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东北人,都还不知道《乡村爱情》已经是当下最时尚的潮剧?

 

看过它才能做整条街上最靓的仔。...



文 | 路西法尔

不知不觉,《乡村爱情》又开播了,来到整个系列的第11部。从2006年至今,《乡村爱情》陆陆续续鼓捣了549集,估摸着这能让很多人吓一大跳:一班歪瓜裂枣的二人转演员,张家长李家短的鸡毛蒜皮的剧情,有啥可乐的?整五百多集?这不扯淡吗?

《乡村爱情》拍得好与不好,这里先不谈,我想说的是:和很多人脑海里的「山炮」印象不一样,《乡村爱情》其实是一部妥妥的时尚潮剧——这不是在说反话,是我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但好像,除了东北人,全国人民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差不多从2010年开始,《乡村爱情》里的东北农民形象被人和时尚达人联系了起来:
黑白摄影风格+醒目的英文,一张普通的《乡村爱情》的剧照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
无论多浮夸的搭色,只要配上英文和黑白风,立马就从象牙山飞跃到了英伦
在东北,你甚至可以朋克
有人认为《乡村爱情》不仅在视觉层面上很酷,在文本层面上也同样微言大义。
这位老铁应该是认真的


这种把《乡村爱情》「时尚化」的游戏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遍,第11部开播时,又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一季《乡村爱情》的片头非常「日系」:




于是很快有人P出了怀旧日剧风海报: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二次创作罢了,和《乡村爱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这里有一组更理性的数字:「腾讯视频播放指数显示,《乡村爱情8》18-29岁的年轻观众占了73%,还有11%的观众年龄在17岁以下。并且,《乡村爱情8》主要观剧人群的集中地除了东北三省外,还有北上广和东南沿海的一线城市,《乡村爱情》系列克服了地域的差异,它在南方一样红。」(《澎湃新闻》2019年1月27日)

《乡村爱情8》(2015)
和刻板印象正好相反:这部剧的观众主体并不是乡下的中老年人,而是城镇青少年,而且该剧的流行范围上也早已经走出了东北,走向全国。

实际上从第8部起,这部剧的播出平台就已经从电视转移到了网上,那么又是谁在互联网上追剧的呢?无疑还是青少年。

从观众结构上来看,《乡村爱情》完全符合潮剧的特征。

主创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第11部的宣发海报里明确地突出了时尚元素。
在剧中则请来了香港影坛传奇狄龙客串,将东北农村与黄金时代的香港记忆联系了起来:
在这一部中,狄龙饰演一位有意收购象牙山的香港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粤语文化圈第一次和东北文化圈联动。原本由赵本山演唱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经罗凯楠模仿刘德华的唱腔用模拟粤语翻唱后一炮走红,甚至打动了刘天王本尊。在《澳门风云3》的片尾曲《恭喜发财2016》中,刘德华本人献声演唱了《咱们屯里的人》的一个段落。
所以即使是最顽固的人现在也不得不承认:看起来土头土脑的《乡村爱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部标准的「潮剧」。

为什么会这样?十三年间发生了什么,使《乡村爱情》在观众中的形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颠倒,从最草根的变成了最精英的,甚至得到了90年代原本处在华语流行文化圈最顶端的天王本人的承认?

让我们回到2010年前后那组「创造历史」的P图:
以这张为例。在主人公「Zhao Four」身上,观众可以感觉到强烈的违和感,无论是模特的搭色还是外形。但是硕大的英文字体流露出主人公的国际化视野和谜之自信,他的主体性似乎不言自明。

Zhao Four半咧着嘴,眉头深锁,露出一个亦哭亦笑的表情,他在思考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他亦强力地拒绝观众理解。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的目光不在自行车行驶的前方,他的专注在别处,这和CBD那些西装革履来去匆匆的白领一样,而他甚至更为出色,因为他根本不介意别人诧异的眼光——这就是时尚的本质,你可以土、可以丑、可以矬,但你不可以不是你自己,不可以令人对你的本质产生丝毫的怀疑。简而言之,想要酷,想要时尚,首先要「做你自己」。Zhao Four他做到了。

所以,你看,Zhao Four真的很时尚。



这让我们想起赵本山在1997年的央视春晚上表演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赵本山嘲笑范伟扮演的城里来的模特教练:「头上包个绸子,漏个肩膀头子,一身玻璃球子,走道还直咣挎挎轴子,你穿这些能劳动吗?」
如果说《红高粱模特队》还带着草根对精英的颠覆和戏仿,是一种变形的阶级话语,《乡村爱情》则没有任何主动颠覆的意图,「欧美风」也好,「日剧风」也好都来自观众的附会。象牙山的父老乡亲们没有挑战任何东西,他们的的确确是在做好他们自己:一群东北乡下二流子,完全没有试图模仿任何人。

直到世界开始模仿他们。



最初的模仿实际上带着轻佻的恶意,每个人都可以从东北农村二流子身上轻松找到优越感。

毋庸讳言,经济、教育上的落后使得农村人长期受到城市人鄙视,北方人受到南方人鄙视,一直在衰落的东北更是受到所有人鄙视,而二流子即使在本乡本村也是被鄙视的对象。

所以赵本山和他旗下的弟子们理应是处在整个华语文化圈鄙视链最底端的人,周立波嘲讽郭德纲的「咖啡大蒜论」如果还可以继续延伸,二人转在周立波眼里恐怕连「蒜皮」都算不上。
从早期网民对《乡村爱情》的恶搞中就不难嗅出鄙视链的味道:把《乡村爱情》拔高到「欧美风」,也隐隐有一些明粉实黑的心态。

然而歧视对二人转演员来说实在不是个事。在赵本山还给央视春晚挑大梁的时代里,每年春节过后他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指责:「歧视东北人」、「歧视农村人」、「歧视残疾人」不一而足,李银河还批评他歧视同性恋。无论指责从什么角度来,赵本山总是用一套固定的说辞回应:我就是一个农民,你们说的太高深我不懂,你们有能耐也演一个逗观众乐呵乐呵。
处于鄙视链的底端恰恰是二人转演员选择的最佳生存策略:我就是最俗最土最傻的人,谁都可以尽情地鄙视我。有时他们甚至摆出邀请的姿态:come on,我无所谓。

人们渐渐发现,歧视这群二流子等于维护鄙视链本身,这么做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而且很蠢。而一旦他们选择和二流子站在一起,马上就从鄙视链中获得了解放。

在这个社会环环相扣的等级鄙视链中,下一环在模仿上一环:屌丝模仿温拿,草根模仿精英,中产阶级模仿土豪,土豪模仿外国土豪……每一个人都活得不像自己,每个人都活得不快乐。
处于一切鄙视链最底端,已经无可鄙视的东北草根文化却提供了一种怪异的反潮流姿态:我们不用很累很麻烦就可以fashion。精英文化普遍是压抑性的,东北草根文化则是解放性的,哪怕它在任何场域都受到鄙视,却能吸引众多疲惫的都市年轻人。

推而广之,东北方言、快手视频能在大众文化领域里长期保持强势,秘诀也是我行我素、放纵做自己。

Whatever,瞅你咋地?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疯狂的外星人》包含了宁浩从影来最大的野心

又一个反面教材,演员增肥到200斤就能拍出好片?电影哪有那么容易?

验过货才敢说,《流浪地球》真的启动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电影日子·2019电影历》
365天,365部电影
极致美学设计,增加生活的仪式感
和我们一起

把日子过成电影
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关注 虹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