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的本质就是让代谢更好的循环

 

针对不同的湿,有不同的处理思路...

点 击 上 方  ↑ 
“ 羊 爸 爸 ”
 关 注 我 们
文 I 玄圃小拙
来源 I 厚朴健康营同学会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身边充斥着把“祛湿”挂在嘴边的人:隔壁的大妈,隔三差五要去汗蒸房蒸出一身汗才舒服;办公室的同事经常随手泡一杯朋友圈里买的祛湿茶,说能帮助排毒;群里的姐妹把红豆薏米粉当成代餐粉顿顿吃着,然后每天关注体重的变化。

如果用湿气十大症状来对照着看,发现居然大部分人都能对上几条。于是,我们试图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努力的祛着湿,但却从未真正摆脱这个难缠的家伙。
湿气就像身体里的「雾霾」


湿气是体内不能正常运化的污浊水汽。它就像身体里的雾霾,在体内没有固定方向的扩散开来。湿气积淤比较多的部位,看上去就有点像是重度雾霾笼罩下的城市:里面的内容看的不是特别清楚,往往还伴随着些许厚重黏腻,不清爽的感觉,普通微弱的气流在它面前是无力的,流动减慢的。所以它可以阻碍全身气血的运行,影响身体的方方面面。
你淋过的雨,喝过的凉水
没代谢就变成了湿
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湿,也有内部产生的湿。
外部的湿

来自环境中的水汽湿气,如果是适量的,可能对人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是过度的,那就会伤害人体的正气。

比如,梅雨季的江南地区;长年云雾笼罩的西南山岭;湿度高达九十多的沿海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人们多多少少会受到湿邪的影响。

相对大环境的湿,小环境的湿伤人更加隐蔽。比如:运动过后毛孔张开大量出汗时,遇上了室外的冷风,身体遇冷紧急闭上毛孔,但是此时的皮肤下面还有很多汗液没有挥发出来,憋在身体里就形成了湿气。

经常进行游泳、溯溪、潜水这类需要泡在水里的运动,或是湿着头发冒风出门,淋雨后没有及时换下潮湿的衣服和鞋子,湿邪就在这种时候不知不觉的侵入体内了。
内部的湿

当摄入的水分不能被脏腑正常的运化成为身体所需要的津液时,这些残留的水湿就变成湿邪。

每次听到有人说自己“喝凉水也会长胖”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图个开心,但是同样喝下去的水,有的人就可以将它转化成身体需要的津液,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就变成了体内的湿气——虚胖浮肿由此产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是「摄入的水分转化为津液」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气化则能出矣。

这段话描述了人体正常的津液代谢过程,包括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出。此过程与人体诸脏腑都有联系,但与肺、脾、肾这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脾的运化不足,就产生湿

吃的食物、喝的水进入胃肠后,是脾将其中的水分升温蒸腾成为水汽,散布到四周,传输到肺。在这一环节里,脾类似于一个内置的加湿器。

加湿器的工作效率,与加入的水也有关系,如果水中杂质很多、温度太低,那必然从水到气的过程会困难一些,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饮食不节制,油腻或生冷食物摄入过多,是对脾胃功能非常有影响的。脾胃出现问题后,津液就不能正常的产生和布散,这是造成湿邪的最常见原因。
肺的运输不通畅,就产生湿

肺担当着输送津液的重要职责。接受到脾运化而成的水汽之后,肺需要将它通过百脉运送到身体上下各个部位。口腔鼻腔的湿润、皮肤的光滑润泽、毛孔的发汗,都是肺气传输津液的功劳。也是通过肺气,将代谢后污浊的水液输送至肾和膀胱。

