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前勿忘揣穴,方能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

 

芸菱有话说

临床上针刺前,芸菱也非常注重揣穴,认真体会穴位处的感觉,然后根据触摸的感觉,下针补泻,效果往往比随便针刺强很多。

在教学、临床带教以及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揣穴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学生最早接触经络、穴位或揣穴、切穴位等思想应该是在中基和中诊课,因有专门的针灸学课程,往往在这些课程中都被一带而过,未做强调(课程中确实还有很多重点中的重点,老师强调了,学生也容易忽视)。

在针灸学课程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虽经老师多次强调,过半的学生在运用时还是忘记揣穴这件事。通过跟学生交流得知,他们接触到病人时,神都专注于搜集四诊信息、辨证、穴位,更多的是在想该如何选穴。多数学生在见习中,要被强调两次以上,或者亲手揣穴,方能将揣穴印入脑中。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而经脉上的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再如《灵枢·经筋》反复说“以痛为腧”等等。故而,在四诊中及治疗前,揣穴尤其重要

揣穴为四诊中切诊的一项,可完善四诊资料,可帮助反应疾病的虚实寒热,如《灵枢·经水》说“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可为度量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再如《灵枢·周痹》说“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等。经脉所过,治之所及,而每条经脉皆有多个穴位,同经、相邻穴位的主治又有相近的特点,此外,气血于经脉中是周流不息的运行,气血于不同时刻在某穴的流注应该不是一个死定的点。

故而,腧穴作为治疗点,在针刺前进行揣摩就很有必要性,可精准定位治疗点,如《素问·刺腰痛论》说“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如《素问·骨空论》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再如《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进行针灸治疗时,在穴位上找不到反应点,当上下前后揣按,如《灵枢·杂病》说“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以下试举两例在诊疗过程中揣穴带来的好处。

案1:女,28岁,右侧前臂痛1周,疼痛较甚,影响日常生活。问诊排除急性拉伤、慢性劳损、受寒冒湿之因。诊察前臂,在右侧前臂心经、心包经上有明显压痛,压痛范围较大,于其左侧小腿肾经揣得面积更大的结节,压痛明显(如下图所示)。
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揉法、拿法作用于小腿结节处,嘱其屈伸右上肢,患者反应强烈,哀嚎声充满诊室(手法真的很轻很轻很轻),三五分钟,患者的控诉声逐渐减弱,让其按压手臂痛处,痛去七八。

结束治疗,让其回家温水泡脚15分钟以温通气血。次日中午来诊,让学生揣其双上肢,仅在右侧尺泽、曲池两穴处有明显压痛,学生于左侧阴陵泉及足三里至上巨虚处寻得痛点,而肾经之条索消失(患者交代未泡脚,其丈夫给她“揉”了一晚,笔者差点被狗粮撑死),三位学生轮流予㨰法、拨法、点按法,15分钟后再次诊察右侧前臂,在肱骨外上髁前下有略微明显的疼痛,后于左侧阳陵泉下1.5寸左右揣得痛点,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赶回学校上课)。

案2:三叉神经面痛患者,如前案三叉神经痛,原来针刺的这个穴。下颌骨上下缘之放电样、刀割样剧痛,在双侧陷谷、三间、合谷处诊察有明显结节,于穴位及前后拨揉结节,胀痛感明显,约15分钟,拨揉无明显胀痛,下颌处疼痛亦减七八。

案3:女,45岁,鼻炎数年,于多位大夫处诊治,前两年效果明显,近几年或效,或不效,有效也很快复发。观其曾服之方:小青龙汤、苇茎汤、苍耳子散、温胆汤、补中益气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透脓散等等,皆为名方验方效方。现症:鼻塞,夜间明显,鼻涕清浊皆有,无恶寒头痛,不咳,口干,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弦略浮数。湿浊内蕴,渐次化热,阳气不振,小青龙汤合苇茎汤该是符合现证。查看其带来处方,此二方在20多日前用过,有效,很快复发(患者说已经注意保暖,未食生冷辛辣),再用定是如前。如何是好?

猛然间脑中蹦出“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忆起在王洪图先生的书中有过阐释,而《内经》还有“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的警示,遂于其心经、心包经揣按,果在左侧内关上0.5寸左右揣得较前臂其他位置更明显的痛点,在方中加赤芍、桃仁二味,三日后复诊,浊涕已无,清涕较多,鼻塞减轻,继续治疗三次(总共11天),鼻通涕止。停药,嘱保暖勿食生冷。近两月后,带朋友来调月经时反馈,期间未复发。后思索:久病有瘀,肺主气,肺气失宣会影响血脉的运行,都能解释可加活血之品,但是确实在舌、唇、脉及心肺的问诊中未查得血瘀之征。(本文由郑佳昆原创,授权中医集结号独家发表,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 中医集结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