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是怎样的一类药物? 专家视角

 

医脉通精神科:http://www.medlive.cn/psy/...





大量证据显示,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以下简称「长效针剂」)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及入院风险。然而,针对长效针剂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哪些患者更适合使用长效针剂,很多患者及医生仍存在疑问。

日前,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沃思堡健康科学中心Michael W. Jann接受了相关采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简要解答。Jann博士是一名专精于精神科领域的药理学教授及临床药师,论著被引次数超过4500次(ResearchGate)。

问: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有哪些优势?

答:首先,长效针剂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明确告诉医生有多少药物真正进入了患者的体内,这是口服药物很难做到的。此外,长效针剂可以在体内持续稳定地释放药物,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而不像口服药物时那样,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的波峰和波谷。

其次,一系列研究告诉我们,相比于口服药物,长效针剂拥有「硬实力」,可有效预防症状复发,减少入院。

第三,长效针剂对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的影响。客观地说,没有什么药物能保证患者100%依从,包括长效针剂;即便患者开始答应得很好,此后也可以改变主意,说不打就不打。然而,相比于口服药密集的给药节奏,长效针剂可以在更长的给药间期内持续起效,进而为讨论治疗依从性争取时间。

第四,长效针剂可以预防服药中断。我们知道,长期坚持每天口服药物相当不易,很多时候(如逢年过节、外出旅游、应激事件等)很容易出现服药中断,而长效针剂则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使用长效针剂期间,即便没有每天服药,治疗也在时刻进行中,这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此外,患者一般需要每个月去一次门诊,此时医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用药依从性之外的问题,如作业疗法或功能训练等,对患者同样有利。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长效针剂能够为患者带来诸多获益,但很少有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即同意接受长效针剂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第三次或第四次就诊时才同意「打针」。

问: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有哪些局限性?

答:除上述优势之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也存在很多局限性——

首先如上所述,长效针剂尽管在治疗依从性上具有优势,但同样不能保证患者100%依从。只要患者拒绝口服药,那么其拒绝注射长效针剂也是完全可能的。即便使用了长效针剂,医生同样需要做患者的工作,培养治疗依从性。

其次,相比于口服抗精神病药,目前市面上的长效针剂种类有限。如果患者正在使用的口服药物没有相对应的长效针剂,那么医生必须认真考虑如何从口服药换用长效针剂。尤其是如果患者对某种抗精神病药反应良好,硬要换用一种其他成分的长效针剂,患者并不一定乐意。

第三,长效针剂也有副作用。长效针剂上市时,其口服剂型往往早已进入临床,所以医生能够预测哪些副作用可能会出现。然而,相比于口服剂型,长效针剂的副作用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甚至贯穿患者整个用药过程。因此,医生需要开展患者宣教,提高患者对特定副作用的警惕性,并制定应对计划。

第四,长效针剂可能对患者造成污名化——只有那些「不老老实实吃药」的患者才「被迫」使用长效针剂,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医生自己首先需要克服这种感知。

第五,长效针剂可能很贵。

问:目前有哪些长效针剂可供使用?

答:事实上,目前临床可用的长效针剂不多,药物成分主要包括:

▲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氟奋乃静;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阿立哌唑。

同一种药物成分可以做成不同的长效针剂,如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包括一个月和三个月两种剂型。

很多抗精神病药没有长效针剂是有原因的。例如,虽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但一些药物分子的结构并不允许做成长效针剂。长效针剂的技术十分复杂,一些长效针剂拥有数百种甚至更多的专利。因此,研究长效针剂技术并不适合那些「胆子小」(faint of heart)的药厂。

一般而言,注射第一针长效针剂后,患者需要口服2-3周的药物,以实现平稳过渡。然而,棕榈酸帕利哌酮和月桂酰阿立哌唑有所不同: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时,理论上不需要额外口服药物;使用月桂酰阿立哌唑时,可选择口服1天的阿立哌唑(30mg),也可以不口服。

问:长效针剂的研发有哪些趋势?

答:未来,长效针剂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

1. 通过改进剂型及给药方案,开始长效针剂治疗后尽可能不需要口服药物,目前已经有一些长效针剂做到了这一点。

2. 延长给药间隔。例如,帕利哌酮已有了每三个月注射一次的剂型,月桂酰阿立哌唑也有了每6周或每8周注射一次的剂型。

问:哪些患者应考虑长效针剂治疗?

答:理论上讲,所有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都可以考虑长效针剂治疗。

然而我们也知道,目前长效针剂在临床中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可能在于患者及医生本人对长效针剂的感觉——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可能会以己度人,认为患者不想打针,更想吃药;但除非你明确问了患者,否则你猜的可能是错的。更想打针还是吃药,问问患者并不困难。

真正的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开始用长效针剂。比如,患者最初使用口服药后复发,医生认为患者的依从性出了大问题。然而,如果复发不是因为依从性不佳呢?或者,等患者复发2次、3次或4次?在我看来,长效针剂不应留作多次复发患者的救命稻草,而应该在治疗的更早阶段即考虑使用。

此外,患者通常以口服药物起始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首发精神病患者不能用长效针剂。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研究探讨了长效针剂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但我们对长效针剂的关注点常局限在了依从性上,很少会想起这些研究。

对于任何长效针剂而言,建议患者在首次注射前先使用口服剂型数天,以确定耐受性;若能耐受,那么使用长效针剂后至少不会发生过敏类的不良反应。

问:关于长效针剂的临床应用,对临床医师有何提醒?

答:使用长效针剂时,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有多少药进入了患者的体内。然而反过来,我们在使用口服药时,并不能准确地知道患者吃进去了多少药;很多时候患者服药出现了中断,但我们却毫无察觉,因此需要更加小心。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关注长效针剂的副作用,并有所提防;关键在于,不仅要客观评估副作用的严重度,还要关注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主观痛苦。这两个方面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造成使用长效针剂事与愿违——我们希望改善治疗依从性,结果却进一步损害了治疗依从性。

关于抗精神病药,任何医务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患者对药物的信念及态度。不要夸大药物的好处。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思考,降低复发率,但没有什么药能保证不复发。并且,我们要尊重患者治疗不依从的原因,不要持惩罚的态度,而是应该积极与患者合作,尝试改善依从性,以及将长效针剂作为备选方案。

医患双方的态度和行为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我们需要在每次面诊时都询问患者对于药物的态度,以发展彼此间的互相尊重。
抗精神病药剂型有多重要?停药后就知道了


信源:Michael W. Jann. A clinical pharmacist’s guide to long-acting injectable antipsychotics. healio. February 8, 2019


    关注 医脉通精神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