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19 版)

 

2019年,我们希望《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19 版)》能为你驱散一些迷雾,带来些许光亮。...




提示:点击上方"关注我"↑快来吧,亲

人们总会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一再低估其长期的影响力。

在很多时候,一开始的饱受质疑的小趋势,会不知不觉地以燎原之势成为大趋势。

这一轮科技浪潮对汽车产业的重塑,暗合了上述规律。

2015年,有一些科技公司在探讨自动驾驶计划的时候,汽车产业人士还觉得非常遥远。比如,那时候的吉利,才刚刚开始他的销量起飞之路。

但在2019年,自动驾驶已经离我们如此之近,L2在量产道路上狂奔;L4则在快马加鞭地冲刺商业化落地。

2015年,整个车联网生态士气消沉,对产业的未来以及发展方向感到迷惘,先驱与先烈之间,只有咫尺之遥。

但在2019年,车联网生态对于电动车而言,已成为衡量它的智能化程度的关键配置。车联网系统,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权重日益加大。

2015年,人们对CAN总线这个名词还充满景仰,对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认识非常模糊。在那个时候,只有少数从业者幻想着有一天,汽车也会像手机一样,会有一个主计算平台,一个操作系统,所有的应用围绕着这个系统进行。但这些都仅仅限于想象。

但在2019年,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进,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变得和智能手机越来越像。在这样的架构之下,软件定义汽车正在变成现实。



几乎在一个相同的时间段,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等汽车的关键部件,于技术上都在发生重大的突破。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汽车产品和产业带来的颠覆是极其巨大的。

挑战是,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或者说最负责的消费品。它的研发周期很长,通常情况下需要4年左右。

这就要求OEM和整个供应链,对未来趋势的研判,至少需要有4年的前瞻性。

在燃油车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对比较稳定,产品定义相对而言更加容易,主要的电动会是一些具体技术指标上的量变,比如发动机的效率、性能的提升,价格的下降等等。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产品定义工作,由于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挑战已经变得非常严峻。

比如,该如何判断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性能会怎样?价格会怎样?供应链的成熟度会怎样?谁会是关键的玩家?这需要非常深入的研究。

自动驾驶的挑战是一样。L4在多长的时间之内能够在乘用车上量产?选优Lidar方案还是摄像头方案?芯片有哪些供应商,能够实现车规?成本的发展趋势会怎样?直接从L2向L4发展呢,还是要从L3过渡一下?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对技术、产业链进行通盘的判断,还需要对政策和市场进行研判。

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车联网和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上。

某些车企的决策者甚至还会认为,现阶段车联网系统还是摆设,对用户的购车决策作用不大。

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为自己的判断承担结果,市场是最终的裁决者。

对趋势判断的准确与否,将会决定一家企业的产品定义的成败,进而决定这家企业的生死。对整车企业如此,对零部件的企业也是如此。

比如,自动驾驶供应链上的参与者,此时此刻就需要判断,L3级的自动驾驶,是不是一个存在的市场。

对于所有的自动驾驶产业的市场竞争者,接下来主要机会是什么?哪些是你能够抓住的,哪些是你不能够抓住的。

迎接挑战的不仅仅是供应链。

在2018年的时候,有一些非常知名的PE,在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上投入了很大的资金,但现在看来,被投企业的发展状况令人不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相同的情况,在电机领域恐怕也正在上演。

与此同时,当汽车产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之时,会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无论是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应该关注哪些新兴的领域?这会是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决策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一张汽车科技产业的地图,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看似孤立的技术,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认知,并对趋势进行判断。

这并不容易。

通常情况下,面对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自动驾驶、车联网、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芯片等大产业,每一个产业都艰深而又复杂,扎进一个产业里的一个部分,就需要穷尽人的一生,更何况要把怎么多产业打通,并形成趋势判断,如何能够做到?

但恐怕又不得不做到。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的出现,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许是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份对汽车科技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报告。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产品。为此,我们准备了两年半时间。

在2016年的下半年,我们在筹建《建约车评》这个媒体产品的时候,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打造报告。

彼时,我们看到了很多汽车垂直媒体,打造了非常庞大的报告产品矩阵,在浩若烟海的报告堆里,人们往往会感到迷失。

问题显而易见,这些报告切的需求和细分市场太细了,受众群体很窄,单品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也没法产品化和品牌化。

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我们希望能够去做一个更有价值的东西,它能够解决更大的问题,能够为整个产业链里的人群服务。那么需求到底在哪里?

于是,“趋势”这个主题就被提了出来。

对于2016年的汽车产业界而言,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和共享出行,对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焦虑开始向这个产业袭来。

一开始,只是产业里的精英们,开始思索产业的未来。

渐渐的,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开始关注产业的走向。于是,试图把握变化、洞察趋势,开始成为从业者的刚需。

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的媒体产品《建约车评》成立的初衷。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好的产品,去体系化地解决整个产业发展趋势的问题。

这就是《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的由来。

这是如此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什么我们能做呢?

