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静读一本书:这是我2019读的第6本书

 

世间一切不幸都是源自于缺爱,而一切幸福都是因为拥有爱。...



水木君说:

昨天获奖用户:乾坤卦。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爱的艺术》。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跟水木君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爱的艺术》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上下滑动,阅读解读稿全文
不懂爱的艺术,再富也是“穷人”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讲女孩小林捡到一只满脸是血、皮包骨头的流浪猫。小林先带猫去宠物医院做体检,又给猫买了猫窝和猫砂。每天下班后,小林会陪小猫玩耍,给小猫讲故事。小林给猫取名叫“哆啦A梦”。一个月过去,多啦A梦怎么样了呢?不久前,小林晒出哆啦A梦的照片。照片上,哆啦A梦趴在沙发上玩皮球,软萌中透着灵动,和一个月前判若两猫。

这个帖子看哭了很多人。多啦A梦的前后变化,让我们见证了爱的力量。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这种奇迹像风中的蒲公英,播撒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爱对一只猫尚且如此重要,爱对我们人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你是否认真地问过自己:什么是爱?如果你还没想过这个问题,那不妨来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艺术》。光听这个书名,你或许会以为这是一本鸡汤书。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这本书是心理学名著,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告诉我们,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学会。只有健全的人格才敢于付出爱,并最终收获爱。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1900年,弗洛姆生于一个德国犹太家庭,1934年纳粹上台后,弗洛姆前往美国,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高校教心理学。弗洛姆的代表作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等。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去探寻爱的真谛,学习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的本质是等价交易吗?


家庭关系是人类情感的核心。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矛盾,而大多数情况下,家庭矛盾都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不理解造成的。那是什么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呢?答案是他们之间缺少关爱。

说到这里,你可以问问自己:我会爱吗?别觉得这个问题怪,这里面可蕴藏着大学问呢。

在大多数人眼里,爱,就是爱他人,或者被他人爱。在社会上,人们普遍觉得男人得有权有势,多金帅气,才会赢得女人的爱;而女人得年轻漂亮,性感时髦,才能博得男人的爱。生活里一谈到爱,我们总会把爱和恋爱结婚划上等号。在人们眼里,爱,就是找一个合适的人搭伙过日子。所以,我们才说找对象要“郎才女貌”,结婚要“门当户对”。说得再直白一点,大多数人眼里,爱是一桩等价的交易。

难道,爱的本质是等价交易?

不,弗洛姆觉得这是天大的误会。弗洛姆认为,人们把爱的本质搞错了。爱,不是指去爱某个具体的人,这是狭义的爱,不是爱的本质。那爱的本质是什么?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一种能持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感的能力。弗洛姆还强调,心理学的归宿是爱。

说完爱的本质后,弗洛姆又进一步诠释了爱的内涵。爱具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首先,爱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弗洛姆认为,只有自由的灵魂,才有可能会爱。你不能指望一个囚犯内心充满了爱。

其次,爱是一种创造力。

爱能够创造爱。内心没有爱的人,不可能去爱他人,他也很难得到他人的爱。

再次,爱意味着给予,而不是接受。

爱是一种流动的能量。你给予他人爱,意味着你把自身的活力和快乐传递给他人。当我们给予他人爱时,不仅对方会很快乐,我们自己也会收获更大的快乐。

最后,爱有四大要素。

爱的四大要素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其中,尊重和了解是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尊重是按一个人本来的样子,去客观地认识他,不歪曲他的本来面貌。尊重以自由为前提,没有自由,就谈不到尊重。而这里的了解,不是泛泛地了解,而是指深入到本质的了解。只有我们尊重一个人时,我们才有可能会了解一个人。

弗洛姆认为,在一个成熟的人身上,能同时看到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这四大要素。而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同时具备这四大要素。
爱也有赝品
真爱与假爱之间隔着一道鸿沟
我们知道商品有假货,但你知道吗,爱也有赝品。在我们的生活里,就潜藏着很多假爱。其中,最典型的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情感绑架孩子。

