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能成就帝业?这个优点连诸葛亮都不如他

 

三国英雄记...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026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大捷,个人军事生涯达到顶点。

刘备随后在汉中称王,并任命了“四方将军”,这是令人瞩目的一次任命。在酝酿名单时,刘备充分体现出坚持原则、深谋远虑的特点,在这方面甚至诸葛亮也不如他。

一、刘备的汉中王

对刘备来说,开拓荆州、占有益州、吞并汉中及上庸三郡,这些都发生在短短几年之中。想当初,刘备只要一听说曹操来了就会立即逃窜,如今他也敢跟曹操硬拼死磕一把,而且还把曹操弄得很狼狈。

汉中之战后,刘备又一下子新得了4个郡,势力版图空前扩张,论地盘和实力已丝毫不逊色于孙权,至此“天下三分”才名至实归。论地盘、实力以及个人声望,大家都认为刘备比曹操已经不差什么,3年前曹操已经称王,现在不少人认为刘备也应该称王,与曹操平起平坐。

盘点一下刘备拥有的地盘,大概已有30多个郡国了,虽然比不上曹操,但比孙权多。而且,曹操姓曹,刘备却姓刘,刘备一向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所以他要称王,各方面的反弹小得多。

刘备综合了各种考虑后,决定称王。在曹操从汉中撤走两个月后,即这一年的7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



二、蜀汉的最高军职

称王的仪式结束后,刘备派人将汉室颁发给他的左将军印绶送至许县,不过,这给刘备却出了道难题。

过去,对外刘备是左将军,他手下的武将们也都有自己的军职,与左将军一样,这些军职都是“汉室系列”的,当然其中的大部分是刘备通过所谓“表奏”得来的。现在左将军没有了,手下的这些武将们的官职也需要进行一番调整才行。

好在这是刘备自己的地盘,我的地盘我做主。刘备于是以汉中王的身份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前、后、左、右所谓四方将军在军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和卫将军,高于四征、四镇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

刘备此次任命的四方将军,是蜀汉集团最高军职,这份名单以关羽为首,下面是马超、张飞和黄忠,却没有赵云、魏延等人。
三、诸葛亮的不同意见

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诸葛亮曾有不同意见,他对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不如关羽、马超,现在和他们同列,马超、张飞在跟前还好办,亲眼目睹了黄忠的功绩,尚可以理解;而关羽不在跟前,他听说了,恐怕不会高兴,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

诸葛亮的意思是,关羽对黄忠有意见,“四方将军”里应该用他人替换黄忠。用谁来替换呢?诸葛亮没说,这当然是下属提建议应有的水平:你先得让领导决定换,再说换谁。

可以推测一下,如果刘备同意,能换下黄忠的大概只有魏延和赵云二人。但刘备没同意,他虽然一向尊重诸葛亮的意见,但这次却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刘备对诸葛亮说:“关羽那边,我自会去做他的工作。”



四、关羽与黄忠

于是“四方将军”的任命就定了下来,关羽以前将军的身份成为武将之首。但是,关羽仍然不太高兴,原因如诸葛亮所料,就是对黄忠也成为“四方将军”有意见。

关羽一向轻视黄忠,曾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里的“老兵”,说的就是黄忠。关羽为什么轻视黄忠呢?应该说问题不是出在黄忠身上,而是关羽的性格问题。

关羽号称“虎臣”、“万人敌”,素有威名,连曹操都喜欢得要命,加上关羽与刘备的特殊关系,以及关羽在荆州正承担的重要使命,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马超投奔刘备后,关羽曾对马超很有意见,因为在此之前蜀汉武将之首是马超,马超来了,刘备直接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而关羽、张飞等当时仅为杂号将军一个相当于战区副司令,一个相当于军长,职位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关羽公开表达过不满,后经诸葛亮从中调解,并亲自写信给关羽作说明,关羽才不再说话。这些情况刘备当然知道,但刘备考虑的是,黄忠在汉中之战中立下了不二之功,正是黄忠,在定军山大败了夏侯渊,并将夏侯渊斩首,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局。

