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和拯救: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下) 渡过

 

强迫的治疗是强迫和生活的拔河;战胜焦虑是用行动体验挑战自己的认知;对抗抑郁重在发现自身的价值——而这一切,都必须永不言弃。...



本文的上篇提到,我的焦虑来源于童年成长环境中感受到的太多不安全因子。父母的求全责备,形成了我完美主义害怕犯错的性格特征;父亲“我无能”信念的植入,让我自卑退缩,遇事没有信心。

担心不被人接纳的焦虑恐惧,哪一点疗愈起来都需要时间,所以我的康复之路是漫长的。

康复之后,我终于理解,爸妈心里还是很爱我的,他们已经努力尽起父母的责任。我在内心实现了和爸妈的和解。

倾诉自我初中高中一直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真正的疗愈始于大学。

在大学,我接受了正规的心理治疗。老师采用的是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的方法,主要方式是倾听,共情陪伴,促进反思洞察。从小到大我所压抑了太多的情绪,第一次有人能够耐心听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无条件地接纳我,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

我那个时候很胖,头发很短,明明是18、9岁的大姑娘,却像一个胖大小伙子,内心有太多的冲突和情结。通过一年的心理治疗,我开始形成精神分析的内省能力,反思自己的行为想法,洞察可能有问题的思维情感行为模式。

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然而之后的康复仍然长路漫漫。一位知性睿智的心理治疗师给我做女性榜样示范,开始穿裙子,打扮自己,让我慢慢变得像个女生。这是大学心理治疗的收获。

同时我完成了自我同一性的探索,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我喜欢看电影《心灵捕手》,为里面的心理咨询师深深着迷,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心灵不断获得成长。

正是在那时,痛定思痛,我想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帮助别人(后来发现,这是很多经历过心理挣扎的人在走出来后的共同心愿。)所以,我把心理咨询作为我读研究生的方向。战胜焦虑反思我在大学里接受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我现在觉得也有局限。

首先,没有发现我有强迫的问题。一直以来,我都被一种无名的焦虑所控,脑中有纷纷的恐惧性念头,但我一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只是表现出抑郁,如果能够明确告诉我这就是强迫,我内心会多很多确定感,而少很多恐惧。后来看一篇文章说,强迫比较难发现,尤其是强迫观念。我释然了。

其次,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调来访者领悟,不布置家庭作业;治疗师不会要求来访者去行动。我认为这对于当时的我不太适合,也许对大多数神经症患者都不适合。原因是焦虑、强迫患者往往被内心的情绪所控,担心忧虑很多事情,无法迈出行动的步伐,这样就不能在实践中获得体验领悟,也不能从做事中获得信心。

当时我很没信心,因为身心如此痛苦,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我一直到研究生毕业都没有实习过,也不敢去找兼职。找了一份大学生家教工作,做了两次就没有再做了。可想而知,到毕业后我找工作时多么没有信心。

通过看书,我接触森田疗法,认为他说的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很有道理。后来,读研时接触到了正念,对我调整情绪帮助很大,因为正念讲取消与情绪和想法的认同,你不等于你的情绪和想法,而且它们总会变的。所以,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很痛苦,一直没有放弃学业和工作,努力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里我克服了社交恐惧的障碍,运用的是暴露法。

当时我很自卑,与人交往时总是自惭形秽,脑中还有很多恐惧性观念。比如担心别人觉得自己怪;担心别人讨厌自己,对别人的一举一动非常敏感。抑郁时,社交恐惧严重,我不敢去食堂,不敢去上课,坐在教室里感觉浑身不舒服。

然而我知道,我不能这样不出门,我不能永远不和人交往,必须克服这个问题。于是我报名参加学生会。记得当时每次开会时,我在去之前都会经历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非常不想去,但是又逼自己去。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只要能去参加就值得肯定。我不求去开会发言多么精彩,只要我能坐在那里就是胜利。

渐渐的,我的焦虑降低了。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是用行动体验挑战着自己的认知。例如,担心别人会讨厌我,不想和我交往,但在行动中发现别人没有讨厌我,没有不想和我说话,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就会降低一些恐惧和焦虑。

