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提升:我花30万到非洲买了头大象

 

这是一份不允许你花冤枉钱的“背景提升”指南。...

作者丨小石头

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

(ID:xiaoshitoushengxue)


现代父母对子女的发展期望,已经排在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的第1位,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如中国父母这样处于焦虑状态中。他们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升学背景,从软件到硬件,全方位把孩子打造成一个常春藤名校预备生。这也是为什么“背景提升”这个词在留学咨询行业里如此流行。

近两年,“背景提升”还进入了升学行业。由于各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对于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条件有了一定的设置。不少人借着背景提升的商机大赚了一笔。什么帮学生发论文、拿专利、写课题研究报告等。但其实,与学科竞赛奖项这些硬通货相比,做的假背景不仅没有什么竞争力,还很容易被看穿。
在没有搞清楚背景提升是什么的时候,盲目花钱包装简历,不但没用,还会适得其反。背景提升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留学和高考自招的背景提升各有什么区别?容易走进哪些误区?我们先看一下背景评估的内容模块后详细说。

一、背景提升都包含哪些内容

国外学校在招生时会评估学生的软件和硬件背景。硬件部分,包括教育背景,语言背景,可以刷分,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软件部分包括个人素质,活动背景和学术背景。这部分套路多,我们在后面详细说。
 ↓上下滑动查看背景说明书↓
①教育背景:院校背景,专业和预科课程,在校成绩GPA,奖学金和荣誉等。校招老师通过这些成绩看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②语言背景:SAT美国高考,ILETS、TOFEL等语言考试。评估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英语学术能力。由于中美教育专业设置会有不同分支,不同专业的研究方向不同,对各项考试分数要求也不同。

③个人素质:爱好,特长,体育。侧面反映你的家庭条件,阶层背景,个人性格,情商,领导力及综合素质。

④活动背景:学生会活动,社团,义工,志愿者经历,慈善活动,社会实习实践或工作经历等。侧面反映你的责任感,行业认知,社会资源,视野及实践能力。

⑤学术背景:比赛,大创,挑战杯,助研项目,实验室经历,发表论文期刊等。侧面反映你的学术研究及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及工具的使用。
二、素质的缘起

我们都知道,美国顶级名校,哈弗、耶鲁、普林斯顿……他们的招生标准是与众不同的。只把学业看作众多录取标准之一,出自同一个中学,持有同样GPA的学生可能录取结果大不相同。而中国的北大、法国巴黎高等师范、日本的东京大学……他们的录取标准几乎完全取决于考生的学业。
美国《纽约客》周刊评论说:“其他世界名校招生追求的目的,在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优化,通过高考分数可以对学生未来的成绩做出最公平的预测。而常春藤名校则是以培养社会领袖为己任,学业成绩并不能作为预测社会成就的最佳凭据。”

先解释两个词。“公平”,旨在维护WASP世家的优势地位的大前提下,控制种族比例,保护不善于考试的美国本土学生。“领袖”,以哈弗为例,除了成绩,它的录取标准还设定了“个人素质”,“课外活动”两项重要的情商门槛。
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时使用到的通用录取表格(Common Application)中,对奖项及课外活动(荣誉与额外课程)部分有着明确的要求,即:需要学生填写本人9〜12年级期间所获得的5个活动奖项和10个课外活动的简介,进而在主文书中详细阐述最与众不同的经历。

不同的课外活动背后都有哈弗自己基于多年观察的数据和算法,比如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更具有领袖潜力,性格外向和喜欢体育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心理学联系等等。此外,实际的生活因素也被考虑在内,比如参观麻省理工学院时,导游顺便提到,曾有极具潜力才华的毕业生,因为不会游泳而盛年溺水死亡,导致校长规定不会游泳百米者不发毕业证书。

这种独特的录取标准,给了中国妈妈们一个启发:“原来相较于成绩,世界顶级精英教育更重视素质教育?”
中国宝宝们一出生,竞争便开始了。各种早培班、语言课、音乐、舞蹈、游泳、绘画……中国父母所有的努力,都为抢占这天赐的先机。或者说,至少通过素质的提升,让孩子出类拔萃,有机会在名校的招生官面前,显得更全能,更有天赋,更适合。

