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节目单公布:1983猪年春晚之后,这是70、80、90后最开心的30年!

 

36年后人们谈起春晚,究竟在怀念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及网络
作者 | 张先森
年关将至,又快到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的幸福时刻。刚刚,2019春晚节目阵容公布了,第一时间打开,看完有些感慨,当年那些老面孔都去哪了?

每年的春晚,关注度极高的就是语言类节目。而小品是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艺术形式,因为我们需要快乐,小品则能带给我们快乐。

从1983年走上春晚舞台,小品风行此后二十多年,成为春晚最难忘的经典记忆。一个个小品甚至让很多演员走红,在全国观众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这一切已经悄然改变,春晚小品逐渐式微,老一代的小品表演前辈已经淡出舞台,近年来的春晚小品再也找不到熟悉的味道,也很难让观众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那些面容形象,那些熟悉身影,那些经典段子,会一直留存在观众心中吧。



今天,一起回顾我们共同的记忆:春晚经典小品。
01
1983年,这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届春晚,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

那时候很多人的意识里还没有“小品”的概念,斯琴高娃和姜昆两位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品”节目。

第二年的春晚舞台上,才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喜剧小品”—— 《吃面条》。陈佩斯、朱时茂夸张而滑稽的表演,成为了春晚回忆里不可磨灭的经典。



当时的小品还没突出语言元素,陈佩斯只用动作和表情就能征服观众。

比如《吃面条》中,陈佩斯并没有吃下一根面条,却演出了吃到撑破肚皮的感觉。



也是这一部小品,让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组合火遍全国。随后14年时间里,这对黄金搭档11次登上春晚舞台,开启了小品的全盛时期。

1985年的春晚出现了不少插曲,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拍电影》是最大的亮点,他们的传神演绎成为舞台表演的教学范本。



1986年的《羊肉串》,陈佩斯扮演一个烤串的新疆人,据说这部小品还带红了新疆羊肉串。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陈佩斯扮演一个滑稽的“反派”,一正一邪妙趣横生,节目轰动全国,小品正式取代相声成为春晚的第一主角。
春晚经典小品《主角与配角》↓



1991年的《警察与小偷》,陈佩斯扮演一个假扮警察的小偷,最后由小偷到警察的身份转变,引人深思。



1998年的《王爷与邮差》,陈佩斯扮演一个小小邮差,对当时社会上“崇洋媚外”的风气进行讽刺……

看过这些小品你会发现,陈佩斯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不起眼的小人物,通过草根的视角对社会上不公不良的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逗乐观众的同时还能给人启迪。

陈佩斯在喜剧方面是很有想法的人,他提出的建议总被拒绝,他和央视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第二年,央视的下属公司将他们的小品集结出版,陈佩斯一纸诉状将春晚告上法庭。

赢了官司,但也丢了央视的舞台。



他的一生没得过什么奖项,却被观众称为人民的艺术家;他20年没有出现在小品舞台上,但人们一提到经典小品,第一个想起的还是他。

后来央视做调查投票,希望谁上春晚,他的票数最高。



此前有传闻说,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最佳拍档时隔20年后再上猪年春晚表演小品节目《猪联璧合》,大家期待的小品王又回来了。

可陈佩斯的儿子最近在微博上为父亲辟谣了:我爸没时间上春晚。

朱时茂随后也出来辟谣,“待我俩商榷后一定筹划一次合作。”



陈佩斯曾经说过:“我这个人命硬,学不来弯腰。”

64岁的他,眉毛和胡子都白了,可还是学不会认怂。
02
老去的又何止是陈佩斯呢。

陈佩斯之后的第二个“小品王”赵本山,曾经带给我们无数欢声笑语的本山大叔,如今已经成了本山大爷。



陈佩斯走红春晚时,赵本山还在铁岭演二人转呢。1987年,他跟潘长江合作的《瞎子观灯》在东北演了五六百场。



第二年,赵本山的人生“逆袭”了,家乡人都听说了一个消息:三十出头的赵本山要参加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演出。

可是那年春晚,赵本山虽然参与了录制,但直到屏幕上打出“再见”两个字,他也没有等到自己的节目。

两年后,在姜昆的推荐下,赵本山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表演的小品《相亲》拿了戏剧类第一名。



从此,赵本山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每年除夕夜必备的春晚压轴大餐,曾登上过21届的春晚舞台,演过无数家喻户晓的经典小品,多次获得语言类节目一等奖, 被称为“春晚小品王”。

