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多高才算高?这七大误区都是雷区!

 

很多人会把血稠当作高血脂,这无疑是不对的。将血液黏稠、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血稠是血液黏稠,类...



很多人会把血稠当作高血脂,这无疑是不对的。将血液黏稠、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血稠是血液黏稠,类似于河道中,河水流通不畅;而就血管来说,血液因为过度黏稠,造成流通不畅。而高血脂,则是因为血脂偏高导致的。

高血脂有这5个症状

第一: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第二: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第三: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第四: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第五:少数高血脂还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发生在40岁以下,则多伴有高血脂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见,但特异性不强。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折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血脂多高才算是异常呢?不同的医院正常参考范围有轻微的差别,大都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参考标准,可以据此测定一下。



高血脂的七大误区
高血脂作为“三高”之一,公众对它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对高血脂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误区一:患高血脂的人都有症状

通常,高血脂人群不会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高血脂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验,仅少数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可见皮肤黄色素瘤。

误区二: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

高血脂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血脂是否会偏高,主要取决于膳食中摄入的脂质。

误区三: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的4种指标中,LDL-C最重要,因为它可以渗入动脉血管壁中,开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进而引发多种血管疾病,所以LDL-C才会被叫做“坏胆固醇”。

误区四:血脂高一点没关系

胆固醇升高,尤其坏胆固醇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关系最密切。

全球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危险就能降低2%。

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人群,即便不胖,血胆固醇水平也比摄入量较低者高出10%~25%。
误区五:胆固醇可以放开吃

两年前,美国的营养新指南取消了每日摄入胆固醇不得超过300毫克的上限。一时间,诸如“胆固醇升高无害有益、放开吃肉活得长、吃主食的寿命短”等说法开始传播。

取消300毫克上限不无道理,因为一个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大约就是300毫克,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放开吃了。

误区六:血脂高,才需服降脂药物

有些人,比如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或糖尿病的人群,即使血化验单显示血脂不高,也需服用降脂药物。因为这类人群的坏胆固醇安全水平,要比化验单上标识的参考范围低很多。

误区七:血脂正常了,就不用服药了

一般说来,如果胆固醇水平只是靠药物改善的(饮食、运动和吸烟习惯等没有改变),停药后不久,血脂数值就会很快回到以前水平。处于一级预防阶段的人群,如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获得实效,有可能不再需要持续服药。

以上图片文字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侵犯作者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40岁以上人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应在病情未发作前马上含服4~6粒速效救心丸,以便及时、有效地防预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一旦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应立即舌下含服(最好嚼碎)15粒速效救心丸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关注 守护心血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