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烂了清朝后宫,新的帝后戏cp为什么又瞄准了隋朝?

 

剧研社,国剧鉴证实录!...





《独孤皇后》目前在爱优腾更新到第18集。

一年前差不多这时候,同题材、同男女主的《独孤天下》播出,同样被包装成古装偶像剧。

至于佟丽娅、高云翔主演的《独孤传奇》,计划赶不上变化,已经是杳如黄鹤了。

三年时间拍了三部,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眼看要成为新的帝后戏cp。

明清后宫被拍烂之后,为什么突然爱拍隋朝了?又为什么把不受关注的隋初历史拿来拍呢?

作者
|洛弟


要想捋一捋古装剧的隋朝偏好,得先从戏曲开始。

中国人的古装剧题材偏好、情节模式、价值取向,永远离不开它的源头:以京剧为主的戏曲故事。

隋朝虽短命,但也是戏曲题材的心头好。

据网站“京剧剧目考略”统计,故事背景为隋朝的京剧剧目,目前发现的有54出。

这个位置,排在宋、三国、唐、明、清、周、现代京剧的后面。

其数目,跟故事多多的那几个朝代没法比,但也比秦、东西汉或五代、元更多。

但其中,根据《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大唐秦王词话》等传奇小说改编的,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小说的故事,往往以隋唐鼎革时期的历史事件、英雄传奇为主要描写对象,故事主轴,也集中在隋代中后期。
京剧《锁五龙》剧照,述隋末武将单雄信向李世民复仇未遂,遭擒杀事


隋初的故事,则作为主要人物的前史一笔带过,如杨广李渊结怨,秦琼父秦彝之死等等。

至于杨坚联姻独孤氏,擅权篡北周的故事,从未被浓墨重彩描写过。

曲艺领域,同样集中于隋末历史时期与人物,唯二的例外是东北评书艺人石连君的《陈隋演义》,以及北京评书艺人连丽如《大隋唐》的前半段。

这直接导致了国产古装剧里,隋初题材被轻视的传统。

那为什么,现在一窝蜂开始拍杨坚夫妇的故事了?

原因有两方面。

其一,是后宫戏题材被挖掘殆尽。

拍后宫戏要找朝代背景,一要看这一朝代有没有“宫斗IP”,二要看那段时期是否出现堪任女主的名后名妃,或女性政治家。

所以,此类剧集的传统故事背景,最早集中在清朝。

既有“九子夺嫡”的著名内斗故事,又出过慈禧太后一类女政治家。

但有清一代,真正可以拿来拍的,只有康雍乾三朝。

为什么呢?时代主要矛盾不一样。

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顺治帝,当时的“时代主流”是明亡清兴的满汉战争。

换句话说,只要写这爷仨,必然得涉及民族问题,会给审查带来麻烦。

康雍乾之后,跳过一个常被忽略的嘉庆(仅拍过一部《金枝欲孽》),直接进入道光,中国近代史咣当一下开启了。

一旦拍出来,不可避免提到中外战争,反帝成为主旋律,可就没宫斗什么事儿了——等于白拍。

最典型的例子是《清宫秘史》《倾国倾城》里的光绪帝珍妃情事,其讲述的意义从未局限在帝妃宫斗,而是丧权辱国的历史悲剧。

至于明代,由于缺乏这两种IP,观众对这段历史又缺乏深入了解,所以不易出现宫斗剧题材。

《女医明妃传》算是罕见的明代后宫戏,还得赶上英宗、代宗“夺门之变”一类罕见的皇权非正常更迭事件。

明清两代被开发得差不多,就该轮到其他朝代了。

2010年,于正出品的《美人心计》开始以西汉为背景,同时涉及了吕后、窦太后两位女性政治家。
2014年《武媚娘传奇》则再度聚焦武则天故事,拍完了唐代宫斗最集中的一段时期。

