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何以成为断线的风筝

 

比特币们的崩盘总会到来,但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11月15日,数字货币市场经历了再一轮的“血洗”,...

比特币们的崩盘总会到来,但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11月15日,数字货币市场经历了再一轮的“血洗”,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纷纷跌幅达到15%左右,在市值排名前500的加密数字货币中,许多币跌幅超过20%。

接着,11月19日和20日,市场再次出现崩盘式的下跌,比特币两日跌幅分别达到8.67%和13.29%,报收4860美元/个附近,创下今年以来新低;以太坊跌幅超过30%,距离跌破100美元咫尺之间,同样创下今年新低。

其实比特币已经经过了两次腰斩,以2017年最高点2万美元起计,比特币跌破5000美元,相当于在2万美元腰斩之后、再次腰斩。一个资产如果经过两次腰斩,你来预测它未来走势的话,如果从货币的角度看,此次暴跌后,比特币们翻身的时间点可能将会非常遥远。

数字货币自从出生以来,正好遇上华尔街金融危机,当这次危机弥漫全世界之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为了拯救经济,基本上都开动了印钞机。这种挽救经济的方式,事实上是在总供给为所作为的情况下,通过印刷货币刺激需求,相当于给奄奄一息的经济输血,刺激经济的动能。

但是,按照货币货币内生理论,经济的交易需求产生货币,货币所标志的价格表明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稀缺程度,从而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

如果是外生的货币,比如经济体内部本无需求,由央行量化宽松刺激需求,拖住债务,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的需求,就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基础。事实上,各国央行创造的货币远远大于历史数据,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但是最近今年现实是,除了个别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暴涨之外,在普通的消费价格和商品方面,价格并未形成明显上涨。不过有一样却上涨得非常疯狂,那就是数字货币。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11月1日,2009年1300个比特币才可以兑换1美元。直到2011年2月9日,1比特币价格才首次达到1美元。2017年,1比特币的价格竟然暴涨到20000美元。

2018年,比特币终于迎来了暴跌年。对于此次比特币的崩盘,有人把它归为比特币现金(BCH)的硬分叉,所谓硬分叉是当一种数字货币的社区对于原有数字货币的技术共识产生分歧时,在原有链上分出来一个新的链条,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币。这次硬分叉在11月16日的凌晨最终落地,目前双方正陷入了一次大规模的“算力战”,在短期内尚难以未分出胜负,这影响了交易者和持币者的信心。

这种解释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比特币尽管具备了未来货币所应该有的一些特质,这些特质让它显著的领先于当下的主权信用货币:比如去中心化,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比特币的私有密钥,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交易便捷,不经过任何管控机构,也不会留下任何交易记录等等。

但是它却不具备货币最主要的属性,那就是信用,现代主权信用货币,是由政府以强制力作为信用支持的。在现代主权信用货币的信用尚未过渡到数字货币之前,比特币也就类似一个商品,这个商品的价值仅仅在于信仰它的人,或者相信未来还会涨价的人,通过投机交易而获得收益,这就必须有大量现金支撑这些交易,并维持价格上涨。如果这些资金出现萎缩,就会出现暴跌。

比特币的价格起飞与全球央行的量化宽松正好重叠,而当央行们的量化宽松停止之时,也就是比特币们的末日来临之日。

美联储已经进行了8次加息,其他新兴经济体开始加息历程,并连带缩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开始了退出量化宽松的政策。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货币M1和M2可谓断崖式下滑,今年10月末,M2同比增长8%,M1同比增长2.7%;而2013年10月末,M2同比增长14.3%,M1同比增长8.9%,五年过去,货币的增速判若霄壤。中国央行目前尽管实行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经济体内创造信用的能力正在下降,货币的增速自然就开始下滑。

当这些多余的货币开始消失的时候,支撑比特币们上涨的基础就消失了,比特币就成了断线的风筝。


    关注 华夏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