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呼吸衰竭住进ICU!亲朋好友,请别这样逗我孩子!

 

预祝大家,春节阖家团圆、其乐融融!...

大河报《天天健康》官方微信推荐指数★★★★★
眼看就要回家过年了,微医君寻思着过年回家,帮忙带娃的人也多了,终于可以出去潇洒一下,逛街、聚餐、看电影了~~~

可翻看各种资讯信息时,微医君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了。

各种“孩子被亲戚喝酒送医”、“孩子被喂食开心果卡入气管急救”等信息扑面而来,放松的好心情逐渐消失,更是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逗酒——快停止!
每当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时,总有亲戚喜欢逗孩子,给孩子喝酒。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近日,广西一名10岁男孩因年幼无知,十多分钟里喝了3杯米酒,当场呕吐昏迷,被送进ICU抢救

据媒体调查显示,86%的孩子都曾被大人逗过酒。

有网友说:被我奶奶逗过!我喝了酒之后,一直在沙发上边跳边嘿嘿嘿傻笑,奶奶也被我逗得笑岔气。长大后,她每每跟亲戚们说起此事,好像是在游说大家,逗酒多好玩啊!

殊不知,多少家庭,只是因为这种好玩,就让小孩付出了生命健康的代价!


酒精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成人,即便没有出现任何急性症状,也会有慢性危害!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肝脏的发育和代谢功能还不完善,对酒精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较差,即使是度数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如果一旦过量甚至会出现昏迷等重症。低龄儿童喝酒,伤害更大,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脑部发育。
逗食——当心气管异物!
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口腔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处于发育不完善阶段,不容易咬碎块状食物。

块状食物很容易在被孩子吞下时,误吸入气管,导致致命的窒息,禁止给三周岁以下孩子喂食团块状食物,如瓜子、花生、开心果、核桃仁、果冻等。

如果要喂这些食物,请务必将块状食物压成粉未调成糊状才可喂给孩子吃。

同时婴幼儿缺乏危险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对于任何感到兴趣的物品喜欢用口腔来感知和认识。

因此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看护人,一定要防范孩子吞吃异物的行为,预防孩子吸入气管异物。
逗语——吓唬孩子?免开尊口
“你妈妈不要你了。”
“你不是你父母亲生的。”
“你是捡来的!”

“你妈妈喜欢弟弟”
……
有调查显示,全国87%的人,小时候有被“逗”的经历。这些话,相信很多人熟悉,完全没想过这种玩法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微医君小时候,就被一家饭店的阿姨这样逗过,一句“你爸爸妈妈走了,不要你了”,童年阴影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通常会将大人的话当作权威。

早期教育专家周令瑜曾用图表的形式,分析“逗小孩”的实质及后果。
被“逗”时,家长要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家有孩子,免不了被逗。身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为孩子创建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遇到没有分寸感的“熊亲戚”时,为ta撑起一把“保护伞”。

(1)马上站出来保护孩子

例如:有亲戚就逗孩子:“现在多了个弟弟,妈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家好吗?”

妈妈马上代孩子回答:“她说的不对!妈妈永远爱你!现在又多了个弟弟爱你!咱才不去别人家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

家长要做的是不让恶趣味伤害孩子,坚定地保护孩子,给孩子多一些底气和反击的勇气。

(2)教孩子学会说“不”

虽然父母可以保护孩子不被戏弄,但父母未必能时时守在孩子身边,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教孩子自己解决这类问题,学会拒绝。

(3)教孩子是非观,不盲从别人的权威

孩子需要父母的呵护,更需要自己强大起来。一个有自己主见的孩子,不盲目相信大人的权威,不被大人的问题牵着走,也就不会因为一个玩笑而崩溃。

有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黄多多:“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黄多多坚定地对主持人说:“不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并贴心地解释说,“因为你都很爱爸爸妈妈,如果你说喜欢爸爸,妈妈会很伤心,而且妈妈费了很难才生了你,如果说爱妈妈,爸爸也会很伤心。”

这样的回答,即便主持人想“逗”,也“逗”不下去了。
我们应该这样和孩子们玩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成年人要把自己放到儿童的位置上,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行为中要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绝不可以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或害怕,给孩子带来羞辱、担忧和失落。

例如:可以用躲猫猫等方式逗小孩。
大人可以藏在一个孩子比较容易发现的地方,然后让孩子去找。当被孩子找到时,你表现得越惊讶,孩子的成就感就越大,对游戏的参与度也就越高。

面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我们可以跟孩子谈论一些比较开心的话题。比如又长高了,更白净了,更有礼貌了等。如果孩子成绩很好,还可以问问他的成绩,夸奖他的努力。

切忌问一些“揭疮疤”的问题。比如明知孩子学习不好,却提问其成绩,让孩子感到压力。

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在被爱与被尊重中浇灌长大的。
微医君先预祝大家,春节阖家团圆、其乐融融!

来源综合:原子妈咪(李核桃)、中国医学论坛报等,版权归原作所有

本期微医君小编 彬彬



孩子咳嗽老不好?侯江红有个方子推荐!  加入“大河报好妈妈”,有福利!

孩子总喊肚子疼,竟是过敏性紫癜!千万要注意这些症状!

有奖征文启动 | 您的养生心得,快来分享吧~

名医说 | “把屎把尿”危害大,是真相?还是谣言?!

进入微信公众号,可搜索“推拿”、“名医说”“发烧”等关键词,搜索你关心的内容



“大河微医”是百万大报《大河报》倾力打造的健康信息平台。


    关注 大河微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