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百万人死于这种病 七成患者被误诊 不得不防!【新民健康】

 

再不点“新民健康”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11月20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据一项全国性研究发现,我国慢性...

再不点“新民健康”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11月20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据一项全国性研究发现,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40岁以上成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8.2%。在全球范围内,受“慢阻肺”困扰的患者多达2.1亿。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此病。对于患者自身而言,如不及时接受治疗,日常生活将极度受限,比如上楼、散步、购物,甚至是早晨起床后洗漱和穿衣都有困难,直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慢阻肺”导致死亡升高
今年43岁的刘先生,每天都要吸两包烟,这个习惯已经伴随他二十多年。可是最近刘先生却感觉身体不舒服,好像呼吸道里塞了一团棉花,总感觉透不过气来。更痛苦的是,他每天下班回家,每上一层台阶都要喘上半天,进了家门要在沙发上要休息半个多小时才能好转。经医院检查,刘先生得了“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一种使气道逐渐阻塞的破坏性肺部疾病。

在所有呼吸道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不动声色"的杀手,是近年来死亡率升高的主要死因之一。慢阻肺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不仅呼吸系统受累,骨骼肌肉等也都受损。慢阻肺患者病情急性加重会使其肺功能进行性恶化,并累及心脏,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脏器衰竭。
近七成患者被漏诊误诊
很多人都想知道“慢阻肺”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可怕?

“慢阻肺”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症状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由于人们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很低,所以认识上有误区,往往以为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是上了年纪或普通感冒所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病情逐渐加重、恶化。另外,“慢阻肺”患者往往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如果不规范治疗或病情反复发作,还会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从而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

统计显示,“慢阻肺”诊断率仅为31%,有69%的患者被漏诊或误诊。对于一些“烟民”来说,往往靠常规体检中的胸片来判断是否患上了“慢阻肺”,这也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胸片没有问题,并不说明没有患上“慢阻肺”。因为“慢阻肺”属于功能性疾病,拍X片等医学检查看不出肺有什么异样,其实肺功能可能已经大打折扣,因此有些人会很大意。

此外,还有一些中晚期的“慢阻肺”患者,因为二氧化碳排不出来导致中毒昏迷,可醒来后却会到神经科治疗,这更会延误病情。
查“慢阻肺”只需吹口气


发现慢阻肺最敏感的方法就是测定肺功能,它是一项简单无痛苦的检查,只需受检者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就能客观评价气道阻塞程度。有五类人群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一是长期吸烟者(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如果吸烟时间长或吸烟量大,不管年龄大小都应检测。二是反复咳嗽、咳痰者;三是活动后感觉胸闷气短,特别是逐渐加重者;四是工作环境中要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的人;五是呼吸道疾病患者,如已患肺部疾病者,他们要定期检查肺功能。
防“慢阻肺”需综合措施
“慢阻肺”病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吸烟、职业粉尘吸入、化学物质吸入、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成为主要外部因素。面对这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如何治疗成为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治疗慢阻肺病通常都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药物治疗、康复锻炼、营养支持、家庭氧疗等多个方面。同时,稳定期的长期规律治疗也极为重要。患者往往都忘记了病情稳定期的自我保护,反反复复的发作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因此,处在病情稳定期的患者,在天气变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治感冒发生,避免病情的加重;而轻度“慢阻肺”患者也要注重自我保健,可进行家庭氧疗,减少病情发作几率。

市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来防范“慢阻肺”:首先,彻底戒烟和改善空气环境。吸烟是该病的罪魁祸首,戒烟是缓解病情恶化的最有效的方法。若不戒烟,治疗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改善空气环境方面,除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外,个人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如:厨房安装抽油烟机、改善房间的通风等。其次,还要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注意耐寒锻炼,增强体质,气候变化也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关注 新民健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