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只考44分的妈妈,用这种方法,居然教出了英语牛娃!

 

我们都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低估了自己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能力。...





作者简介:那小石,爱贝睿内容主笔,畅销书作者,2岁+小妞的妈妈

◆ ◆ ◆  ◆ ◆
这几天看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作者是一位妈妈,她高考英文只考了 44 分,但她做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坚持每天给孩子读英文绘本!

从婴儿期就开始,不管孩子懂不懂,听进去多少,她只管坚持读……

终于,奇迹发生了!

到她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惊奇地发现:风靡美国的《Magic Tree House》系列,30 多本的冒险故事,女儿居然能一本接一本地听下来!

这还不是最令人惊讶的,跟随姐姐的节奏,她 2 岁半的儿子,也能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能力

有多少人因自己发音不标准,而不敢开口跟孩子讲英文?英文绘本,更是碰都不敢碰,顶多让孩子听听音频,看看英文动画。

妈妈英文不好,孩子的英语启蒙就只能听天由命?

当!然!不!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应该换个思路:难道你的孩子只能学会你擅长的东西,你不擅长的他就学不会?

妈妈发音不标准,会把娃带沟里?

这是很多人给娃英语启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其实,「发音标准」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什么是标准音?

标准的英音是 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说 RP 的是些什么人呢?BBC新闻播报员、政客(如卡梅隆)、上过私立学校或老牌大学的,约占英国总人口的 3% 。

其余 97% 的英国人,每天操着不同的口音,活跃在各个角落。英国有十几种方言,大家相安无事,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英语口音地图,来源:Anglotopia.net
如今,英语还出现了很多变种,比如,澳洲英语、印度英语、中式英语等,English 越来越 Globish(Global + English)。

「标准音」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完全没必要再以此来苛责自己了。

口音是语言的承载方式,重要的还是内容,很多大牛,口音古怪,我们还不是一样洗耳恭听?

很多电台、电视台也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带「乡音」的节目;越来越多的政要、名流,也开始带着口音,以更亲和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而且,也有科学研究表明,家长有口音,并不一定是坏事

有研究者找来两组家庭,做了一个单词听辨的对比实验。

A 组婴儿的家长虽然都说英语,但有着各自的口音;B 组婴儿家长口音一致。

研究人员既让两组婴儿听真实存在的单词,也让他们听一些随机编造出来的单词。

结果发现,两组婴儿在单词习得数量上没啥差别,但在对待编造单词的态度上,A 组婴儿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B 组婴儿则没有显示出这个偏好。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 A 组婴儿平时听到的词汇,就来自爸爸妈妈不同的口音,所以他们对不确定的发音,会有更多探索的兴趣,并试图通过更多的语境信息,来确认其含义。

虽然实验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变量,研究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但两组婴儿不同的语言处理方式,至少让我们知道,家长有口音,对孩子不一定是坏事。

此外,如今,孩子接触的信息源头越来越多:英文原版动画、儿歌、各种网络节目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父母语音输入所占的比例

而且,随着输入量的增多,孩子是能够区分正确发音的,他甚至还会来纠正你的发音。

英语不好,如何给娃做启蒙?

1


明确目的,放下焦虑

你让孩子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日常交流和阅读,还是将来想让他当新闻播报员?

相信绝大部分家长的答案是前者

既然如此,那在启蒙阶段,我们多关注如何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如何培养他的英文思维就可以了,不必过分纠结某个单词的发音。

英语的韵律、节奏跟汉语有一定的差别。

比如,很多原版的英文儿歌节奏感很强,孩子很爱听,换成翻译版,孩子就兴趣索然。

这种差别,孩子是能感受到的。类似的语言「信号」积累得多了,孩子的「语感」就出来了,将来正式学英语,就能一触即发,轻松找到说英语的感觉。

这样,我们的英语启蒙才算做到位了。
2

跟随孩子的兴趣



婴儿说出的第一批单词,大都是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玩具、游戏、食物等的名字。比如,ball, car, baby 等。

围绕这批名词,孩子开始了最初的语言拓展。我们可以结合这个发展特点,跟随孩子的兴趣,引他进入语言发展的快车道。

比如,孩子喜欢车,我们就可以教他认识各种车:car, bus, train……然后告诉他各种车的用途。他平常可能就会边玩游戏,边念叨这些词。

孩子发音不准,也不必刻意纠正。要求0~6岁的孩子发音标准是不现实的。学母语,很多孩子还说不标准,更何况是第二语言?学习环境轻松自然,孩子才能大胆说。

我家小妞很喜欢英文儿歌 Baby Shark,不过她不知道 Shark 的尾音怎么发,总说成 Baby 鲨!

