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贷成交额大降21.2% 金融科技“返璞归真”成业内共识

 

洗尽铅华,金融科技将何去何从?...




《网贷天眼2018互联网金融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降至1798家,网贷行业总体成交额环比下降了21.19%,为1.92万亿元。行业在监管的护航下,去糙取精,去伪存真,迎来了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2018年,是金融科技经历短暂阵痛曲折发展的一年,也是行业经过良性洗牌后重焕生机的一年。大潮过后,一些平台成功上市,一些平台却由此退出历史舞台。“互联网金融目前阶段是‘堵邪路、开正能’。” 网贷天眼CEO田维赢在12月21日举办的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未来论坛中总结2018年行业现状时表示。



此次论坛邀请了金融科技领域的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家,就“合规、智能、普惠”三大主题展开了演讲和讨论。论坛使与会各方和业内人士对监管的引导作用、技术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等议题产生了深刻认识。论坛的主办方网贷天眼也借此发布了《网贷天眼2018互联网金融年报》。

合规引领,金融科技回归本原


从数据上看,2018年是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较为“残酷”的一年。以网贷行业为例,《网贷天眼2018互联网金融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降至1798家,网贷行业总体成交额环比下降了21.19%,为1.92万亿元。

然而风雨之后便是彩虹,行业在监管的护航下,去糙取精,去伪存真,迎来了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张羽指出,随着北京多数平台自主检查的完成,“大部分极其不合规,比如自融假标现象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具体到业内关心的“三降”问题,张羽表示“到底降多少,降到什么程度,各家平台按照什么时间结点,我们会有一个综合的考量”。

实际上,这一年来监管层采取了多层次措施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入AMC化解行业风险、重点打击诈骗平台、引导问题平台有序退出等,监管在不断出台新政策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

通过一系列合规政策的引领,“我们的金融科技要么走回技术的这条路,要么回到金融的本原来,重新开始回到金融和科技的融合过程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

科技为先,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各大平台从原来拼流量、拼宣传、拼投入转向拼技术,掌握核心金融科技成为行业焦点。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被反复提及的词汇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实际当中。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谈到金融科技时指出,传统金融有着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对称、欺诈风险等痛点,而金融科技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痛点,从而衍生出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他表示,“正是由于这样对应的解决痛点的关系才使得新金融、金融科技真正具有了生命力”。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模糊的技术创新边界,技术风险是否可控,数据隐私问题的考量等。

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包括征信系统、物联网、大数据共享平台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全体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参与,也需要监管层的积极推动。“我们把一些数据聚合、共享,供大家使用,我们也建立了共享平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科技部副主任李健在谈到互金协会着力基础设施建设时提到,“要实现数据生态圈。”

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沈艳谈到这一点时提到,“当金融和科技有了更加深度的融合的时候,金融产品创新的周期在变短,覆盖大范围人群的能力变强,风险在累积和传播的速度放大。”这要求金融科技公司要重新审视自身是否具备系统重要性,从而在技术创新时留意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影响。



普惠金融是金融科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监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无论是“限额”还是“双降”,都很好的引导了金融科技服务于普惠金融,使互联网金融构成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智能科技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具备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它将越来越多的金融行为由线下搬到线上,降低了合作成本,提升了业务效率。正如网贷天眼CEO田维赢所说“以合规为据,智能为力,脱虚向实落地的普惠金融的价值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互金通讯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