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拟搭建“城市慢行交通”,为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建绿色通道

 

12月6日,贵阳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贵阳市城市慢行(绿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



12月6日,贵阳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贵阳市城市慢行(绿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告。

资料图


《规划》的制定,旨在通过搭建城市慢行(绿道)系统,转变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构建“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低碳宜居生态文明城市。

本次《规划》中的慢行交通是指城市区域中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交通方式的交通系统(包含时速低于15km/h的电动自行车)以及具有上述两种交通功能的城市绿道系统(主要为城市近郊的郊野型绿道和城市区域的都市型绿道,不包括区域性的生态绿道、远离城市区域的自然风景区等区域的生态绿道系统)。

根据《规划》——

要搭建“一环一横一纵多支线”,构建“一环四带多优先”的慢行(绿道)系统。

“一环”为旅游环线,环绕贵阳市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串联西部景区群、北部景区群、南部景区群以及沿线田园综合体、富美乡村、特色小镇等,总长666公里。

“一横”为南明河滨河风情绿道,总长124公里,共分为三段:文化旅游段、现代都市段、美丽乡村段。串联沿河重要景点公园,如天河潭景区、花溪公园、孔学堂、保利温泉、香纸沟风景区等。

“一纵”则是同城大道-西二环-田园路都市活力绿道。“支线”指各区县绿道联络线。其中,红枫湖环湖支线全长94.78公里,围绕红枫湖风景区设置,以自然田园风光、民族风情、滨湖景观为主题,连接沿线富美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农业景观、自然景区。

“一环四带多优先”

“一环”——依托老城区周边山脉、山体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防护绿地等构建老城区环城生态绿廊,打造老城生态绿色屏障。

“四带”——依托水系、城市干道绿化带构建4条慢行(绿道)主廊道,串联中心城区主要的历史人文资源、风景旅游区、自然生态区,凸显贵阳市山地城市特色。

“多优先”——打造十七个慢行优先区,展现都市活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资料图


《规划》显示,目前贵阳市中心城区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城市道路均设有人行道,现状总长度约为1168公里,步行道宽度3米-5米;步行与用道(商业步行街)共计6处。立体过街设施共计157个,主要分布于老城区以及各城区核心区域。但存在人行道宽度不满足需求、市政设施侵占人行道、路面破损和占道经营、指路标识不清等问题。

中心城区自行车系统建设方面,目前,白云区、观山湖区、花溪区建有部分自行车道,总计长度74.3公里。现状共有5处休闲自行车道,总计长度15.6公里,分别为长坡岭森林公园、小车河湿地公园、十里河滩、花溪平桥黄金大道、多彩贵州城。自行车网络不完善、缺乏趣味性、服务设施少、设置不连续、缓坡施工不到位、机动车占道违停、自行车与行人混行等问题仍然存在。

而中心城区绿道系统也存在不完善、品质不高、设施不足、缺少鲜明特色、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

根据《规划》,要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构建慢行+公交(轨道)交通体系,增强轨道与慢行交通的衔接,解决最后一公里交通出行,减少小汽车出行比重,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打造复合活力慢行街区,整合地域优质资源,通过绿道网络构建,串联沿线富美乡村、田园综合体、旅游景点等,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通过精细化设计,完善慢行基础设施建设,划定慢行优先区,提高慢行系统的可达性、舒适度、安全性、开放性,建设慢行适宜城市。

绿道规划方面,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串联红枫湖风景区、百花湖风景区、南江大峡谷景区等市域主要景区景点,使分散碎化的生态斑块和资源相互联接,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绿道网的规划布局应注重城市历史文化及特色资源相结合,通过绿道将沿线青岩古城、息烽集中营、镇山村等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村落、文化街区等联系起来,挖掘地方历史特色与现代文明的魅力。

记者:肖达钰莎 | 编辑:石婷 | 审校:冷兵 | 签发:安辉


    关注 贵阳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