但是,究竟素质教育跟领袖潜力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是不是音乐家更内向不易被录取?橄榄球队更容易出领袖?谁也不好说,也许人家根本不在乎你是弹钢琴还是参加辩论队,而是关心你从课外活动中得到了什么经历和感悟,是否有所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改变或是成就。

三、义工是船票,但只发给有钱的活雷锋

三大背景提升软性模块中,对拿票最有利的,就是社会服务项目,尤其是义工。美国的所有中学,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在教学大纲上都有严格规定义工时间,大致在几十个小时左右。常去医院、教会、老人院,几年下来,几百小时的社区服务时长是家常便饭。

很多中国学生,也效仿着去社区、居委会、街道做服务,但是与美国学生的公共服务习惯相比,中国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其实也没有多少可参考的价值,毕竟,你会不会乐于为美国社会和美国学校贡献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中国的社区义工没什么用,但是参与国际化的公益活动还是有帮助的。因为招生官老师会觉得,既然你愿意服务于世界上其他国家,那你也会愿意服务于你的学校。有一些旅行社针对有背景提升需求的高中生,推出几万块钱去第三国社会服务兼六日游项目。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不妨一试。
我们常听到某个十六岁高中生在非洲塞内加尔帮助照料艾滋病人,或者中学生去厄瓜多尔等南美穷国从事扶贫和社区服务计划……这些耀眼的经历,对于他们申请常春藤名校的帮助不言而喻,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如此财力和社会资源。

《华尔街日报》曾经提到一个某常春藤大学招人员非常感兴趣的中学生,自己创作竖琴音乐,演奏制成光盘大量义卖来支持慈善事业。明眼人马上可以从中看出上流社会的背景和巨额投资。《纽约时报》还曾报道,曾有富翁夫妇为了子女申请名校时可以炫耀不同凡响的海外义工经历,特地出钱在非洲开办了孤儿院。

商业环境下的义工和社会服务项目,更多的是上流阶级用来自保进入名校的一种合作手段。中国学生为了提升背景所做的努力,要么大部分只能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难以企及,要么对于招生官来说,根本无关痛痒。

四、过盛的学术荣誉

三大背景提升软性模块中,最难的应该属学术荣誉,但是在这方面中国学生和中国留学/升学咨询机构做得“最(Zui)好( Jia)”。下图为某留学机构提供的背景提升项目:(这是2015年的报价)
 ↓上下滑动查看长图↓


一个人的学术成绩往往由先天智力和后天努力共同决定。美国高考SAT,曾经是评估先天智力的重要标尺,但是这种评估其实是常系名校为了保证世袭制录取比例的一种途径。比如历年SAT考题上会有提及上流社会人士才玩得起的马球,以及其他族裔不了解的文化词汇。

我们都知道,常系名校录取标准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设置的SAT只是名义上作为英文学术能力的参考,实际上是为了把滑腻的外籍人士排挤在名单外。但是中国考生很牛,中国的语言培训机构也很牛,可以把人家的整个题库都背下来,这种隐性的阶级划分功能不再,再加上被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的舆论搅扰不堪,在常系招生官眼里,考试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化门槛。
既然SAT难分高下,招生官自会关注孩子的学术成就,比如论文、刊物、实验室经历、奖学金等等。于是又衍生出一系列“高中生雇佣职业枪手代写入学作文”,“花钱进实验室、发表期刊”等等的互联网商机。

五、新生的高考自主招生背景提升

去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学生的研究、游学经历变得越来越重要。种种迹象表明,综合素质在自主招生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
自主招生本意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比如清华大学明确要求招有科技发明,研究实践,文学创作等突出表现的学生,或者在人文与社会,创新与设计相关学习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然而这给了很多升学咨询机构可趁之机,做出一套“提高”个人素质和学术背景的商业体系。伪造简历,论文作假,竞赛造假……如何在假货泛滥的时代辨别真实?这是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的挑战。
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无一例外初审通过大几千人,但最终加分人数不足10%。其实,很多学校的初审并不严格,不用通过机构,自己投材料也能过,但是真正能笑到最后的,还是靠真实的背景。

所谓的靠花钱提升背景,更多是花钱安抚家长心里那份不安全感,或者说,我听过太多父母说生怕因为钱亏了孩子的前途。可是,用虚假的光环给孩子一个希望,然后他又不得不正视现实而失望,这对他未来的成长真的好吗?
• end •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点赞支持!


    关注 小石头侃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