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扬州,徽商如何打赢陕晋商帮的?

 

本文转载自地图帝,欢迎您关注他们。文 | 姜狼上海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但在古代,这一殊荣属于江苏扬州。从唐朝以...



本文转载自地图帝,欢迎您关注他们。

文 | 姜狼

上海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但在古代,这一殊荣属于江苏扬州。从唐朝以来,扬州就坐稳了中国商业中心的宝座,号称“扬一益(成都)二。到了明清,扬州全国商业中心的地位更无可撼动。



最早在扬州占据优势的,是陕西商帮,但赢得最终胜利的却是徽州商帮,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筹集进攻北元的资金,下诏开放盐业经营,允许民间卖盐。商人把粮食运到边塞,凭官府发放的当时最好的淮盐引,回去卖盐。当时的一份盐引,约需30斤粮食。陕西关中是大粮仓,有充足的粮食供应,陕商能拿到更多的准盐引,做起贩盐买卖。

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盐业市场发生了不利于陕西商帮的变化。南直隶淮安人叶淇任户部尚书,他改变了之前用粮食换盐引的政策,而是用银直接换盐引,这下可坑苦了陕西盐商。江南的商人运粮到边塞成本太高,但直接送银子换盐引就比较省事了。



陕商再种粮食就不划算了,他们成群结队来到商业中心扬州贩盐,当时约有500家陕商在扬州从事大小盐业买卖。除了陕商,就是晋商(山西),以及野心勃勃的徽商。

这个时期的扬州盐业,还是陕商实力最强。陕商晋商组成联盟,修建山陕会馆,共同防御徽商进攻。徽商则先抑后扬,从陕商手上买盐引,在相对偏僻的小东门附近经商。

积少成多,由小而大,徽商不断壮大。当时扬州有八大总盐商,陕西和山西联盟的西商占了4家,徽商独占4家。



陕商和徽商的竞争几乎是全面性的,不仅是盐业,他们还在布匹、皮货、典当、烟酒等行业进行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但要论优势,徽商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因为他们距离扬州近,物资供应及时。二是徽商一般都受过较高的教育,号称左儒右贾(商贾),经常就与陕商的商业竞争找官府打官司。这一来二去,徽商总是能赢得官司,陕商的优势就这样一点点被徽商吃掉。

到了神宗万历年间,徽商已取得明显优势,在当地被称为徽帮最盛,其次陕、晋、江右(今江西)。



直到此时,陕商还在一个领域领先于徽商,这就是徽商本非常擅长的教育。徽商虽然厉害,但他们家乡所在的徽州,并没有在扬州或淮安上学考试的权力。陕商却有,根据朝廷的教育政策,只要是陕西或山西二省的商人,经朝廷特别批准获得商籍的,下一代人可以在扬州或淮安上学,同时还可以有7个名额可以在当地直接参加考试当官。

徽商觉得这样太不公平。在大乱将近的崇祯五年,1632年,徽商组团向朝廷请愿,说我们对朝廷贡献这么大,应该允许我们的子弟在扬州或淮安上学。崇祯帝同意了,但没想到扬州知府却极力反对,这事就压了下来。扬州知府为什么反对呢?因为他是山西人……



又过了十一年,1643年,徽商和陕晋商人再次“开战”,陕晋自然反击,徽商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打官司也不怕。

但又过了一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甲申之变,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清军在江南扬州一带进行屠杀,商业损失惨重。等到形势稳定下来,清廷要尽快恢复江南的繁荣。这一来,形势就对陕晋不利而有利于徽商了。清朝平定北方,陕晋二省向边塞输送粮食获得利益的条件不复存在。



而清廷定都北京,急需江南的钱粮北上,徽商可以向朝廷提供大量钱粮。同时,徽商头脑灵活,知道做生意不能离开官府的支持,所以和官府的关系不错。陕晋二商却很少和官府联系,只在商言商,慢慢地就在与徽商的竞争中落了下风。

背靠大树好乘凉,徽商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陕晋商人逐渐退出了扬州的生意圈。陕商转向四川求发展,慢慢控制了四川的盐业市场,可以说堤内损失堤外补。



徽商基本控制了扬州的盐业市场。有一个数据,两淮盐商中,陕商有96人,晋商有21人,徽商多少人?286人。

徽商成为了扬州第一商帮,号称扬州是徽州商人的经济殖民地。有人说清代扬州的繁华,实际上就是徽商的繁华。

: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


    关注 中国城市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