后来,甚至我慢慢能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乐趣,就愿意主动与人交往。读一本心理动力学的书,它也指出,“分析师们就指出,对于恐惧症患者,除非他面对害怕的情境,否则很难取得进步。”(《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基础读本》第71页)走出强迫前面提到自己还有强迫的问题,这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发现的。意识到是强迫之后,我就找大量的资料来看,甚至研究生论文都研究了强迫。我发现对强迫越了解,我内心就越有确定感、掌控感。我们人活在世界上都需要一定控制感,如果总活在未知中,就会感到不安全,对于强迫也是一样。(佛学修行强调渐渐放松对事情的掌控感,体会心底的不安并融入其中,渐渐的就会越来越开阔和自由)

可是,强迫症患者还会发展出对理论的强迫。什么叫做对理论的强迫?因为强迫患者内心有很多“应该、必须”,如果找不到标准答案就会感到不安;不按照标准答案来做就更不安。

因为很多关于强迫症治疗的文章,告诉你不应该执着、要接纳,于是我就会担心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不是不接纳?到底什么才是接纳?类似的问题反反复复在脑中纠缠,害怕不想明白就会走偏,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越恐惧越要想,越想不明白越恐惧,如此恶性循环。后来也看到关于理论强迫该怎么办的问题,一点点学习一点点领悟,最终走出了那个阶段。

光了解强迫是不够的,还是要靠行动。强迫症是因为内心不安全感幻化出种种焦虑恐惧性念头,所以,要蜕变不安全感,就要生活中不断的实践体验。强迫很严重的时候,我整日在想,无法做事,整个人被恐惧控制了。正常人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而我是想了很久也没有行动,这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习惯。

我看过一句话说,强迫的治疗就是强迫和生活的拔河。你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娱乐、交际上,还是用在强迫上?回顾自己的经历,因为个性的完美主义,再加上一开始很没有信心,我做事前会很焦虑。但是我还是强迫自己去做,靠意志力更多地投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做出的东西也能得到认可,慢慢的,我投入做事的速度提升了。

到现在,我基本可以做到想做就去做。我发现做家务和做饭能够让自己心情平静,就尽量自己做饭吃,做完一顿可口的饭菜,会感到内心的充实与满足,这也是对自己的滋养。

我之前的工作是青少年心理老师,也会陪孩子做一些活动,比如剪纸、做南瓜灯、做手工花等等。这些活动不难,但是需要踏实去做。从准备材料到学习去做,再到教小孩去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至少可以让我少在头脑里打转一会。

我还参加过徒步小组,长距离的徒步,用运动提升能量。走出强迫的过程就是和生活拔河的过程;生活多一点,强迫就少一点。

发现价值最后想说说抑郁的疗愈。

从14岁陷入抑郁,但那个时候不懂,抑郁就自己发展着。也许后来高中三年里有过自行缓解,但是我的个性没有变,家庭没有变,抑郁一直存在着。直到高考前,张国荣自杀的消息铺天盖地,我觉得自己和他很像,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抑郁症。但是高考在前,还是坚持高考,进入大学才开始自救。

大学里的心理治疗一定是有帮助的。我多年累积的情绪开始流动,我的愤怒、委屈、悲伤、无力、无助、恐惧,终于能够表达,能够被理解和接纳。一直以来充满戒备,对人不信任的我,终于收到来自咨询师的关爱和温暖,犹如快要干枯的小树得到了一抹阳光雨露的滋养。

渐渐的,随着咨询的深入,咨询师表现出对我的信任和欣赏。她相信我可以成为一名咨询师,也相信我的潜质和能力。一直到今天,每当我遇到挫折,怀疑自己时,就会想到咨询师,还有生命中其他重要他人。所以,好的治疗、好的关系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有力量的东西,用精神分析的话说,就是好的客体内化为自体客体来支持自己。

其次,上大学以来,我开始运动。前面说过,高中毕业以后我有160斤,作为一个女孩很自卑。上大学后,希望通过运动来减肥。高中时跑800米都会受不了的我,开始每天练习跑步,从400米开始,一点点增加,一圈,两圈,三圈,最后能跑10圈,大一800米考试时我第一次轻松过关。