在输送的过程中,如果某个通道被堵住,或者肺气虚弱无力,那么就有可能让水液停滞在半路,从而积聚形成湿气。

肾气不足,全身水湿都好不了

肾和膀胱的废水浊水,在肾气的推动下变成尿液排出体外。不光如此,肠胃的吸收、脾的运化,肺的输送,全身水液的流动和循环都有赖于肾气源源不断的推动和调控。

如果肾气功能异常,那么可能出现尿液变少或者无法排出,甚至有可能全身水液循环停滞,到时候就不只是产生湿气这么简单了。

总的来说,津液的代谢过程需要脏腑之间的密切配合,其中任意环节出了问题,湿气也就不请自来了。

湿气留在体内之后,会阻碍身体气血的正常运行,还有可能与风、寒、暑、热等外邪结合起来,在身体各个位置出现症状,变成更加难处理的问题。

每个人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祛湿
首先,需要先辨证分析

1. 湿邪的寒热:是湿热还是寒湿

2. 湿邪病症的位置:上焦、中焦还是下焦

3. 判断这个人的正气足还是不足

其次,记住祛湿的基本原则

1. 治疗湿气总的原则是:让体内的气血循环通畅起来,将湿气赶走。

2. 疏通排湿气的出口,比如汗液、尿液、大便、女性的经期和白带等等。

3. 针对湿邪症状的不同部位,用三焦分消法治之。对于使用方药来说,若湿在上焦宜开宣肺气;在中焦宜芳化和苦燥,芳化湿浊,苦温针对寒湿,苦寒则针对湿热;在下焦宜淡渗利湿。

几种不同湿邪病症的处理思路

1.湿热可以刮痧

湿热病症表现比较复杂,因为同时具有湿邪(阴症)和热邪(阳证)的性质,所以常常呈现出阴阳之间的对立,需要注意辨别。但从湿热的治疗来说,上中下三焦的通畅是最重要的,所以多采用增加气血运行的方法。

用刮痧梳理体表经络,让热更容易的从体内透出来,并且加强脏腑之间的气血运行,让肺气输送功能更加顺畅有力,从而将湿气排出。

2.寒湿可以艾灸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湿气容易变成寒湿,这时候就应该以温暖脾胃、生发脾胃阳气为主,多采用艾灸的方法。阳气充足后,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得到恢复,寒湿被艾灸的热力和脾胃的温暖消解。

但是有些病症已经持续很长时间的人,身体气血淤堵严重,运行不畅,艾灸时就很容易出现上火的问题,也就是艾灸的气被堵在局部,没有很好的循环起来,这时候就要配合刮痧或者按摩,将淤堵疏通后,再逐步加大艾灸的量。

3.下半身浮肿就要关注脾和肾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肾阳虚导致的湿甚至是肿,这种情况在虚胖的人,尤其是下半身比较胖的人身上多见。这些人怕冷,手脚冰凉,小便不顺畅,四肢觉得沉重浮肿,或有心悸不宁、头晕目眩的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加强艾灸,温补肾阳,帮助下焦的肾气恢复,来促进水液循环排尿通畅。

但是对于中焦脾胃淤滞而导致的肾阳虚,还要配合脾胃的疏通和调理,让中焦脾胃功能恢复,从而帮助肾气恢复正常。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湿症,在治疗过程中,都需要能够看到人体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比如:艾灸时身上出凉汗,小便频次增多且顺畅,大便从稀溏变有形、无力到有力,或者手脚逐渐回温,腹间赘肉消减,食欲增大,身体由沉重变轻松,脸色明亮等。

这些身体上的细节变化能够让我们知道:内部的气血运行正在逐渐恢复,湿邪正在陆续被排出体外。

总之,大部分的湿邪病症,都是与饮食生冷、肥厚油腻伤害脾胃,以及一些生活不良习惯伤害肾气有关。

不论是以上的症状,或者是更严重的湿邪症状,都可以辨证分析之后,采用以上的思路方法去对症治疗,只要思路对了,只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坚持,都会有好转。如果无法判断,或者还是无从下手,那就推荐您开始站桩,真气充满身体,湿邪自然无处安放,这可以说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

作者简介

玄圃小拙,70后,金融硕士,厚朴三期毕业,现任厚朴健康营讲师,同时从事身心健康评估和非药物治疗。

相关阅读

从成都暴雨汛情想到的:人体被水堵住的解决方案

湿是湿,津液是津液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小儿推拿实操课


    关注 羊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