很多父母会有意或无意地绑架孩子的情感,让孩子陷入焦虑和愧疚当中无法自拔。在这些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不能有独立的思想。一旦孩子想挣脱亲情的束缚,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时,这些父母就会怒斥孩子是白眼狼,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他们养大孩子是多么不容易。每到这种时候,孩子都会心生愧疚,于是他们又乖乖回到父母身边,任由父母摆布。你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种控制欲很强的父母。

与控制欲很强的父母正相反,还有一类父母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我看到了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妈妈嫌自己3岁的儿子不听话,一把将儿子推倒在地。小男孩躺在地上哇哇大哭,这位妈妈却视而不见。过了好一会儿,小男孩哭累了,就不哭了,他躺在地上,抬眼仰视起四周每一个大人的脸。地铁到站时,这位妈妈一把拽起地上的小男孩,飞快地下了车。在小男孩倒地后仰视众人的那三分钟里,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我不敢想。或许,那短短的三分钟,已经让他充分见识了这个世界的冷酷。

生活里,像这位年轻妈妈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很多。在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看一看那个小组里的留言,你会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地狱。没有人统计过,有多少孩子的人生是被自己的父母亲手毁掉的。

生儿育女人人都会,然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却未必人人都会。弗洛姆认为,亲子关系里包括两种爱,一种是成熟的爱,成熟的爱指“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另一种是不成熟的爱,不成熟的爱指“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你发现了吗,在这两种爱里,爱和需要之间的关系是颠倒的。不成熟的爱,也就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本质上是父母在利用孩子。如果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不成熟的爱,那等于说,父母正在吞噬自己的孩子。
成熟的爱是彼此深爱,又相互独立


刚才说了父母对孩子假爱模式,那父母对孩子的真爱模式又是怎样的?

弗洛姆认为,合格的父母是这样一种人,他们积极乐观,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导孩子。这样的父母不会管制孩子,他们给予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在自由的氛围里快乐成长。当孩子淘气时,合格的父母也不会过分焦虑。他们知道,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会淘气。如果一个儿童不淘气,那反倒有些不正常。

弗洛姆强调,“母爱的伟大之处并不是母亲对婴儿的爱,而是母亲对成长中孩子的爱。”这意味着,母亲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个体。当孩子长大后,母亲愿意主动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过多干涉孩子的人生。

母爱的本质,是允许孩子和自己分离。这种分离,既指身体的分离,也指精神的分离。在现实里,很多母亲都无法接受与孩子的精神分离。当孩子还小时,母亲们都能做到对孩子有求必应,然而等孩子慢慢长大后,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欲就会越来越强。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就会觉得孩子背叛了自己。这样的母亲无法忍受与孩子的精神分离,所以这样的母亲不能算慈爱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对孩子只给予不索取,即使孩子长大后离开她,她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活得有滋有味,而不是去一味地依附于孩子,从情感上压榨和吞噬孩子。

母爱里,还一点也很重要。我们知道,母亲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对孩子人格造成深远影响。面对孩子时,慈爱的母亲永远心情愉悦,她不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说到这里,弗洛姆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母爱里有“乳汁和蜜”。“乳汁”指一个母亲应尽的义务,比如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等。 “蜜”指生活的甜美和幸福,只有极少数的母亲具有这种制造幸福的能力。

理想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一句话,父母和孩子之间彼此深爱,又相互独立。
自爱不等于自私
自爱是我们救命的稻草
原生家庭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建新家庭。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很糟糕,那他长大后还有救吗?