每次情绪焦虑抑郁时,我就会逼自己去跑步,对情绪的释放是有帮助的。出了一身汗后我的心情可以平静一些。后来工作后,我参加了一个户外徒步小组,小组成员很好,我感到被接纳。我们每周徒步15公里,有时平时晚上也徒步7、8公里,不仅锻炼身体,也可以结交朋友。

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前,我都很封闭。选择徒步小组就是为了接触更多的人,学习人际交往,获得人际支持。在徒步小组,我真的收获了几个朋友,从他们那里感受到接纳和支持。坚持徒步了一年,最后,我感觉阴郁的内心终于进入了一抹亮光,黑暗中透进一抹光明。

抑郁的一个表现就是封闭自我,难以从他人那里得到支持滋养,感受不到被爱,所以我对别人给予的一点点关爱温暖都会非常感激。参加徒步小组,获得他人的接纳支持,把我从孤独,也就是从抑郁向外拉了一把。

我还参加了人际关系心理成长小组。这种治疗方式是以美国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龙创立并发展的,以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为基础,8-10人为一组,一个带领者带领,带领者和组员一起营造一个安全而受保护的空间,组员可以在其中真实的表达自我,获得其他人的接纳、支持、反馈。组员之间可以相互为镜,照出自己不适应的行为模式,并在小组里重新学习演练。

对我来说,因为担心别人无法接纳我,我从来未和咨询师之外的人详细讲述我的经历。由于团体是安全保密的,我可以讲述我的故事。当我讲出来,我发现没有受到别人的排斥羞辱,反而得到怜爱心疼,这晃动了我的认知。我对人的信任增加了,我喜欢上了小组的形式。

由于多年来对自己的反思和切身体验,我对他人内心的痛苦非常敏感,对问题的来龙去脉也有一定把握,因此在这种人际成长团体里,我能给予他人恰当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人觉察自我,获得情绪的释放及促进成长。也因为这样,我在团体里获得了信心和他人的喜爱。

这对一个抑郁的人是多么重要!因为抑郁的人往往觉得自己不可爱,没价值,别人不会喜欢自己。以前支持我价值感的就是我的学习成绩,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我这个人是有价值的吗?被别人接受的吗?在成长小组,通过我对他人的帮助,我发现我是有价值的,感受到了他人无条件的接纳。

这样价值感的挖掘还有很多方面。在教育机构工作的一年半里,我带着小孩子做活动,一些很简单的活动,我看到孩子们高兴的笑容,我告诉自己正在做的事是有价值的。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一些问题,也让我体会到价值感。永不言弃这些年来,总有一些无私帮助我的老师、同学、朋友。每当我很难受,想要放弃时,我就会想到,如果现在放弃了,真是对不起这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所以,我还是要坚持下去。

希望很重要,我想我性格单纯,一直相信一些简单但是又朴素深刻的道理,比如“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在那些非常抑郁的时刻,我都会逼自己一把,让自己不要再陷下去。就连真的想要自杀,拿着刀片在手腕上时,我也没有真的要放弃,还是打电话给了同学。

毕业后,一度很抑郁,不想去找工作,但还是坚持去参加招聘会。想着心情总是变化的,现在很抑郁,但是出去一圈也许就会好,这些都需要意志的配合。我看很多励志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讲希望,我看好几遍。电影《心灵捕手》我更是看了不下二三十遍。我因为这部电影萌生并坚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愿望。不过,真的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以后,反思当年的确太理想主义,咨询中不只像电影中描述的温暖美好,更多时候是艰难、迷茫与痛苦。但是,对我来说,人与人真诚相遇,共同体悟人生,帮助来访者获得心灵的成长,自己也不断的心智成熟,就是选择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

疗愈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很多的摸索、反复甚至倒退,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

我一直相信精神的力量。在我漫长的疗愈经历中,也许现在也还疗愈,我体会到:生命的绝望之处往往是灵性开启之初,冥冥之中有更大的力量一直在保护着我。只要我不放弃,她就会适时出现,给到我恰如其分的支持。

也因此,现在的我,性情越来越平和,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苦难与创伤带给我很多感悟,让我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我所经历的一切让我成为今日之我;也正因为我所经历的一切,让我相信我今生的使命就是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


◀扫描关注

注:本公号图片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如需转载请私信【渡过】公众号。


    关注 渡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