1995年,赵本山第一次和范伟合作《牛大叔提干》,通过小品对社会腐败现象进行了讽刺。



从那以后,赵本山的小品开始讽刺一些社会现象,同时钟情于农村题材,表达对时代的看法。

1998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三人首次组合亮相春晚,演绎了一出小品《拜年》,一个又一个笑梗被抛出,每一个包袱都能引发哄堂大笑。

从此,三人的“铁三角”被固定下来,成为小品界的一个象征,就像当年的陈佩斯和朱时茂一样。



赵本山小品的另外一个经典组合,就是跟宋丹丹的“白云黑土”,春晚舞台上最搞笑的CP。

1999年春晚,“白云黑土”组合第一次亮相,赵本山用他的东北口音说“饭已OK啦,下来咪西吧”;白云大妈释放着迷妹属性,发自肺腑地表示“我十分想见赵忠祥”。



赵本山小品中的金句比比皆是,比如《昨天今天明天》里的这句: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既传达了世纪末的主旋律,又用没咋地”的口语化,跟前面的官样文章形成反差,带出笑料,直到今天仍然成为抖音的网红段子。
“白云黑土”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从这部《昨天今天明天》开始,到2008年的《火炬手》,这对cp一共合作了4部作品,一度成为当年春晚大家最期待的组合。

小时候过节,全家人一边吃饺子一边坐在电视机前就等着赵本山出场。那时候他就是春晚不可或缺的符号,或者说很多人看春晚是奔着他去的。



只是如今,赵本山已经离开了春晚舞台;范伟和宋丹丹不再演小品,转而向影视圈发展。



最遗憾的是高秀敏,2005年她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铁三角不要再提,白云黑土已多风雨。



未来,还会有新的“小品王”吗?
03
“白云黑土”之前,宋丹丹的最佳搭档是黄宏。

黄宏创作的小品有鲜明的风格,善于从小题材、小人物中发现闪光点,被称为“黄氏小品”。



黄宏上春晚的经历跟赵本山有些相似。1987年的一天,某军区文工团队长黄宏带着小品《左邻右舍》的剧本来到春晚剧组。总导演告诉他,马上投入人力进行排练。

轰轰烈烈的排练开始的同时,军区的人也都知道了黄宏要上春晚了。

可当黄宏拿着《左邻右舍》的录像再次进京,导演却告诉他:今年的小品太多了,你的就不考虑了。

1988年的黄宏和赵本山都很落寞,一个是作品被拒,一个是自己的节目被剪掉了。

那一年的黄宏憋着一股劲儿,连续创作了多个小品,霸占东北各地的春节晚会,从“地方”包围“中央”,终于收到了央视的邀请,在1989年春晚表演小品《招聘》。



从1989年到2012年,黄宏连续24年登上春晚,创造了一个很难超越的记录。

在黄宏的诸多搭档中,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他与宋丹丹的组合。

1990年的元旦晚会上,黄宏与宋丹丹首次合作,便凭借着小品《超生游击队》走红。

此后连续两年,二人在春晚舞台上推出小品《手拉手》和《秧歌情》,成了观众心目中最密不可分的一对黄金搭档。

可就在这时,宋丹丹突然不想演小品了:现在我演话剧,一上台观众就笑。



黄宏最经典的春晚作品还要数和侯耀文表演的《打扑克》,把90年代的社会风情浓缩在短短数分钟的对话中,没有一句话不带包袱,没有哪个包袱不带讽刺。



24年,24部经典,黄宏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塑造过留守老人、农民等等小人物角色,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思考。

虽然没有赵本山那样在春晚留下赫赫战绩,但黄宏的小品也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笑声和回忆,成为春晚一个难忘的标签。
04
提到春晚小品,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赵丽蓉。

如果说,陈佩斯的成功是因为他的表演炉火纯青,赵本山的成功是因为他天生搞笑,黄宏的成功是因为他出色的编剧能力,那么赵丽蓉的成功,则是因为她多才多艺和踏实勤奋。



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1988年,60岁的赵丽蓉老师首登春晚,搭档“济公”游本昌,在小品《急诊》里扮演一位值班大妈。

但赵丽蓉的走红要等到一年后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赵大娘的诙谐幽默,让全国的电视观众开心了一年。

1992年,赵丽蓉跟巩汉林合作的《妈妈的今天》,给大家贡献了“探戈就是趟着趟着走”等一大堆名言,也开启了这对搭档的黄金年代。



三年后,赵丽蓉和巩汉林成为春晚舞台上最耀眼的搭档,他们的《如此包装》讽刺了娱乐圈的包装热,在那一年大放异彩,好评如潮。

“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溜儿,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这部小品中,赵丽蓉拿出了她的看家本领——评剧,在台上又是跳舞又Rap,引出了一大堆笑料。

