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到穿棉毛裤的南京人,在许府巷热到脱光

 

降温的南京,升温的许府巷...






深秋的南京,变化的不止是温度。

中央路和新模范马路的夹角处,许府巷就藏在这里,1公里的巷子不长不短,已经被铺上了秋天梧桐的金光。
许府巷位置特殊,地处南京老城,周边老小区众多,被田家炳高级中学、南邮、南工和东南大学夹击,同时又沾了长江科技园的产业之光所以出没在许府巷的人一般都有三重身份,老南京人、学生党和上班族。


天气渐凉,连日阴雨之后南京城终于放晴,可温度还是很低,冷到打颤。

许府巷的老南京御寒自有一套,临近中午,他们裹了裹身上厚厚的棉服,一头扎进了街两旁的小店。

不一会热气从门口的煎锅、蒸笼和炉子上升了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翻滚出了一阵温暖和舒适。


走在许府巷里,大小馆子纵横分布。

规模稍大的开了多年的私房菜馆,屹立东西走向的许府巷大路上,而更被许府巷人所接受的却是两旁小巷子里延伸出的朴实美味。
别的不说,一碗热乎乎的水磨面桂花汤圆就足以驱走寒冷。
早上阳光温暖,这家桂花汤圆门口支起了三口大锅,一锅是糖芋苗,一锅是赤豆元宵,还有一锅炖着桂花汤圆的汤底。

这边食客点单,那边老板就忙不迭的包起了汤圆。老板手脚麻利,三五下一颗汤圆就被塞进了满满的芝麻和豆沙,每一颗汤圆看起来都有乒乓球大小





汤圆有豆沙、芝麻之类的甜馅,也有鲜肉的咸口馅。要了一个小碗,6块钱5颗,3颗豆沙2颗芝麻,非常实惠。
包好的汤圆先用水煮开,再放到红枣桂花汤里过几分钟,连带着汤盛就能上满满一大碗,最后加上一勺酒酿。


闻起来有红糖桂花的甜,也有酒酿红枣的香。咬上一口馅料丝毫不散,皮很软糯却不会黏牙,吃到嘴里甜度恰到好处,还有些清香。
一碗很普通的桂花汤圆却是很多老人的挚爱,爱吃甜食但是牙口不太好的老爷爷是这里的熟客,一周总会来吃上几次。
喝下最后一口汤,竟然浑身都开始冒汗了,虽然已经过了就餐的高峰期,老板娘也没闲下来,门口坐在温暖的阳光下包着粽子,等待下一波食客的到来。


最早从老七家湾搬出来的正清牛肉锅贴,炉子下煎锅贴的火就这么旺了30年。

虽说南京清真牛肉锅贴店不少,但这家有点特别。从远看来,这家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厨房,一部分是座位,还有紧挨着它俩的炒货店。
炒货店跟他也是同一个老板,夏天还做冷饮批发,几样副业也算是撑起了许府巷人一年四季的日常生活。
临近中午,不愿意在家做饭的叔叔们为了图省事,就来这点一份锅贴点一碗面。而大多数阿姨却不这么认为,她们来这要么买熟食要么就买还没烹煮过的生肉,好像自己动了手,肉的滋味就会被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一样。





包好的锅贴个头很大很饱满,放在煎锅里由中间向外铺上两圈。
再浇上足量的菜籽油,老板熟悉地把握着火候。
盖上盖子焖3、4分钟,炉火烧的旺旺的,开盖拿锅铲麻溜的铲开,不一会一碟滚烫酥脆的牛肉锅贴就被端了上来。



咬上一口肉汁丰盈,还有些烫嘴,喝上一口牛肉汤,可以最大程度的驱散深秋带来的寒气。


在南汽大食堂旁边的鼎沸面馆,开在居民楼临街的底楼,即使过了中午饭点,小小的店铺却还是坐的满满当当。
点一份皮肚猪肝面,不一会撒上辣油的皮肚面就端了上来,汤头红通通的,老板还会附送一份自己做的腌白萝卜。
虽然是小煮面,但是鼎沸面馆煮的非常透,面条软而不烂,又有嚼头,小资在南京吃了这么多碗皮肚面,这一碗的面算是是最不咯牙,吃完胃里也最舒服的了。

