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流量的背后,是1亿次的自嗨

 

为何要把偶像伪造成人人瞩目的巨星?...

《流浪地球》虽然快下架了,但是宝藏男吴京给大家留下的精神遗产却十分耐人寻味。网友们把放映期吴京的微博正常转发量(2000左右)设为一个数据单位:1京,并用1京为单位来衡量流量明星们的数据,由此就得到了下面这张图。
图中都是一线的明星或媒体,但大家的数据流量却是有云泥之别。面对乱象,质疑声在所难免。在最近,战斗力0.36京的央视新闻把矛头指向了一些500京的流量明星,指出在他们的微博数据中存在严重的流量造假。
流量不能移,500京不能屈


不久之前,蔡徐坤发布了一条新歌宣传视频,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这意味着平均每3名微博用户就有1名转发了这条视频。而这个转发数据,被粉丝们当成礼物送给蔡徐坤。

▲蔡徐坤新歌MV视频转发过亿(图源:毒眸)
可能连蔡徐坤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份大礼成为了被央视点名的理由。在各路500京的流量明星面前,打破微博转发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好像只是粉丝们的举手之劳,早就失去了“纪录”的意义。

这种荒谬的数据并非只在微博平台上。在视频网站爱奇艺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点击量突破500亿,这意味着平均全世界每个人都点开了这部电视剧7次以上。

粉丝们刷流量的功力不会只放在国内平台上,为了打造一个国际偶像的形象,造假的渠道实现了全球化。去年11月因为粉丝刷榜,吴亦凡(Kris Wu)的新歌抢占iTunes音乐榜TOP3,TOP10中更是占据6席。
▲实时iTunes音乐榜(图源:桌子的生活观)


在美国人民还一脸懵逼时,吴亦凡的粉丝已经张榜公布他家爱豆创造了诸多华人歌手第一。随后iTunes立即做出反应,把吴亦凡歌曲的异常数据清除,排名一下子掉到100名开外。
▲粉丝制成的推广海报(图源:桌子的生活馆)


恶性竞争下的流量造假,各类数据刷单明码标价,乱象被央视新闻点名,更成为业界笑话。唯流量论的评价标准之下,明星们虽然不是始作俑者,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见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自己口袋之中。

粉丝也在刷榜刷流量过程中获得快感,蔡徐坤的一名粉丝Antfu说:“我认为刷数据也是在寻找自我认同感”,“况且金主爸爸真的会看,那为什么不刷?”

资本就这样与大众合谋,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商业逻辑之下,娱乐成为唯一目的,流量绑架了整个社会的目光。
▲央视新闻报道


数据尽管如此浮夸,但500京们依然可以获得粉丝自欺式的崇拜和资本的拥戴。这仿佛重现了当年“亩产万斤不是梦”、“猪身横跨太平洋”的魄力。这种当代互联网生态下自发性的大跃进图景,或许也会沦为几十年后人们的笑柄。
粉丝的狂热与明星的错觉


惊人的流量数据除了粉丝们自己真人上线轮番发微博以外,还可以借助各种第三方的“抡评”作弊工具,流量明星的粉丝后援站甚至会直接贴出刷榜工具教程,后援会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数据任务。



▲孟美岐后援数据任务与刷榜教程(图源:毒眸)
这些为自己偶像刷榜的女粉丝们被称作微博的数据女工,他们在接受采访时称,只要热门榜单还存在,数据女工就永远不会下岗。

“在病态社会中,不正常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对于粉丝来说,明星是理想化的,是人群之上的人。粉丝通过刷榜的方式来追星,追求的并不是自我实现,而是把偶像当成理想人格的映射,认为自己让偶像变得更完美,从而实现自我满足。
▲粉丝重复刷微博话题


这种心理机制容易被戴维·迈尔斯所说的群体思维裹挟,在粉丝内部形成一种回声室,产生一种无懈可击的道义错觉,认为自己履行了群体内部的道义,而忽略了社会道德中公平诚实的准则。

这种异常的现象却得到了资本的追捧,根据腾讯财经的报道,如今国内一线的男明星片酬超过1个亿,女明星也在八千万左右。而在娱乐产业更为发达的日本,一线女明星绫濑遥、新垣结衣,男明星木村拓哉、小栗旬等单集片酬都在人民币10-20万元左右,这样的片酬水平可能只够的上国内二三线明星的档次。



▲日本明星片酬排行(图源:豆瓣
导演中心制下的影视产业导致导演只能四处寻觅投资,而攥着钱的生意人最怕的就是亏空,流量明星才能让他们高枕无忧。投资方让导演变得无奈,流量明星们反而有恃无恐。

面对虚高的数据和捉襟见肘的作品,流量明星们不觉得心虚,反而是乐见其成,产生一种被崇拜的粉丝错觉。从而有意无意地给自己凹各种各样的人设,享受着完美人设下,被粉丝拥趸的快感和资本的临幸。

拥有无数追随者的流量明星,在人设光芒的包裹之下,容易产生一种由自恋引发的油腻感。胡军曾在一档节目中这样评价一些人“还不是演员就开始起范儿”
造假流量终将被集体记忆淘汰


流量明星形成的泡沫已经在逐渐被观众的口碑反噬。

有许多流量明星参演的电视剧《武动乾坤》一度被寄予厚望,但豆瓣评分只拿到4.5分,收视率更是从开播的0.3%开始继续走低。诸如此类的还有3.7分的《创业时代》,2.7分的《甜蜜暴击》等等。只要流量不要质量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得不到观众的青睐。
▲《武动乾坤》豆瓣评分与热评
虚假流量并不是明星们的原罪,但也不应该是成名的法宝。《我不是药神》等电影的走红可以看出市场的选择开始趋于理性,只靠流量的明星已经越来越不好使了。

作家阎连科先生曾说自己一生的作品“80%是垃圾,20%比较好,但这20%作品活着,我就活着”。如果明星不依靠还“比较好”的作品,而只依靠稍纵即逝的流量“活着”,那又可以在这个容易被遗忘的时代存留多久呢?
▲人大教授阎连科


大众的集体记忆恰好是衡量品质的一个重要方法。有学者认为,人的记忆可以分为交际记忆文化记忆。我们生活中谈论的事情形成交际记忆,当我们不再每天谈论的时候,它就会被封存进文化记忆。比如科学家、经典作品和宗教人物等等。

但集体记忆总是在逐渐衰减,没有价值的东西虽然可能有交际记忆的热度,但会很快被排斥,并被文化记忆抛弃。
▲约翰·列侬(图源:Ultimate)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速朽的东西”,唯流量论的冲击之下,人人都有做15分钟明星的机会,但这绝非是我们存在的意义。狂热过后值得反思的是,每分钟更新一次的微博热搜终究是守不住的,只有大众的集体记忆才能让价值长存。
THE END
 


    关注 知著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