弗洛姆很肯定地告诉我们:有救!弗洛姆说:“成熟的人,不受外在父母的影响,而是在内心建立起父母的形象。” 一个成熟的人,自己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内心同时兼有母性和父性。内在的母亲会无条件地爱他和包容他,而内在的父亲会及时纠正他的错误,让他成为一个人更好的人。

更好的人是懂得自爱的人。很多人混淆了一个事实,他们把自爱等同于自私。然而,自爱和自私不但不是一回事,恰恰相反,自爱和自私水火不容。

自私意味着一个人的眼里只有自己,他对他人缺乏尊重和理解,只索取不给予。自私不是过于自爱,而是缺乏自爱。而自爱就不同了,自爱意味着他本人就能制造爱,懂得关爱和尊重他人。懂得自爱的人,不仅爱自己,也爱全人类。

越不自爱的人,越自私。反过来,越自爱的人,越不自私。正如哲学家艾克哈特所说的:“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像爱自己那样爱每一个人,如果你爱自己多过爱他人,你便不会真正的爱自己。”
学会如何去爱,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爱的艺术不光有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方法。

爱的艺术实践的第一步是建立规范。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平时忙忙碌碌,一有空闲就总想放松。为了放松,人们想出很多杀时间的办法,比喻打牌、看电视、上网等。缺少仪式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而建立规范,能让我们正视自己的内心,过上有目标的生活。

爱的艺术实践的第二步是保持专注。

保持专注比建立规范更难。生活里,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专注力成了稀缺品,有些人几分钟不刷手机,就浑身难受。专注意味着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打个比方,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吃饭时就是在吃饭,工作时就是在工作,而不是吃饭时想着工作,工作时想着吃饭。弗洛姆认为,人只要专注做事,就会精神振奋。做事不专注,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而焦虑又会反过来让人更难专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爱的艺术实践的第三步是要有耐心。

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想走捷径的人永远不可能学会一门艺术。然而,在很多人的世界里,金钱几乎成了衡量所有东西的唯一标准,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人们发明各种产品来节省时间,而事实上,人们又会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保持耐心,恰恰是这个时代里我们最大的财富。

爱的艺术实践的第四步是全情投入。

饭要一口一口吃,艺术也要一点一点学。学习爱的艺术之前,我们需要学习大量其他东西。这些东西包括,有规律的作息、安静的独处、深入的思考、心性的磨炼等。要想学会爱的艺术,就要把一生全情投入到爱的实践中去。

想要实践爱的艺术,必须从生活里的点滴小事做起。通过小事,我们为自己的生活建立规范,培养专注力,保持耐心,投入热情。
爱是一种信仰
就算伤痕累累,也永不退缩
歌手张信哲在《信仰》里唱道,爱是一种信仰,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力量。

弗洛姆也认为爱是一种信仰。信仰分理性和非理性两种,非理性的信仰指一个人迫于世俗的压力或某个权威的影响力,完全屈从于一个人或一种观念。而理性的信仰,根植于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中,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理性的信仰可能源自我们的亲身经历、日常观察或深入思考等,理性的信仰不会被权威或大众的观点所左右。

爱的信仰是理性的信仰。当我们对自我满怀信心时,我们的自我认同感便被建立起来了。这时,我们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他人的赞美或贬低都无法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爱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需要强大的自信和超凡的勇气做支撑。更进一步说,爱意味着无条件地信任自己和奉献自己,希望能用我们内心的爱唤起他人心中的爱。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爱,他就无法付出爱,也很难得到爱。

爱也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就算伤痕累累,也永不退缩。

诗人鲁米在《如果你所爱的人》这首诗里写道:“你并非孤单一人/你抵得上成百上千/只要点亮你的明灯/因为一团生的火焰/好过 /一千个死的灵魂”而学会爱的艺术的人,绝不会是死的灵魂。

世间一切不幸都是源自于缺爱,而一切幸福都是因为拥有爱。一个人再富有,假如不懂爱的艺术,也是“穷人”。而爱的艺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和实践。

从现在起,打开心门,让爱流动起来。爱会带我们奔向幸福之地。
上下滑动,阅读解读稿全文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新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文摘”,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作者/才华水木君
水木文摘(mweishijie)原创发布
点赞的人,都很好看↓↓↓


    关注 水木文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