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勤政到懒政,毁誉参半的万历皇帝,来看看张居正给他的皇家课本!

 

万历皇帝的小学课本~~...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史学界有个说法, “明实亡于万历”,也就是说大明王朝在万历皇帝执政时期,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帝鉴图说》是明代辅臣张居正为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所编的教科书,内容取材于历代帝王足以借镜或警惕的事迹,并有插图作为说明。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帝鉴图说》图在前、文在后,每则故事先录上一段简短的史传记载,再译为当时通行的白话文,于文末提醒为政之方,浅显易懂,是专门为年幼登基的小皇帝设计的启蒙教本。

张居正为了引发小皇帝的学习兴趣,将历代帝王分为《圣哲芳规》《狂愚覆辙》两部分,采用以图片搭配短篇故事的方式。

全书分两部分,可视为两卷。

前卷有万历癸酉(元年,1573)陆树声叙,《圣哲芳规》两页四个大字,目录,隆庆六年十二月(1573)张居正、吕调阳进图疏及皇帝御旨。

后卷有万历元年王希烈序,《狂愚覆辙》两页四个大字,目录。

《圣哲芳规》编录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23个古代帝王的“其善为可法者”事迹共81则。

《狂愚覆辙》,共录三代以下共20个帝王的“恶可为戒者”劣行共36则。

《周易》称九为阳爻、六为阴爻,这上下两部书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及六六三十六为数,用以区分善恶,暗合《易经》,可谓用心良苦。

在《帝鉴图说》中,图画部分占有相当的份量,书中每一则事例都配一幅画,每幅画都占一整幅页码。

《帝鉴图说》的绘画者虽未署名,但以其为御用图书配画的资格论,想必为一时之选。画面上,以二维空间表现透视关系,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人物的表情、动态、服饰无不精心绘制,充分展示了当时绘画艺术的超卓技艺。

《圣哲芳规》目录:

任贤图治,谏鼓谤木,孝德升闻,揭器求言,下车泣罪,戒酒防微,解网施仁,桑林祷雨,德灭祥桑,梦赍良弼,泽及枯骨,丹书受戒,感谏勤政,入关约法,任用三杰,过鲁祀圣,却千里马,止辇受言,纳谏赐金,不用利口,露台惜费,遣辛谢相,屈尊劳将,蒲轮征贤,明辨诈书,褒奖守令,诏儒讲经,葺槛旌直,宾礼故人,拒关赐布,夜分讲经,赏强项令,临雍拜老,爱惜郎官,君臣鱼水,梦裘示俭,留衲戒奢,弘文开馆,上书粘壁,纳箴赐帛,纵鹊毁巢,敬贤怀鹞,览图紧杖,主明臣直,纵囚归狱,望陵毁观,撤殿营居,面斥佞臣,剪须和药,遇物教储,遣归方士,焚锦销金,委任贤相,兄弟友爱,诏试县令,听谏散鸟,啖饼惜福,烧梨联句,不受贡献,遣使赈恤,延英忘倦,淮蔡成功,论字知谏,屏书政要,焚香读疏,敬受母教,解裘赐将,碎七宝器,受言书屏,戒主衣翠,竟日观书,引衣容直,改容听讲,受无逸图,不喜珠饰,纳谏遣女,天章召见,夜止烧羊,后苑观麦,轸念流民,烛送词臣。

《狂愚覆辙》目录:

游畋失位,脯林酒池,革囊射天,妲己害政,八骏巡游,戏举烽火,遣使求仙,焚书坑儒,大营宫室,女巫出入,五侯擅权,市里微行,宠昵飞燕,嬖佞戮贤,十侍乱政,西邸鬻爵,列肆后宫,芳林营建,羊车游宴,笑祖俭德,金莲布地,舍身佛寺,纵酒妄杀,华林纵逸,玉树新声,剪彩为花,游幸江都,斜封除官,观灯市里,宠幸番将,敛财侈费,便殿击球,宠幸伶人,上清道会,应奉花石,任用六贼。



































































































































































































































































































































































































































































































































































































































































































































特别声明:文章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

每天学点文物知识

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开通掌上私人博物馆


    关注 中国文物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