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唐】本草资本刘千叶:Front of the Wave 拥抱颠覆式硬科技

 

·...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莱纳州试飞成功,这架仅仅维持了1分钟低空飞行的小飞机,带动了而后几十年的行业大发展,到一九四五十年代,战争炮火映照下的天空已经排满了续航能力强、动线灵活的各类战机。

“飞机行业大概是五六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而当下医药医疗行业的发展态势大致和1920年左右飞机发展的势头相当。过去几十年生命科学技术领域有很多新技术积累和突破的空间,这个必然会带动行业的突飞猛进,也将催化未来20年生物医药和健康科技行业的巨大发展。”本草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千叶博士在接受大唐元一的采访时如是说道。

近日,大唐元一在市场上率先发布了首个垂直于大健康领域的母基金品牌——元一长安,格外关注专精于医疗健康投资的顶级管理人的行业见地。本草资本,硬科技、高壁垒的投资者,烙烫着中美印记的专业博士团队,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产业投资哲学,元一长安与您一同分享。

疾病无国界,世界是平的
疾病在“世界是平的”这一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百姓就是要追求最好的药、最好的产品,并且最快能够用到。所以很重要的一个投资理念就是:以国际的标准来看全球的医疗资产,而不是关着门盯着中国本土的第一第二。一旦门打开,单单‘中国领先’是远远不够的,本草资本的目标是投资‘世界最好’、‘国际第一阵营’、Global Top 3(全球前三)的产品和技术。以国际视野看待中国的投资,并充分发挥中国和美国的比较优势。由于创新药的‘马太效应’非常显著,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里,前三名攫取的资源将会越来越多。

人类在患病这件事上是绝对平等的,美国人的肿瘤不会比中国人的肿瘤更容易医治;并且,医学技术的评价标准和研发过程是绝对一致的,科技成果的结论共享在学术理解和认同上其实是没有门槛的。

 本草资本的投资图谱


世界越来越平,资本永远追逐最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最低的生产成本。“我们起家于中国,但是我们是既看中国也看海外,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视野。随着中国政策法规的国际接轨,海外数据越来越多地可以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所接受,跨国药企的产品进口注册同样在加速,原来的‘中国领先’很容易被跨国药企的产品‘插队’。因此要以国际标准衡量创新,真正的创新时代正在开始。”
血液里流淌着中美基因
本草资本创始之初就是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两线并行,并无孰轻孰重。每年超过1,000份的商业计划书60%项目来源于中国、40%项目来源于海外(主要为美国本土项目)

“我们在两边同时看项目的情况下,就易于用相对统一的国际标准来进行项目评估:既包括估值标准,也包括技术创新的评价标准。”

分散单币种的风险、适应不同标的的融资需求、吸引多种类投资人、提高募资效率……股权投资行业内人人都能看到双币基金的好处、付诸行动的也不在少数,但绝不是人人都能够真正驾驭,更不是人人都能看懂“洋项目”。本草资本之所以能够从一开始就做到中美“两手抓,两手都够硬”,源于团队的“中美血统”。
本草资本三位创始合伙人


本草资本的三位合伙人均是毕业于美国顶级名校的医疗/医药专业博士,既具备生物医药行业的专业学术背景,又在该领域拥有十年以上成功的投资和创业经验。此外,团队大多数成员都有横跨中美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身具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和国内外行业资源,让本草资本在行业积累上基础深厚、项目来源上丰富多样,更为重要的是,中美投资的跨境交互和协同作用凸显。

美国和中国是今后二十年医疗健康领域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中美的协同可以提高双方的效率。“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中美协同优势。现在我们已在美国本土投资了所谓的‘医疗硬科技’项目,与此同时,经过审批许可及公司授权的技术专利能够在中国本土标的上获得的同步开发与推广应用,这一协同效应将是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价值也随之极大提高。”

“中国在生物医药科研领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是临床前丰富的外包服务机构、人才和资本资源,早在几年前,中国每年就保持着数量众多的生物、化学、医学相关专业的人才输出,放眼世界无其他国家或地区有此人才基础,这对于推动海外医药研发项目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中国有很好的临床资源,大量而集中的病人会加快临床验证。”

以本草资本的中美跨境投资特色为纽带,中美协同使最具创新活力的医疗/医药技术能以较高的效率走向市场,显然对投资人的回报亦是有很大提升空间。
Front of the Wave 投资在浪前
本草资本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追逐既专业又充满热情,这都体现在一个“早”字上。

本草资本一直坚信,做医疗投资要Front of the Wave(在浪前):不能低估科技和市场变化的速度,“以资产质量来看,我们专注投资于那些真正解决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产品、定位投资于全球首创或进度前三资产;从投资阶段上,我们关注投资于初步概念验证的早期机会,针对创新医药,我们追求‘早进、早出’的退出方式,只有站在前沿创新的浪潮上,才更有‘沿路退出’的机会与灵活性”。热点的追逐具有较高的风险,浪一旦过去了就没有什么容错空间。反倒是说要在它还没有热的时候就提前做预判,这里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关注那些还没有临床解决方案的东西,也就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青光眼为例,当下没什么特效药,如果能真正解决患者群体众多的顽疾,那就是真正解决了一个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果你是唯一或第一个,那么你就拥有市场。”

“在我们看来做医疗投资,不是投资明天的技术而是要投资后天。因为同行都在做明天的技术,顶多打个平手。如果投资的是后天的,等技术成果明天出来了以后,你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千万不能瞄着今天够用的就去做,而应该创造后天的产品。”
拥抱颠覆式的硬科技


投资First-in-Class
“我们作为一家专注于投资生物医药/硬科技的风险投资基金,是需要勇于去拥抱一些颠覆创新的。”

本草资本对于拥抱颠覆有两个层次的定义。

首先是投资从0到1的First-In-Class创新(首创新药)。在信息畅通的当今世界,Copy-to-China(复制到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市场对创新药的“审美”也在快速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之后,跨国药企的进口注册加速,原来的“中国领先”很容易被真正的国际领先药物超越。First-in-Class(全球首创)、Best-in-Class(全球最好),特别是具有Downside Protection(下行保护)的,毋庸置疑会成为本草的重点关注对象。
其次是投资交叉创新,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些交叉。交叉造就了一大批优异的医疗器械和诊断公司,也在改变生命科技的前沿。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包括半导体芯片技术、传感器、软件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以前为什么没有应用过来?因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两个圈子还在各自发展,没有机会聚合于一体。”交叉创新并不意味着高技术风险,“将一些成熟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医疗器械、诊断仪器中,迅速地将原来固有的运作规律彻底颠覆了,既提高性能、又低成本,未被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就会迅速得到满足。我们经常用一句话来形容,颠覆式创新始于交叉。”
在“元一母基金”投资过程当中,会与众多优秀的投资人进行深度沟通,对于未来的行业趋势和市场机会进行探讨与分享。《BOSS•唐》致力于将这些投资人的成功经验和投资知识分享给大家,而元一长安作为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母基金品牌,特别关注这一行业内优秀基金管理人的观点和经验,近期我们将陆续邀请医疗健康领域的知名投资人,与我们分享投资大健康时代的宝贵见地。


    关注 大唐财富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