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哪是“弯道超车”,它不过是将造车从直路带回了弯路

 

醒醒吧,别再把纯电动称为新能源了...





说起来,我应该和很多人一样,并非不能接 受事物的改变,前提是,事物的改变正在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我看来,车用能源从燃油向电能的转变,目前并非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将汽车制造业带到了原先所走过的弯路上,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支持、不看好现阶段纯电动车的原因



近几年里,纯电动车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论原因,无非是被几个标签给炒得火热——环保、新能源,以及未来趋势。

关于纯电动是否环保,我其实并不想在这里过多讨论,因为正反双方都有一套自己的说辞。从单一层面来看,不可否认纯电动车的确可以在用车环节解决排放问题,但从整体上去分析,生产电池和日后处理废旧电池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目前的发电方式(火、水、风、核)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都是纯电动车无法绕开的层面。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发电方式是利用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但用柴油发电再用电能去驱动车辆,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可**还真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国际汽联“曾经”在“推动绿色环保”并号称Drive into the future的Formula E的赛场上就这样干过,他们在赛场上用了一台巨大的柴油发电机,来为各个车队提供给赛车充电的电能……(ps:将曾经打上引号,是因为我没关注现在国际汽联是否还在做这件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而将推动绿色环保打上引号的原因,我想不用我说了吧)

更可笑的是,因为电池蓄电能力和充电效率的原因,Formula E的赛车并不是通过充电或是换电池的方式来实现续航,而是直接在中途换车以跑完剩余赛程,这可真算是一种“奇观”了。
在这里其实我最想吐槽的,还是新能源、未来趋势这两个标签。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是谁最先将新能源这个词用在了纯电动车、甚至是用在了电能上,不过我想历史上与电能相关的科学家的在天之灵应该会知道,毕竟这种在数百年前便被科学家们发现、获取并应用的能源,在这个时代却被当作了新能源,他们即便在天上,也会哭笑不得吧。
而若是只说到车用能源,电能也绝不应该被打上新能源的标签,早在内燃机出现之前,电能就已经被用于驱动车辆来替代马车、牛车。并且在100多年前,纯电动车的生产已经拥有了十分可观的规模(就当时来说),在那个电机技术不成熟的年代,纯电动车已经可以达到100kph的行驶速度(当然,为了达到这个速度,也牺牲了续航里程);在那个充电技术不成熟的年代,只要家里有电,一晚上也能为车辆的电池充满电能;在那个蓄电池技术不成熟的年代,纯电动车的满电续航里程已经可以做到130km以上……
现在即便不用维基、不用谷歌,只是百度一下也都能查到纯电动车的这些历史,所以我对这100多年前便已普及于驱动车辆的电能,被打上新能源的标签这件事,感到十分诧异,但转而一想,也就释然了。

毕竟当燃油车的环保问题被推向台前、当各国“噶玩儿门特”开始拟定汽车市场未来的环保法规,总会有嗅觉灵敏的人看到其中的“机遇”,而去做一些迎合、甚至是“制定标准”的事儿(这里面当然不包含用心去专研技术的人),这些人的手中虽然没有技术,但是他们想到可以拿一项现有技术来包装啊,要求不多,环保就行。Wow,电能这个“零排放零污染”的能源,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宝物啊!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包装,“意外”得到了一些无知的人的支持,还顺带左右了某些政策的制定,纯电动车还真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大行其道,并且给世人灌输了一个“这就是未来趋势”的理念。
它说:三分钟换电


不可否认,待到电池蓄电技术、充电技术以及废旧电池处理技术能够真正突飞猛进的时候,我大概会承认纯电动车是未来趋势。但现在,纯电动车所描绘出的,是满电续航仅有200km(参考蔚来ES8);是120kph速度下续航能力打6折(几乎所有纯电动车);是没有快充充电桩时,充电一整晚,行驶3小时的糟心,等等等等。
但,这才是未来


世界那么大,开上纯电动车却不能惬意地去感受世界的美,因为时刻都得注意着车的剩余电量……这是未来吗?这分明是一台回到旧时代的时光机嘛!
其实对于电能在车辆动力系统上的运用,在我看来HEV甚至是PHEV,都是目前可行的办法,在氢燃料电池、生化燃料以及E-Fuel(E-Fuel可以利用清洁的发电方式所获的电能将水电解来产生氢气,氢气可以为氢燃料电池提供能源,也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从而得到碳氢化合物燃料)等真正的新能源技术尚未大规模应用时,这二者可以算是目前最为折中也最具可持续性发展的办法。
然而可悲的是,大量资本市场的资金,以及部分消费者手中的钱,都流向了那些看到“机遇”的人的手中,他们拿着这些资金做了很多事——修建着一座座豪华展厅、大张旗鼓地为关注他们的人用真实场景去描绘未来的生活方式,他们请媒体、请水军、做演讲、做宣传,唯独没有做的,是技术。

而真正在做技术的那些人、那些企业呢?他们被政策所挟持,抽调出人手去做迎合政策的事;他们被资金困住脚步,无法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的研发。如此一来,造车这件事便从直道被带回了弯路,甚至还可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此下去,真正的新能源车时代何时能来?唉,一声叹息……
有态度、有观点、有深度、有底线

Wecars传媒集群旗下自媒体平台



现已入驻各大自媒体平台
微信、今日头条、汽车之家、易车、微博、搜狐、汽车头条、
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有车以后、微博、腾讯、百家号、
                                           凤凰网、知乎、爱卡汽车
文章版权归成都反思科技有限公司,欢迎转载
版权联系:2272685192@qq.com


    关注 W动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