2015年《芈月传》虽然被同阵容前作《后宫·甄嬛传》的光芒遮盖,但也取得了不小的声量。

从此,“名后名妃+冷门朝代”,成为宫斗剧新的理想搭配。

名人的成功史自带戏剧性,观众不熟知的朝代背景,则方便了创作者信马由缰,胡编乱造,不必担心违背观众的普遍基本认知,同时,还不用担心架空背景为审查带来的麻烦。

因此,隋朝开国史成为新的“蓝海”。

首先,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确实是被“塑造”成玛丽苏角色的绝佳人选。

生在公卿世家,嫁给名臣公子,还有一个王后姐姐,后来自己成了皇后。

她二儿子叫杨广,她妹的儿子叫李渊,后来她外甥长大了,把她家老二的王朝铲了。

听起来有点乱七八糟,不过这种人物关系,的确自带戏剧性。
毕竟,北周、隋朝乃至唐朝的建立,都是自两晋以来门阀外戚政治的产物。

在大家还不知道近亲结婚有啥后果的年代,谁家公子娶了他表哥的三姑父的闺女,是很正常的事。

而贵族世家风流韵事,一直是玛丽苏虚构作品最爱的故事背景之一。

“结果论英雄”,父亲失势被杀,自己却成为开国皇后的独孤伽罗,毫无疑问是门阀政治的“成功者”。

而这个人物身上,还有一点吸引人们的标签:

她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享有“一夫一妻”荣耀的皇后。这样的题材改编,看起来可以与当代婚恋价值观无缝对接。
这就涉及到杨坚名留青史的“惧内”轶事。

据《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载:

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帝听朝,阴杀之。上大怒,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三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扣马谏。帝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帝意少解,驻马良久,夜方还宫。后候上于阁内,及帝至,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折。



《隋唐演义》第二回,也将这一事件演义化,广为传播。

放今天来看,就是妥妥的“正室打小三”古代版。

能凭借一己之力,让老公不敢出轨,四舍五入,女权斗士啊同志们。

加上普通观众对这一历史时期并不熟知,编剧可劲儿造,也不一定会惹麻烦。

“贵族童话”加现代气息,又是真实的“励志”故事,为什么就不容易受到欢迎?
原因无他,还是宫斗剧大量同质化导致的。

当创作者过度迷信于一个历史人物及其参与的戏剧性历史事件,就会带来足够的吸睛效应,那就太不拿创作规律当回事儿了。

很多时候,历史比虚构更精彩。这对改编历史剧来说,未必全然是便利,也有挑战。

编剧一边要利用好历史故事的戏剧性,一边还要与历史“较劲”,看自己改编出的故事,能不能比历史更精彩。

水平有限的创作者,会把特殊的历史时期、人物与事件,写得与其他时代无异。

比如《独孤天下》与《独孤皇后》,在虚构杨坚与独孤伽罗相识的情节时,都用了“不打不相识”的欢喜冤家套路,独孤伽罗的傻白甜人设,也是“大女主戏”极常见的性格特点。

这样一来,题材原本的特殊性被俗套抹杀,与其他同类型古装偶像剧毫无差别。

你能做到的,其他朝代、其他主角的宫斗剧也能做到,架空剧也能做到,那真实历史作为题材,又有什么用呢?

真正能让历史原型“值钱”的,是拍出特定时代、特定人物的特色。

比如独孤皇后的故事,用来拍古装言情,真的浪费了。

以男女主人公的联姻为轴,把真实的门阀争斗,权力更迭,以及背后的历史规律拍出来,岂不是好看个二百倍。
这倒不是为了把剧集的三观“拔高”,以避免宫斗剧一直缠身的物议,而是通过格局的提升彰显特色,达到与同类型剧集不同的特点。

要不然,拍出个上下五千年后宫史,依旧千人一面,也没什么用处。

前不久,同样以“女性励志成长”为旗号的《皓镧传》一经播出,立刻被网友花式diss。

把历史上“淫名昭彰”的秦始皇之母赵姬洗白,倒还不是最可怕的。

让人受不了的是,《皓镧传》又是一个千篇一律的“白莲花上位记”,洗白等于白洗。

而传说中的《妇好传》改编剧集,迟迟没了消息,也在情理之中:

谁会相信一个能打仗会占卜的商朝王后,会去跟唐宋元明清宫斗剧里的后妃一样,执着于斗心机呢?

推荐阅读
《大江大河》中评:浪奔,浪流
刘江:慢工出细活的“手艺人”


    关注 剧研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