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从纺纱轮盘中递变出来的圜钱

 

由于圜钱稀少珍贵,故伪品充斥市场。要进行鉴别必须掌握圜钱铸造规律。...

经年相遇,温暖你我
民国初年,钱币学家郑家相在直隶省财政厅任职,寓居天津,与钱币收藏家方若来往较为密切。

有一次郑家相在一个古玩店铺里,见到一枚蔺字圜钱,锈色已无,文字也不清晰。店主要价20元,郑家相还价,用10元钱购得。

他问店主:“方若先生是否见过此钱?”店主答:“他早见过,但不愿意购买。”第二天,郑家相持钱去见方若,问之:“见过此钱没有?”方说:“我见过,是伪品,不然我早就买了。”郑家相说:“我看此钱,绿色虽无,但铜色甚古。文字虽不清晰,但精神尚在,决非好事者能伪作。”方若不信。

过了一个月,方若去北京,回来时,得蔺字钱左右文各一枚。访郑家相时说:“为此两枚钱花了600元,叫卖主敲了竹杠。你那一品还在吗?可以拿出来比较一下。”

郑家相拣出那枚蔺字钱一看,与方若得的那一枚字在右者虽有精粗之别,而制作工艺则相同也。这样,才断定郑家相的那一枚也非赝品。

从此,方若对郑家相更是刮目相看。真可谓一钱见功力也。

圜钱形制,有人说是源于壁环,也有认为是受西北农村的纺纱轮盘启发递变而来。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青铜铸币,乃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之一。

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魏国、秦国和赵国。蔺字圜钱则是战国圜钱的一种。赵国的布、刀、圜钱都有带“蔺”字的。但是蔺布较多,刀和圜钱则罕有。

蔺是战国时赵国的属地,也称蔺阳邑。蔺字圜钱有“奇货可居”之称,意思说这种钱特少,只发现过十几枚,能够持这种钱的人,一定会倍加珍爱。

蔺因为距秦很近,一再受秦国的攻击和占领,因而蔺字圜钱存世极少,特显珍贵。
1940年初,上海泉币学社成立时,丁福保、罗伯昭、张炯伯、郑家相、陶耀庭、
张季量、王荫嘉、戴葆庭等合影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征战,疆域变迁,民族融合,商品交换,引起大量货币流通,出现了布币、刀币和圜钱等多种货币。

史学家称之为,先秦货币时期。圜钱为圆形圆孔,面分有廓、无廓两类,背皆平素,中央有一个圆孔,大小不等,分一、半二等。钱上铸有地名文字。

圜钱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初期圜钱的穿孔比较狭小,以后逐渐变大。

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反面则无任何文字。与同时期的刀币、布币相比,圜钱具有携带更方便的特点。它既像刀币那样有孔可以穿系,又像布币那样不易折断,在计数、携带上都更为便利。

这种新的铸币体系,深受欢迎。圜钱是从形制杂乱的刀、布向统一的方孔圆钱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乃方孔圆钱的前身。

最早的圜钱产生在政治经济制度较为先进的魏国。 魏国,战国七雄之一,占有今晋南及豫北和豫中偏东一带,都城在安邑,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国所铸钱币的共同特点是穿孔小,孔直径在0.4厘米左右。形体较大,钱面直径一般不小于4厘米,无廓,背平素,无文,形制古拙,面文多铸有一个字,也有四字。

如钱文“垣”、“共”字等,都是魏国的封地。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开始仿铸圜钱。先是赵国、秦国仿铸,后有齐国、燕国仿铸。圜钱迄今发现有10余种。

在先秦货币圜钱系列中,有两种大小相似,均为薄小的圆孔圜钱,直径在2.5厘米左右,背平素,面有内外廓,分别铸有“西周”和“东周”两个篆字 。

有人见到这种圜钱,便以为是周平王东迁以前的“西周”朝铸币和迁都洛阳后的“东周”朝铸币,其实不是如此。

东  周                                                                         西  周

圜钱面文上的“西周”和“东周”,并不是历史上的朝代名称,而是战国时期由周王朝的王室分出来的两个姬姓侯国的名称。

圜钱目前发现的以安臧钱局最早。钱文右列,书法粗壮,古朴淳厚。材质为青铜,泥范不磨边。

安臧二字是地名,现在不知确切所在,这一城邑曾出过空首布,文字书法都不及这钱工整。因为发现不多,这种古老的圜钱无法详细研究。

该钱穿孔细小,其流通时间在东周初年至春秋中期,流通地域可能在河南、山西接近黄河的地区。

还有一种“文信钱”圜钱,十分珍贵。
文 信


相传,文信钱为吕不韦出任秦国相国时所铸。文信钱为方孔圜钱,内好无郭,面有四曲文,像道路四出,前平素,又叫四曲文钱。文字不似小篆,有先秦文字的古朴气息。

文字凸出钱面,与先秦的半两钱相似。所以有人较为肯定为先秦钱币,说是吕不韦封文信侯以后铸的。

从圜钱钱体所铸货币单位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

一是以“两”为单位的秦国圜钱;

二是以“釿”为单位的两周、三晋地区的圜钱;

三是以传统货币单位“刀”为名称的齐、燕圜钱。

至战国中期以后,秦国把圆孔改为方孔。进而,齐、燕地区出现了方孔圆钱。
桼垣一釿


其单位多用釿,如“桼垣一釿”圜钱,秦则用两,如“重一两十四铢”圜钱等。赵国铸有“蔺”、“离石”圜钱,由于流通时间短促,铸量少,成为圜钱中的极品。
重一两十四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国即以战国时铸造的“半两”方孔圜钱统一了中国货币。
由于圜钱稀少珍贵,故伪品充斥市场。要进行鉴别必须掌握圜钱铸造规律。

圜钱的铸造方法比较原始,铸成后并不锉磨加工,仅将铜钱与流道凿开,所以至今仍可在钱身上找到浇口痕迹。在浇铸时,两范合拢处常有铜汁渗出,称为范线。

部分圜钱的背面有线状凹痕,这是石质背范留下的痕迹。伪造者不懂这些铸造特征,往往忽略了这些铸造上的细节而容易被古钱收藏行家识破。
(文丨王雄   图片丨来自网络)
重宝之首的“乾元重宝“

“靖康耻”与靖康钱

契丹王朝的钱币密码

止戈为武,铸戈为钱

国宝未必就是钱

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童

“缺角大齐”与“四眼大齐”

“叉腰哭天子”,其实是一枚钱币

毁佛铸钱的后周皇帝

“泰和重宝”的精纯与典雅

乾隆宝藏:见证主权的西藏银币

“五铢”钱与汉灵帝卖官

美女沐浴品“货泉”

杨贵妃有多得宠?看看唐代古钱上的指甲痕吧

“男钱”与“女钱”

萧何与刘邦的“半两”之谊

郑和下西洋,带了多少钱?

要造反,先造钱

王莽裤腰上的金钥匙

什么鬼?战国最丑陋的货币——鬼脸钱

刀曾经是钱,钱一直是刀

三国时期的钱都是啥样的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

王雄:我只是一名酷爱中国古钱收藏的读书人

赏赐钱,一种皇威的彰显

汉兴钱: 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铲布:写在农具上的甲骨文


    关注 十米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