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科普 这个“零食”别再吃了,是1类致癌物!

 

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槟榔被点名啦~...




最近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


有个好多人常吃的零食
被点名了
槟榔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槟榔第一次被点名了。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槟榔就被列为1类致癌物:对人为确定致癌物。

图片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仅供参考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是一种典型的热带地区常绿乔木,其起源地不详,有文献指出其可能的原产地为马来半岛的热带雨林,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区域以及太平洋岛屿。

把鲜槟榔果煮熟熏干,再经腌制点卤等特殊处理后就成了干槟榔,也就是市面上常见的袋装槟榔。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凌天牖称,槟榔经过口腔咀嚼后会形成化合物「亚硝基」,这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另外,咀嚼造成的长期物理刺激也是引起癌变的重要因素。



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刘宏伟表示,我国南方一些省份的群众有咀嚼槟榔的习惯,从而导致了口腔癌的发病率增高。

注意
“致癌”,并不是吃了它或者接触了它就会得癌症,而是“长期吃它会增加癌症风险”。
槟榔是如何导致口腔癌的?


长期咀嚼槟榔的朋友大多会出现黏膜变白,形成纤维条索感,渐渐嘴巴张不开,这就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与口腔癌症密切相关, Paymaster于1956年对印度孟买的大量病例追踪研究,发现1/3的OSF患者最终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

国外研究显示有咀嚼槟榔史(特别是合并有吸烟史)的人群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比正常人群高100倍。槟榔可损伤口腔粘膜,其含有的多种化合物,包括槟榔碱、石灰、黄樟油精等诱导产生遗传毒性或非遗传毒性作用,进一步影响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在国内咀嚼槟榔盛行的地区如海南省、湖南省等地,绝大多数的口腔癌是由咀嚼槟榔导致的。



所以《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提出
要加强口腔健康行为普及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
控制危险因素
要对长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进行干预
促进群众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综合整理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丁香医生、新华社;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官微立场)
往期精选


食安科普 | 泡面饼和调料包谁更不健康?



食安科普 | 吓skr人,“宫斗神药”就在我们身边?


    关注 广东食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