汤头微辣,不咸,吃完没有死喝水的痛苦感。皮肚蘸着汤却没有被泡烂,鲜味十足又有一些爽脆,猪肝不干还有些微微弹牙。
美中不足,味道有些寡淡,比不上南京正宗皮肚面的浓烈,回味稍微有些弱。不过冲14块钱一大碗的价格,倒也算是一份物美价廉的好面了。

吃饱摸摸肚子从鼎沸面馆里出来,旁边南汽大食堂依然热火朝天的排着队,门口LED电子屏上写着菜价,小资感叹一句,这食堂真心便宜啊,要不是已经吃饱了,还真想再去吃一顿。

南京人热爱喝馄饨,许府巷上的馄饨店不止一家,但是品味上海特色大馄饨生意格外的好。
许府巷拐进江西路的第一家馄饨店,算是占了地理位置的优势。窄窄的江西路环境并不是很好,由于两边常年盘踞着卖蔬菜的、卖水产的、小吃店、水果店,偶尔有一两辆私家车停在那,基本上大半幅路面就被占了。
上海大馄饨的隔壁是一家规模较大的水果市场,老板时常坐在门口看人多还会叫卖两声,这吆喝不是普通的吆喝:“我们家水果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甜了!”一来二去,上海大馄饨也沾了点光,人气挺旺。



店面不大,里面支起的桌子也不多,所以中午老板会在门口尽可能的多支几张。

在许府巷,外卖软件都是多余的,想吃的话拖认识的人跟老板说一声,送到哪一家,几分钟过后,一碗热气弥漫的大馄饨就会由老板娘亲自送上门。
煮馄饨的锅不大,被分成两个,便于馄饨品种的区分。
这边锅里还在冒着热气,那边老板一溜儿小碗已经摆好了,放好调料、榨菜、虾皮,等馄饨漂起来,先捞一勺汤浇在调料里。
老板一边数着馄饨颗数,一边往碗里倒,最后撒上一小勺辣油。坐在马路边上,晒着太阳,喝着这碗皮薄馅大的上海馄饨,满足。


许府巷上的田家炳高级中学门口跟一般的学校一样,每到中午种类繁多的小吃店里挤满了老师、学生,甚至还有不远处南邮出来放风的年轻男女。
开在长江新村小区1楼的范记姑苏面馆,每天中午门庭若市,算是学校门口生意最好的店家之一了。
姑苏面馆的面试标准的苏氏细面,这种面条在南京其实很少见。南京人作为非常爱吃面条的一个群体,这里的面融合了南京人的口味,但是比起面条,它家简餐卖的更好。

大荤6块,其他3块,挑好自己想吃的菜,阿姨一定会给你夹上满满一大盘。
狮子头、牛肉、排骨、大排和素鸡都是热门菜品,去晚了能吃的就不多了。狮子头不肥腻,瘦肉多,偶尔运气好还能看到面筋上架,一定要试一试。

因为是苏州菜所以口味稍微有点甜,但是为了符合南京人的口味,排骨、大肉这些大荤菜,老板已经降低了甜度。

无论是面条还是饭菜,姑苏面馆都采用了非常家常的做法,健康、少油。
中午放学以后,吃上一顿朴实热乎的饭菜,隐约中还有种家的滋味。

走在许府巷,看着一栋栋小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看着随地摆摊的菜贩有了自己的小门头;看着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急着买菜回家做饭的南京阿姨;看着打扮时尚的南邮学子,几代人在这里生根发芽。

许府巷小店里的美食看似平常,却在一阵凛冽的深秋的风刮来时,填补了棉服温暖不到的南京人的胃。
撰文 ✎ 小红
图片来自网络 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务合作 ☏ 17705163673(汪淼)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需 要 转 载 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
 ABOUT US 
自知、低调、善良、永远不安分
寻求更有趣的生活


    关注 南京小资生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