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诗之美种进孩子心里,唯一的办法是——变枯燥为有趣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诗词就是认知、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一种捷径。...



学习古诗词,到底为了什么?
有人说,学习古诗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就得读古诗,写繁体字,不许过圣诞节。于是你终究变成一个奇怪的人,而且并没有才华。

有人说,学习古诗词是为了老师,为了课堂,为了考试。于是你变成一个麻木的人,而且很快就会把背过的诗词都忘却。

有人说,学习古诗词是因为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读古诗词,万一哪天古诗词变成奥数呢?也有加分呢?于是你变得很累很累,而且像讨厌奥数一样讨厌古诗词。

有人说,想那么多干嘛,学诗词不就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吗!恭喜你答对了。

然而,学历史、学哲学、学地理、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难道就不提高文化素养吗?于是,你终究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诗词。

我们认为,学习古诗词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通过最优质的语言去认识美,并让这种美丰盈他的内心。对于美的事物,大家可以看、听、闻、触、想,也可以用绘画、摄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予以表达。

相对来说,语言是最综合的表达方式,它既有形象性,也有音乐性,可以灵动,也可以静穆,可以揭明,也可以暗示。

世界上一切文化中,最优质、最美好的语言一定出现在诗歌里。大家学习古诗词,就能学习到最优质、最美好的汉语。

古诗词就像一只神奇的鼠标,大家点击它,就会联通古往今来那么多诗人的心灵;借助他们博大而敏感的心灵、多姿多彩的语言,大家可以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美,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比如大家读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就会在池塘边逗留、观察;

读过“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想去内蒙草原骑马、眺望;读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才会在别人只想着吃遍成都美食的时候,跑到武侯祠去凭吊、瞻仰;

读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会在遇见世界上一切瀑布的时候,不至于只会叫着“哇塞”、“oh my god”。

学诗的孩子不会变得无趣,因为他的眼底、心间装着自然的脉动,装着丰盈的诗意。

第二,用一种特殊方式去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无论老幼,无论尊卑,只要是有文化的人,几乎都会写诗。

诗词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的奢侈艺术,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用一种优美易懂的形式,用一种亲切自然的态度,用一种无孔不入的眼光和笔触,来记录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诗词就是认知、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一种捷径。

比如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可了解成都的地理与交通;读“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能了解金陵城,也能了解六朝贵族;

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便知道古人如何过春节;读“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便知道古人如何体察圣人心境、如何享受道义学问的快乐。
古诗词那么多,我们讲哪些?
对于古诗词,大家常有一种误解:读的多,背的多,尤其是读过、背过一些相对偏僻、生疏的诗词,就是本事。换句话说,似乎“诗词储备量”越大,就具有越高的诗词修养。

去年“中国诗词大会”北京赛区的海选现场,有这样一位选手:他抱着一垛书进来,往桌上一放,说这里面的诗词我全会背,您随便抽背!评委问他:《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长诗,也能背吗?他说可以,于是马上开始背。

评委打断他说:我不想听你背,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写了哪几个部分的内容?每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他居然完全语塞,呆呆地站立了大约五分钟,就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可怕?一首如此著名的诗,他能倒背如流,但是居然对诗歌意蕴的理解,如此生疏、麻木!

咱们不要取笑他,应该以此为鉴,反省自己。那些最常见、背得最熟的古诗词,大家真的理解吗?这次诗词里所包含的知识,大家真的了解吗?

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紫色的烟?再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朝人真的会喝葡萄酒吗?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葡萄酒的?

又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名句都是作者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吗?还有,写《泊船瓜洲》的王安石,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

写“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苏轼,到底为什么来杭州当官?白居易写“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么重复,这么啰嗦,为什么我这样写就会被老师骂?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能让李白都自愧不如?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有个词叫“灯下黑”。越是常见的诗词,越是倒背如流的诗词,大家就越容易对其产生“审美疲劳”和“认知疲劳”,既认识不到美,也错过了很多知识。

更要命的事实是:大家感到“疲劳”的这些诗词,恰恰是整个中国古代诗词中最优美、最基础的部分。如果对这部分诗词,草率学习,轻率对待,就急于去学习字数更多、难度更大的作品,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因此,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都应该高度重视那些最常见的诗词,力求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词达人”。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了小学课本中的85首古诗词,由浩然爸爸做了新颖、有趣的讲解。我们希望,将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词作品,讲出大学水准、大学气象。
课程亮点
一、涵盖小学课本中的85首古诗词,内容丰富多彩。既适合大人孩子一起收听学习,也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听自己学。

可作为幼儿启蒙,也可作为小学语文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讲解深入浅出,有趣有料,孩子和大人都爱听。原文、释义、背景、知识延伸一个不少,将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入其中,让孩子知人知诗,告别死记硬背,拓展新知识。

1、大学标准,小学趣味。讲解诗词,以大学教学标准来要求自己,保证知识的准确、思想的端正、审美的纯正。

同时,又力图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尽量用活泼、风趣的方式来讲授。

2、既重知识,又重审美。讲解诗词,既不愿讲成纯粹的“诗歌欣赏”,一味煽情,内容空洞;也不想把诗词当做文化资料看待,讲成枯燥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

我们希望兼顾诗词的审美特色与知识功能,一方面将诗词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地理知识、生活常识、哲理道义都讲清楚、讲细致、讲踏实;

另一方面抓住诗词中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风格特征、情感线索等诸多因素,细致阐发,发掘奥秘,让孩子们真真切切体会到诗词的美,为之感动,因之奋发。

3、灵活拓展。对于不同诗词,有不同讲法。每一讲,都根据当下这首诗词的特点量身定制。讲题目,讲作者,讲字词,讲故事,讲自然,讲历史,讲人物,谈天说地,析文论艺,一切皆有可能。
讲师介绍
浩然爸爸,原名陈诺

原浙江电台著名主播

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

西湖国际儿童艺术节全国总决赛评委

国学亲子教育从业者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学习!


    关注 医知袋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