、微甲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李锋、春田医管合伙人沈奕青、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核心专家王威、杏香园医生众创平台总裁沈丹萍、至瑾律师事务创始人李岑岩、联创永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壮钧等近百位医生集团创始人、关注者齐聚一堂,围绕医生集团的核心价值、医生集团的创新和突围进行了深入讨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医生集团数量已经超过700家,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被刷新。与此同时,部分医生集团已经实现市场化,并获得了资本、市场和患者的认可,也有部分医生集团已成为空壳。有人看好,有人观望,有人唱衰。

如何建立长效的运营机制?如何把握政策走向?如何突出重围?如何推进整个医疗生态的重构?成为摆在众多怀着满腔热血和情怀跨入这个领域的医生、投资人面前绕不开的话题。

 

看发展

“探索医生多元执业模式这条路非常艰辛,但我坚信这是个充满曙光的事业”。
冯晓源发表《医生集团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生集团分会会长冯晓源为论坛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他对医生集团提出的定位与要求被认为极接地气。他表示:医生集团就是医生通过市场化的某种合作运行模式,实现团体执业的方式。帮助国家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合理高效地发挥医务人员的优势,希望取得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

冯晓源提出,每一位创始人在创办医生集团前都应思考3个问题:医生集团除了医疗业务没有其他的业务了吗?医生是不是全能的?在医生集团价值链上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他认为只有创始人真正想明白了这3个问题才有可能把医生集团做好。

同时他还认为:医生集团具有上下游关系,上游患者选择医疗场所,医生集团在下游医疗场所进行医疗行为,医疗结果反馈给患者,并进行收费和分成。由此可见,上游的患者是医生集团成败的关键。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生集团如何发展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在医改新政下,医生集团能做什么呢?圆桌论坛上医生集团创始人及负责人各抒己见。
《医改新政下,医生集团能做什么?》圆桌论坛讨论


华医心诚医生集团执行总裁李丹表示,医生集团应在保证签约医生收入不减少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通过商业化运营的模式让专家们帮助基层学科建设的情化落地,实现医生个人价值。心血管医生集团创始人李昊对此也有相同的见解,很多医疗机构都存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科建设落后的问题。医生集团可以为基层医院及医疗机构输出医生资源,提供核心医疗技术,共同发展。卓壮超声医生集团创始人张梁平则认为,法规具有滞后性,医生集团应以自身的运营数据及医疗实践价值推动、引领法规,以法规支撑医生集团,使商业模式得到持续发展。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核心专家王威表示,医生集团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相比不但关注疾病更关注于服务,医生集团应将服务更精细化,不仅让技术更领先,还要将服务做到位。

看政策

“多点执业不需经过医院审批,更不需要向原单位备案。”

随着国家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渐放开,医生多点执业呈现“井喷”之势。据悉,全国已经有11万名医师进行了多机构执业,主要流向医生集团与移动医疗平台。但同时加入到多点执业队伍的医生们和医生集团也面临着许多法律上的困惑,至瑾律师事务创始人李岑岩就此进行了解读。
李岑岩发表《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新解》主题演讲


李岑岩表示,2017年4月1日实施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提出医师可跨省执业,已逐步向医师自由执业发展。医师多点执业行为具有合法性,多点执业不需经过医院审批,更不需要向原单位备案。医师与原单位为劳动人事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由单位为医师缴纳社会保险;与医生集团和多点执业医疗机构为劳务关系,签订劳务合同,劳务所得需纳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医师在选择多点执业机构时,须对其硬件设备及辅助团队、资质、管理质量及医疗责任保险的办理进行考察,在与多点执业医疗机构签约时,避免陷入医疗纠纷,承担连带责任。除此之外,医生集团还需从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全方位把控医师多点执业中的医师责任险、多点执业医师签订合同的风险防控、医师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在互联网医院工作风险防控几个方面着手,降低多点执业法律风险。

看模式“医生集团实质上就是“互联网+名医”的结构,是公立医院之外的一个就业平台。”

从张强创立国内第一家专科医生集团,到如今医生集团数量猛增,医生集团其实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医生集团的创始人、掌舵者们对于如何地开拓市场、如何对接资本、保险,如何走通盈利模式,都面临着漫长的探索之路。
沈法荣发表《医生集团+健康管理——医生众创平台的完整闭环》主题演讲


杏香园医生众创平台创始人沈法荣分享了杏香园的经验,他认为医生集团实质上就是“互联网+名医”的结构,是公立医院之外的一个就业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患者可以更便捷的接触到名医。医生集团的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创业者”,在完成医生使命的同时又能更好的实现个人商业价值。

据沈法荣介绍,杏香园独辟蹊径,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医生集团+健康管理”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医生集团落地的完整闭环。

杏香园目前已成立(签约)十几个医生集团,签约了百余位相关学科知名专家。横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纵连基层和社区医院。其中杏香园疼痛医生集团目前已经实现了盈利。同时依托旗下丰富的医疗资源,杏香园搭建了全面覆盖以全生命为周期的健康管理业务体系,包括月子会所、母婴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高端健康管理,实现了医生集团落地的完整闭环。其中,核心板块是高端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

2018年10月杏香园旗健康生活馆沐心堂在绿城安吉桃花源开馆,也标志其地产康养体系正式落地。

针对医生集团到底应该采取哪种模式,圆桌论坛上几位医生集团创始人、负责人发表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医生集团运营模式采用重资产还是轻资产?》圆桌论坛讨论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认为,医生集团最终是利用创新来创造轻资产服务模式。轻资产是医疗时代发展的趋势,重资产在未来共享和技术创新的冲击下会发生转变。微甲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李锋对张强的观点表示赞同,并指出建立重资产也是朝轻资产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选择。泓心医生集团创始人于泓则表示,应先轻资产后重资产。重资产的落地需根据情况,外部市场需求、条件、相关政策及团队成熟度来决定。对此杏香园医生众创平台总裁沈丹萍表示赞同,但同时指出轻资产和重资产是双向结合的。杏香园注重健康管理模块,对于健康管理来说属于轻资产,但在轻资产运作中,也投入月子中心等重资产,这些需根据情况,市场需求决定。春田医管合伙人沈奕青表示杏香园在轻资产方面走体系输出概念与春田医管相似,其创业初心即在妇产儿领域建立一定的标准。

看投资

“团队协作能力是医生集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作为社会资本医疗的新业态之一,医生集团一诞生就成为了投资界关注的焦点。但与前几年融资不断的声音相比,2018年,医生集团在投融资领域的信息似乎星星点点。是资本真的进入了寒冬?还是医生集团方面对投资方有更多的要求?投资方在进行医疗投资时其背后的逻辑到底有哪些?
苗壮钧发表《医生集团及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内在逻辑》主题演讲


联创永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壮钧认为理性和常识是投资的前提和原则。现在市场上医生集团普遍缺乏独立性;需求力弱,缺乏长期需求;缺乏行业专业监管;多借助公立体系,缺乏独立培训能力;服务标准弱化,SOP缺乏;营收不稳定,缺乏共赢模式。同时,医生集团创始人大多年长且多在讲坛,未必像年富力强的全职创始人去接受高负荷的创业;拓客养客能力仅靠个人发挥;集团财务管理能力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团队协作能力较为松散,且部分存在重技术轻需求的情况。医生集团应该更多地站在企业角度剖析开创拓客养客能力,增强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关注 杏香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