听上去蛮有意思的,我也没想去纠正她。



后来有一次,她被我手机上的一款翻译软件吸引了。我就告诉她:「这里藏着一个机器人翻译官,你说一个单词,它听懂了,就会给你翻译。」

我示范给她看,我说「Apple」,机器人就翻译说「苹果」。

小妞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妈妈,它能听懂你说话!」

从此以后,听儿歌、读绘本,完了,小妞都要拿一两个单词到机器人那里验证一下,看它能不能听懂。现在「机器人」已经成为小妞的英语发音词典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达不出来,我们可以模仿他的所说所做,给他提醒,帮他组织语言。再借助一些翻译工具,妈妈发音不标准就完全不是问题啦。

3

玩情景互动游戏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跟父母说英语的时长显著正相关。只是国内大部分家庭日常并不用英文交流。

而语言输入不足,孩子的英语习得就会变慢。在这种情况下,跟孩子玩情景互动游戏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小妞一岁多开始,每晚睡前,我都会给她一个吻,然后再向她索吻「kiss mummy」,她爸爸也会凑过来「kiss daddy」,然后我们歪头「枕」在双手上,温柔地说「Good night」。

小妞很快就能理解我们所说的,现在她想睡觉的时候,会主动这么做,然后跟我说「Good night mummy」。



情境互动游戏还有很多,比如单纯教孩子数数,他不肯学,但你把数字变成口令就不一样了。

有一次出去玩,小妞不肯走路,我们就跟她玩口令游戏。

爸爸妈妈牵着小妞的手,大家一起喊:「One, two, three, go——」,就开始走。想停下来,就说「stop」。

玩的次数多了,小妞想打提溜,想跑,想飞,「go」就变成了「run」,变成了「fly」。

小妞觉得喊口令很神气,每次都要自己喊。喊完,停下的时候又笑成一团。

在开心、放松的状态下,英文词汇脱口而出,是很自然是事。这也正是情景互动游戏的奇妙之处:让孩子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并大声说出来

在生命最初的几年,在孩子咿呀学语的阶段,类似的互动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越好,发音也会更准确有力。

4

重视英文绘本的作用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重视英文绘本。

美国儿科医生约翰·赫顿(John Hutton)博士等人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发现:相比音频和动画,看绘本的时候,孩子们的视知觉、意象、默认模式和语言等网络之间的连接都会增加。

翻译成人话就是:

在音频和动画模式下,孩子都是在被动接收信息。他们的大脑无法自主地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图像,也来不及反复练习。

这样,孩子就无法从故事中获取最大的收益。所以,动画片、音频虽好,但还是不能取代绘本阅读

对孩子来说,读绘本,就是读故事、看图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当然,除了有趣的故事,绘本还以书面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了标准的英文表达范式。而且,现在很多英文绘本,都带原版音频,妈妈有口音也不是问题。

一些家长可能还会担心孩子看不懂英文。沃里克大学的研究发现,儿童阅读英文绘本,只需掌握 100 个单词和 61 个语音技能!这个目标,似乎并不难实现哦!

想知道怎么用绘本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推荐大家报名贞琳老师的绘本课。



本课程将于下周上线,目前预约人数已近千人!不想错过的话,快戳 「阅读原文」 预约吧,预约用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课程上线通知,并有机会获得优惠哦。

关于英语启蒙,关于口音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编坐等大家分享吐槽哦~ ◈
◆ ◆ ◆  ◆ ◆
参考文献:van Heugten, M., & Johnson, E. K. (2017). Input matters: Multi-accent language exposure affects word form recognition in infancy.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2(2), EL196-EL200.

Horowitz‐Kraus, T., & Hutton, J. S. (2018). Brain connectiv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ed by the time they spend reading books and decreased by the length of exposure to screen‐based media. Acta Paediatrica, 107(4), 685-693.

Byers-Heinlein, K. (2013). Parental language mixing: Its measurement and the relation of mixed input to young bilingual children’s vocabulary size.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6(1), 32-48.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