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展一百多年来,出现过哪些“反人类”的设计?

 

设计师的脑洞有多大?...



汽车发展一百多年来,功能上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革,但发展少不了走弯路,如今汽车上很多实用的设计都是不断筛选淘汰更新后保存下来的。而那些中途夭折了的设计,在现在看来,大多成为了笑柄,让人匪夷所思。

汽车下嵌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车门的打开方式大多是直开式,当然还有劳斯莱斯经典的逆开式设计,或是跑车上常见的鸥翼门、剪刀门、蝴蝶门。但有种车门打开方式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那就是下嵌门,也被叫做汽车卷帘门。

使用电动升降的方式使车门下滑镶嵌入两侧车子底端的车门开启方式。这种开门方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宝马Z1就用的这种开门方式。将车门收纳于车身内,彻底不占用外围空间。

不过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可见一斑,为了让车门能够缩进车底,车门的结构必须变薄,因此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比拟普通车门。此外,在发生意外后,如果车门处变形的话,容易打不开车门。因此,这个设计最终没有传承下来。
中央固定式方向盘

中央固定式方向盘来源于雪铁龙,就是在打方向时,只有方向盘在转动,中间的气囊和按键部分是不会随着转动的。这种方向盘由于中央固定旋转,可以确保气囊释放时的角度,因此可以实现安装非对称式安全气囊来保护驾驶员。

采取这种非对称气囊还有一项突出的优点,对方向盘下方也延续了突出的保护性,从而使得汽车方向盘对驾驶者胸部、腹部伤害程度降为降低。对驾驶员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但为什么这种方向盘没广泛推广呢?首先根本原因是成本太高,方向盘通过一组行星齿轮带动,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对于一些刚接触这种方向盘的新手而言,很容易记不清已经转了几圈,在人性化上有所欠缺。
自动上肩式安全带

70年代的时候,自动上肩式的安全带开始被使用在少数汽车上。安全带的上端嵌入在一个滑轨内,汽车发动时,安全带会沿着A柱内侧边的滑轨在关门后自动滑到B柱并固定,自动为乘客系上安全带。当车门打开时,安全带自动松开。



这种安全带对于懒人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而且可以避免忘了系安全带,但由于这种安全带太机械化,无法准确配合人的肢体动作,容易勒到驾驶员的脖子,造成窒息的危险。

此外,这种安全带是两点式安全带,与我们平时正常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相比,在安全性上大打折扣。因为这两个致命因素,所以后来的汽车很少使用这项技术了。
前开门设计

这种设计来源于宝马的一款微型车——Isetta,采用单缸发动机+单门设计+四座布局,最高车速为85km/h,小巧精致的外形让他称得上是史上最可爱的宝马。同时它的前开门也是所有车门中最奇葩的一个,开车门的时候必须要熄火,因为方向盘会跟着旋转。
Isetta售价为2550德国马克,要知道当时一个标准工人的周薪平均是90马克,不用半年的收入就能拥有一辆爱车了,而且Isetta250是世界上首款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3L的大规模量产车型,低售价和燃油经济性令该车首年便造就了12911辆的销量奇迹。
方向杆设计

作为一家主业造飞机的企业,萨博于1992年推出了萨博9000,它的方向盘奇怪之处就在于没有方向盘,而是把飞机上的操作杆移植到了汽车上。驾驶员通过操控杆控制方向,操控杆再通过电脑计算进行对车辆的转向控制。

不过,对于大多数而言,这种驾驶习惯并不容易适应,尤其是出现紧急情况时,更加容易手忙脚乱。最终出于安全考虑,萨博最终并没有对这款车型进行量产。
车底式备胎

“如果不是翻车,我连备胎在哪都不知道”。这句话并不是指新手小白,很多开了很多年车的老司机同样找不到纳智捷的备胎。如纳智捷大7 SUV这样,备胎被安置在汽车底盘下面,前轮和后轮中间的位置。
如果需要用到备胎时,是不是要钻到车底下卸下备胎?其实纳智捷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车内后排地板上有一个固紧螺母,通过它就可以将备胎取下。不过,备胎要重新放回去就没这么简单了,而且备胎长时间风吹雨淋,容易腐蚀老化,影响寿命。
你还知道哪些奇葩设计
先点赞,后评论


    关注 车主指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