夏侯渊是谁?那可是曹魏元帅级的人物!斩了一名元帅,给个战区司令当,不过分。

五、黄忠与赵云

然而,赵云也在汉中之战中立过大功,刘备亲口说“子龙一身是胆”,说的就是此战。

有人甚至认为,汉中之战时黄忠只是赵云的部下,二人同时立功,刘备却破格提拔了赵云,这个做法不妥。

有人进而认为,刘备是在故意打压赵云,刘备表面喜欢赵云,但内心里对赵云比较疏远,原因是赵云说话比较直,有什么不会拐弯抹角,让刘备下不了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刘备在用人上就有问题了。可情况并非如此。

认为赵云地位高于黄忠并曾指挥过黄忠,主要依据是《三国志·赵云传》的记载:“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



这里的“云兵随忠取米”,有人理解为“赵云命令黄忠带兵去取米”,这个理解值得商榷。先不说赵云与黄忠当时都是杂号将军,二人没有上下级关系,就说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也没有“命令”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赵云派自己的兵随同黄忠去取米”,当时赵云和黄忠都随刘备来汉中作战,他们人马的驻扎地可能相距不远,黄忠看到了战机,向赵云提出建议,赵云于是协同作战。

那么,在此之前黄忠有没有当过赵云的下级呢?答案是,也没有。

赵云追随刘备后的第一个职务是“主骑”,到荆州后被提拔为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赵云随后渡江南下,黄忠也恰好在那里,黄忠先是刘表的中郎将,相当于师长,刘表旧部投降曹操后,黄忠被曹操“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也就是以师长的身份享受副军长待遇,仍旧归长沙郡太守韩玄指挥。

长沙郡后来投降刘备,黄忠于是来到刘备阵营,史书没有明确他此时的职务,一般来说留原任的可能性最大,或者升一小级,黄忠此时的军职应该是裨将或偏将,与赵云当时的职务相当,二人当时也没有交集。

刘备入蜀作战,留赵云等人守荆州,自己率黄忠等入蜀。在平定益州之战中,黄忠以及后来参战的赵云都表现突出,相对而言黄忠参加的战斗更多些,史书上说“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证明了这一点。



刘备平定益州后正式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二人都为杂号将军,从名义上看职务相等,在汉中之战时不大可能由赵云去指挥黄忠。

六、魏延与黄忠

在刘备心目中赵云还无法超越黄忠,不仅因为二人此前地位相当,而且因为黄忠在汉中之战中立的功劳更大,所以黄忠进入了“四方将军”的行列。

那么魏延能没能替代黄忠呢?毕竟魏延是刘备格外看好的人,刘备离开汉中后,没有留下张飞镇守在那里,而是提拔了魏延,让魏延如关羽那样独挡一面。

但魏延的资历并不是很老,他是在荆州期间加入刘备阵营的,仅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进入益州,也就是仅仅是个上校团长或大校旅长什么的,与黄忠的副军长相比有不小差距。

魏延在夺取益州之战中立下不少战功,他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所部兵不满万,孤军无粮,刘璋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前来围攻,魏延、黄忠等人反而大破刘璋军,刘备后来分遣黄忠、魏延率军平定广汉郡,魏延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



牙门将军不是杂号将军,而是“牙门将”的意思,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被火线提拔,担任的就是此职,它虽然低于杂号将军,比偏将军还要再低一些,但对魏延来说已要相当不简单了,说明魏延在此期间立下的功劳也不少。

只是,重用归重用,资历还是要讲的,刘备虽然交给了魏延十分重要的任务,却没有因此打乱官职任命的体系与规矩,“四方将军”里没有魏延。

从以上“四方将军”的任命过程来看,刘备在用人上是有原则、有主见的人,有功就该奖,大功就该重奖,其它无关的因素一概不考虑,不会为搞平衡而放弃原则。

同时,刘备也很注重历史,他可以破格重用一个人,但绝不会胡乱地加以提拔。
新书推荐
 
《三国英雄记》(6卷),南门太守著






购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我们爱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