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来临之前,你需要一件棉袄度过冬天

 

花的多就一定能赢得多么?不,这是两码事。...



花的多就一定能赢得多么?

不,这是两码事。



2002年赛季伊始,美国棒球大联盟最富有的纽约洋基队的工资总额高达1.26亿美元,最寒酸的奥克兰运动家队和坦帕湾魔鬼队的工资总额还不到洋基队的三分之一,只有4000万美元左右。只有最富的球队才能雇得起最好的球员,贫穷的球队只能用有伤病和天赋欠佳的球员,进而贫穷的球队会屡屡失败。这几乎是当时棒球圈的共识。

但是,万事总不会这么简单。
奥克兰运动家队


游骑对、金莺队、道奇队、大都会队都是投入重金,但却输得一塌糊涂,而奥克兰队,工资倒数的奥克兰队,却能够连续三年闯入季后赛,在前两年则几乎要将洋基队淘汰出局。

为什么?
 有钱不如会花钱!
对于奥克兰运动家队而言,赢一场球的边际成本大概是50万美元,而巴尔的摩金莺队或德州游骑队,赢一场球的边际成本差不多要300万元,几乎是奥克兰运动家队的6倍。这要是搁在其他行业,6倍的边际成本差异,足以让奥克兰运动家队成就一番霸业,但这是棒球,奥克兰运动家队只能不断羞辱对手,却不能多做点什么。
迈克尔·刘易斯


正是这种差异,让财经非虚构写作大师,迈克尔·刘易斯走进了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更衣室,记录了缔造6倍差异的全过程。迈克尔·刘易斯根据自己采访记录写就《魔球》一书,故事还被搬上大银幕,成就拿到6项奥斯卡提名的《点球成金》。
 故事 
电影中年轻的比利·比恩


故事的开端是一个悲剧,比利·比恩,高中阶段的天才球员,球探一眼相中的第一顺位,放弃读大学却给自己带来了极其糟糕的球员生涯:第一顺位选择的种子,却长期坐在板凳上。退役后,比恩前往奥克兰运动家队,从球探一步步做起,直到球队的经理,他一直备受没钱困扰。

电影中的保罗
作为一个被球探看走眼的活例子,他受够了球探的胡扯。比恩雇佣了哈佛毕业生保罗·德普斯塔为助手,开始用比利·詹姆斯的棒球统计法来帮助自己寻找球员。

后边的故事也就十分简单了,比恩和保罗把棒球规则简化为几个核心指标,将棒球比赛简化为几个指标的对决,当整支球队成为一台为了赢球而生的机器,当球员成为为了实现特定功能而生的机器零件。低成本赢球,就变得特别简单。
 比恩为什么能赢?
比恩的胜利是思维的胜利,也是常识的胜利,更是数据的胜利。



比恩超越了自己以及整个棒球界长期以来的思维模式。棒球界被球探、球员、球队老板把持多年,代代相承之下,每一代人刚入行的时候所学的,正是上一代人所教导的;他们所学到的,正是后来所做的,更是他们所传承的。这么多年过去,球探、球员和球队老板已经丢掉了反思的批判的能力,没人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也没人去寻找别的道路。当比利·詹姆斯提出新的角度的时候,这些人选择冷嘲热讽,毫不思考比利·詹姆斯说的对不对,更不会去采用比利·詹姆斯的方法。这才给了比利·比恩机会。其实传统的棒球也看数据,但都是些最直观的数据,比如力量、速度之类的,而比利·比恩却将棒球运动拆了,建立数据和赢球之间的关系,重新构建球队的运转模型,进而让奥克兰运动家队攫取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迈克尔·刘易斯是著名的财经作家,曾经在投行工作的他,能够注意到比利·比恩的成绩也是因为比利·比恩在经营球队时的思维模式正好能用在财经、投资、人力等方方面面。在比恩之前的棒球界,大家打着赢的幌子,讲着赢的故事,但不干为了赢的事。不论通过球员的外形选择球员还是分析那些事实上于事无补的数据,整个棒球界都跑偏了。比利·比恩带着奥克兰运动家队回到了为了赢的道路上。

找到了!
成功的投资人就是像比恩这样,找寻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找寻那些被低估的企业,进而获取超乎想象的利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组成一个卓越的团队,可以选择用重金购买,也可以像比恩这样找寻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组建一支卓越的团队。比恩这么做,不是因为比恩天赋异禀,恰恰是因为比恩遵循了常识。

面对球队的现状,比恩选择接受现状而不是抱怨,比恩找到了适合自己情况的道路,没有照抄那些富有球队的方法,比恩用一手臭牌,打出了一场好局。一支球队的目标就是赢球,那么只需要找到赢球的方法,寻找那些能够赢球的道路,这就是球队的真实意义和存在价值。在经济寒冬之中,PPT不好用了,故事也不好用了,投资人也不好忽悠了,消费者也回归实际了,在这个寒冬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向比恩看齐,回到商业的本质,找到那些被低估的角落,遵循听起来很简单的逻辑和法则,用常识抵抗寒冬,用常识度过寒冬,哪怕手上是一把臭牌也能打出一场好的局面。实现这些常识的道路则隐藏在海量的数据之中。还好,现在已经不是比恩那个时代,我们有充分的工具来挖掘和利用数据。

“我觉得赢球的模型是可以塑造的”
比恩重塑了棒球界看待数据的方法,比恩之后的棒球变得理性。当奥克兰运动家开始收集大量的数据,重新构建模型的时候,原本认为无关的事情被联系到一起,原本认为和获胜无关的事情与胜利联系到一起,原本被认为不存在获胜模型也被建立起来。当数据挖掘得足够多,整个世界都会被联系起来。
 比恩真的赢了么?
比恩的成功建立在比尔·詹姆斯的工作之上,但是詹姆斯的理论却被长期忽视,比恩的实践使得比尔·詹姆斯之前的积累终于能够得以实践。现在来看,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工具和常见的思路,也是大数据的常见应用。但比利·比恩的大数据应用发生在“大数据”尚未像当今这样喧嚣尘上的21世纪初,比恩的大数据应用在现在看来非常的粗糙。在严格意义上,并没有给比恩带来巨大的成功——奥克兰运动家队并没有在职棒大联盟中夺取冠军,而且比恩也放弃了红袜队的邀约。不论是球队还是个人,比恩的成功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但是比恩未必在乎。

奇迹一般的全垒打
比恩已经用运动家队的胜利证明了自己。原本,他只是想用捉襟见肘的资金建立一支球队,但是他却赢得了令人惊叹的胜利。就像全书的跋,“杰米里·布朗想象中的三垒安达,在现实中,其实是一记全垒打。”

当比恩证明了自己,输赢,已经不重要了。

关注我们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购买《魔球》助你度过寒冬,戳戳!


    关注 后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