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赵强团队解读FRAGO研究:FFR能否精准化指导CABG?

 

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阻塞性冠状动脉解剖狭窄的金标准。随着功能学评价在介入领域的开展和循证证据的积累,心肌...





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阻塞性冠状动脉解剖狭窄的金标准。随着功能学评价在介入领域的开展和循证证据的积累,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已成为评价直径狭窄50%)。所有随机分组受试者(97例)完成临床结果随访(次要终点)。

2. 重要结果

可能影响预后的基线特征,包括人群(年龄、性别、"三高"等合并疾病)与手术特征(动脉桥比例、体外循环使用比例),两组均随机平衡。研究结果方面,与研究者的预期相同,FFR指导策略组的人均桥血管数显著少于造影指导策略组(计划数:2.5±0.9 vs. 3.2±0.8;实际数:2.6±0.9 vs. 3.0±0.9)。

与研究者预期不同的是,术后6个月时造影复查的桥血管病变率,FFR策略组未显示优势(FFR策略组16% vs. 造影策略组 12%,P=0.97)。临床结果方面,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复合事件发生率,两组也相似(均约为6%)。

此外,研究还意外观察到,FFR策略组未处理的病变血管(术前FFR>0.8),6个月后其FFR明显降低(0.89±0.05 vs. 0.81±0.11;P=0.002)。


二. 多角度、多层面评论


1. 从研究方法角度评论

从研究方法角度评论,FRAGO研究虽然样本量并不大,但的确是一项经过样本量估算的确证性前瞻性RCT。特别值得注意,在当年设计估算样本量时,研究者根据既往的回顾性研究报道,假设6个月时桥血管病变率在造影指导组高达20%,以期在FFR指导组降到5%。

现在看来,这种优效性(RRR 75%)显然被严重高估。因而自然,FRAGO成为了一项优效设计而结果阴性的研究。这种回顾性队列研究的"阳性"结果与前瞻性RCT的"阴性"结果的巨大反差再次提醒我们,回顾性研究具有先天不可避免的偏移(只能发现相关性,不能下因果结论),前瞻性RCT才是检验因果关系的唯一标准!

2. 从其他研究设计层面评论

在其他研究设计层面,FRAGO研究可以说相当严谨,很多细节做得很好,比如由独立的心脏团队在随机分组前制定两套CABG方案(对两种指导策略均出方案,随机分组时决定取舍);对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裁定,归因到是否由研究病变引起;6个月时复查冠脉造影,再次评估随机干预时未处理的FFR>0.8(阴性病变)的FFR值,观察其变化。

这些都值得后来的研究者学习借鉴。当然,研究在执行层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事实上,研究仅完成原计划58%的入组即提前中止。仅74%的受试者接受6个月时的冠脉造影复查,即主要终点评价。换言之,FRAGO是一项不完整、低于原设计统计学效能的研究,对它阴性结果的解读应该审慎。

3. 从研究价值和意义角度评论

从研究价值和意义角度来说,在我们对FFR理论在CABG中地位的认知中,FRAGO研究无疑给出了重要启示,并提出了更多的问题。FFR理论在PCI中的地位目前几乎无可争议(I类推荐),而其在CABG中的地位尚存在争议。从心血管三大刊的最新综述看,《CIRCULATION》持较积极态度,《EHJ》谨慎中立,《JACC》则持较保守态度。

《JACC》随刊评论观点认为,这可能是由于PCI与CABG两种治疗方式的底层逻辑差异造成的。通俗地说,PCI的逻辑是疏通狭窄,在原病变冠脉里"做文章"。对于中度狭窄而无心肌缺血证据且FFR>0.8的冠脉病变行PCI支架置入,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有害的。支架内严重再狭窄或闭塞,大概率引发心肌缺血事件。

CABG的逻辑则是"另起炉灶",搭起全新的血管旁路绕过狭窄病变,并形成"网状灌注效应"。对于类似中度狭窄而无心肌缺血证据且FFR>0.8的冠脉病变行CABG,桥血管会与自身冠脉形成所谓的"竞争血流"效应。

既往有研究提示,尽管这种存在"竞争血流"的桥血管1年时的闭塞率高达30%~50%,但是,这种桥血管闭塞大概率是临床无意义的(clinical silence),既不影响原自身冠脉的血流,也不引起心肌缺血事件。尽管外科医生的工夫白费了,但至少对患者是无害的。SYNTAX研究的事后分析发现,支架内病变是预后不良的强危险因素,而桥血管病变不是预后不良的强危险因素,正是这一逻辑的佐证。

当然,以上观点尚并不为所有心血管专家认同。在传统的认知里,不必要的桥血管引起的"竞争血流"效应同样会加速自身冠脉病变进展,最终造成心血管风险增加。

另外,FARGO研究中FFR切值设定为0.80,这是沿用了内科相关研究中比较PCI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的切值。目前为止,外科CABG尚没有做过类似的研究。当然,做这样的研究需要相当大的样本量。目前,世界范围内FFR-CABG研究者们在无奈下大多沿用了0.8这一切值。

再者,术前FFR>0.80而未处理的冠状动脉,术后6个月观察到FFR值明显降低,这一现象的解释尚不明,也尚未得到其他同类研究的佐证。因此,对于CABG患者,未来心脏团队可能应该结合FFR和造影结果来共同决策,而不是单纯凭借某一方法,因为短期内开胸或PCI再次血运重建均是不明智的。


三. 总结: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就现有的循证依据来看,考虑到外科手术的"难以重复性",完全解剖血运重建(global revascularization leaving nothing behind)依然是指南的I类推荐"金标准"(ESC/EACTS 2018)。《JACC》认为,FFR指导策略可以帮助外科医生更精准地找到确实存在缺血(即需要血运重建)的靶血管,从而节约手术资源和医生精力。但这么做能否带来临床硬终点结局的获益,尚不明确。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前瞻性RCT。FRAGO研究是"第一块砖",但绝不会是最后一块,GRAFFITI研究、IMPAG研究、SAVE-IT研究正在进行。CABG是否会走进FFR指导/缺血指导策略的精准医学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此外,FFR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除了传统测量方法,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定量血流分数(QFR)技术能够实现无需在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即刻缺血评估,尤其是QFR技术还节约了压力导丝的成本,其指导CABG的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Angiographically-Guid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JACC Vol.72,NO.22.2018 Dec 4, 2018:2732-43.
专家简介
赵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心脏外科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常委、冠心病外科学组主委和心力衰竭外科学组副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会员,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协会(ISMICS)会员。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近5年来,独立发起牵头国内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2项,作为中国区主要研究者牵头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2018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发表SCI论著1篇,Letter(in reply)1篇。另牵头、共同牵头撰写中国冠脉外科专家共识3部。
朱云鹏,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主治医师,并负责科室临床研究工作。曾获2018年度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Lilihei菁英奖(一等奖),2017年度美国心脏协会(AHA)国际青年研究者奖。

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上海市市级临床研究课题1项。作为中心的主要执行研究者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9项。2017年度 AHA年会发言;2018年度欧洲心胸外科年会(EACTS)发言。

2018年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临床研究类SCI论著2篇,其中《JAMA》论著1篇; Letter(in reply)1篇(JAMA)。临床研究兴趣主要在冠脉外科FFR指导策略、动脉桥血管和术后二级预防。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明玉


    关注 心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