现在还有人说,赵老师提前十几年给我们科普了“Rap”。

1999年的春晚,是赵丽蓉的最后一次春晚,那年她72岁,表演了小品《老将出马》,一如既往的让人捧腹。



然而此时的她,已经是肺癌晚期。春晚前两个月,她咳嗽到吐血,但为了唱《My Heart Will Go On》,她仍然坚持学英文,直到春晚前两周,她被送进了医院。

第二年夏天,赵丽蓉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那首《泰坦尼克》的主题曲也成了绝唱。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赵丽蓉?这位带着唐山口音、平凡可爱的赵大妈,就好像自己的奶奶,让觉得亲切、自然又真实。



赵丽蓉和巩汉林两人台上台下亲如母子,赵丽蓉去世后,巩汉林也很难再找到喜剧的感觉了。



如今,赵老师离开我们19年了,但她留下的经典还在不断重播,她的音容笑貌,总能带来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今天的舞台上,谁来接班赵丽蓉?
05
赵本山曾经的二人转旧搭档潘长江,也在1993年凭借一部《桥》开始走红。

这部小品里,潘长江化身又唱又跳的谐星,开辟了不一样的歌舞类小品路子,自此成为春晚舞台的常客。

1996年春晚,潘长江再次玩起了“音乐小品”,《过河》里他亲自演唱的小品同名歌曲《过河》被人津津乐道。



那个年代里,类似《过河》的这样歌曲,比如《纤夫的爱》《大花轿》等都很时髦。多年后凤凰传奇爆红的的“土味神曲”,潘长江多年前就玩过了。

不管是舞台上还是银幕里,袖珍的潘长江搭档比他高一头的美女,往那儿一站就能形成喜剧反差,这使得他的喜剧作品独具特色。
作为蔡明的老搭档,潘长江一直是被蔡明的“毒舌”吐槽、欺负的对象。

蔡明一贯以毒舌、刻薄但本性善良的形象为特色,各种各样的角色都被她塑造过,辛辣的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后19次登上春晚舞台的郭达是蔡明的黄金搭档,不是演夫妻就是演父女。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原因,郭达已经退出春晚十年至今。



同样作为春晚的钉子户,郭冬临的女搭档则要比郭达多得多。

经典的光头造型,年年春晚换“老婆”,买红妹、蔡明、周涛、牛莉等等都是那些年的“郭嫂”, 被观众调侃为“铁打的郭子,流水的嫂子”。



还记得那句“我想死你们啦”吗?连续三十年登上春晚舞台的冯巩几乎年年都要说这句话,名副其实的春晚常青树。



久而久之,这句话也变成了他的节目里的一个梗,或者说一个标签,一种情怀。

06
春晚就像一道丰盛的年夜饭,而小品是其中的一道硬菜。

重温那些年的春晚,优秀的小品不断涌现,有的感怀生活,有的关注家国,有的针砭时弊……

那时候,小品不仅决定了演员的命运,也决定了一台春晚的命运,它留下的金句甚至成了年度流行语和很多人的口头禅。
 春晚记忆:历年春晚小品集锦 ↓



视频来源:央视综艺

时代的变化让人们过年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春晚的存在感也变淡了,甚至湮没在网络段子手的吐槽弹幕中。

与之相应的,如今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很少有经典诞生。移动互联网时代,笑点更迭的速度超乎想象,春晚小品中的“流行语”难免有过时的尴尬。

然而,小品的核心就是讽刺。优秀的语言节目,需要表演者的演技,也需要剧本的讽刺和创新,而不仅仅是密集的包袱和段子的堆砌。

如今我们怀念那个时代的春晚,是因为那批喜剧演员贡献了精湛的演技,他们能把咬不动的鸡吃得津津有味,盛不完的面条撑得两眼发黑,推销宇宙牌香烟吹得天花乱坠……

1984年春晚,马季表演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
也因为那些作品,它们能够深入体察百姓生活,一针见血穿透人心,让人笑中带泪,笑后深思。

喜剧之王罕见合影
一个经典的小品时代正在远去,但我想总有新的面孔悄然登场,总有新的舞台绽放光芒。

过去已经过去,一切总要往前看,不管时代和春晚怎么变,我们对过年的盼望不会变,对团圆的渴望、对家的情怀不会变。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那些年的春晚小品

真好看啊!


    关注 视觉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