首先,整个《建约车评》团队,以及这份报告团队,有着很有说服力的履历。

团队主要是汽车产业科班出身,对传统汽车产业非常了解。同时,我们在互联网公司有超过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还是国内最早从事车联网产业的那拨人。《建约车评》还是国内最早聚焦于自动驾驶报道的垂直媒体,并在这个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和人脉。

这个团队最大的特色是,在履历上有着难得的跨界融合的经历。这使得我们有可能对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共享出行、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知识进行融合。

当然了,撰稿团队中还包含全球顶级数据公司的研究员。

其次,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与全球顶尖的数据公司、投行、咨询公司、投资公司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垂直领域的产业洞察,是非常稀缺的东西。

我的一个朋友,此前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市场调研公司的创始人,他与他的一个朋友共同筹建了一支基金,想对国内的自动驾驶产业进行研究,建立一个投资地图。

他们在与国际上主流的一些咨询公司进行接触之后,发现他们虽然在方法论、工具和体系上拥有完善的套路,但依然缺乏垂直产业的洞察。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发现日渐明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决定打造《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这个产品,每年只出一次,这份报将凝聚《建约车评》这个组织以及他们的朋友圈,在过往一年,对汽车科技现状和趋势的洞察。



2019年的元旦,《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19版)》正式启动,6个人的撰写团队,整整历时一个月,每天至少10点以后下班,终于完成了这份报告。

和“2018版”相比,“2019版”在内容上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页数从96页,变为218页。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的核心逻辑是:

技术是最重要的驱动力,而政策将会促进或延缓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组织,则是将蓝图转化为现实的主要力量。

我们核心关注的技术是:电动化,电子电气化,自动驾驶和车联网。

我们会介绍动力电池的技术现状,市场格局,产业现状,以及可能的趋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快速提升,以及价格的下降趋势,是电动车对燃油车进行替代的一个核心参考指标。

在电动化中,除了对动力电池进行扫描外,我们额外对电驱动进行了关注。这也是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基础,从中我们也会发现,无论是高速电机,还是电控,一旦走到底层,就会发现本土汽车工业缺少足够多的积淀。

在2019年,我们开始对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进行重点关注。因为这方面的变革,将会极大地推动汽车,从机械产品向电子产品转化。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迭代,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础。

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现状,整个产业都在关注。对于整车企业而言,更加现实的选择到底是什么?L4级别的自动驾驶,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无论是L2,还是L4,现状和进入如何,该怎么选?是产业链上下游不得不思考的关键问题。

进一步的,整个自动驾驶的产业链,从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芯片,决策软件,线控制动,甚至V2X,现状如何?趋势如何?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答案。

车联网系统,正处于萌芽的状态。这个系统,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能量,在更大程度上将会影响用户的购车决策。哪些车企在车联网系统的应用上比较激进,整个产业链的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是我们试图回答的。

在每一个重点技术领域,我们会简要探讨政府对技术的态度。

与此同时,我们会从整个产业链条中选择18家典型企业,进行系统性地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在各个细分市场上的领先企业的战略和趋势,从另一个层面上,获得借鉴和参考。因为我们相信,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是领先企业的创新实践。

最终,所有的这些分析,会形成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建议。这些建议,将包括战略和执行两个方面。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希望能够让整个汽车科技产业链的同仁们,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汽车科技产业地图,对看清楚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有所帮助,拥有更加多元的和不一样的视角。

整车制造企业,传统和新兴零部件企业,科技企业,车联网企业,投资公司,以及媒体、咨询和广告公司的中高层人员,都将会从中获益。

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

1.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技术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重点从电动化、无人驾驶和车联网三个维度梳理产业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2. 对汽车科技产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趋势分别进行预测及解读。追踪对产业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研究其商业模式、战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预测。

3. 就战略、产品、商业模式和组织四个层面,给行业的参与者给出一些决策的方向和方法论的建议。

本报告可供整车、出行、金融投资、新能源、自动驾驶、车联网和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决策者,战略及市场研究部门,研发、产品、制造和营销的高级从业者等用以决策及行动参考。

报告目录:

(了解样章可联系王也,微信:597497295)

1

前言

3

2

产业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5

2.1

市场整体变化

62.2

电动化

142.3

电子电气

312.4

自动驾驶

372.5

车联网

713

中国汽车科技中长期趋势

86

3.1

产品定义

863.2

研发

933.3

供应链

953.4

制造

983.5

流通&服务

993.6

商业模式

1013.7

产业格局

1033.8

出行

1044

中国汽车科技中短期趋势

105

4.1

电动车市场高歌猛进,更多企业无奈离场

1054.2

合纵连横与兼并重组愈演愈烈

1084.3

动力电池市场先集中再分散

1104.4

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加速量产

1114.5

L4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1124.6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去碎片化

1144.7

车联网系统将影响购车决策

1154.8

智能座舱受到追捧

1174.9

有竞争力的车企越来越开放

1184.10

新商业模式1195

焦点企业战略及趋势分析

122

5.1

特斯拉

1225.2

谷歌

129
5.3

百度

1355.4

阿里

1415.5

滴滴

1475.6

蔚来汽车

1525.7

车和家

1585.8

小鹏汽车1635.9

比亚迪

1685.10

宁德时代

1735.11

三星

1775.12

华为

1815.13

英特尔

1865.14

英伟达

1925.15

丰田

1975.16

通用

204
5.17

大众

2125.18

苹果

2196

核心建议

224

6.1

战略

2246.2

执行

227

《建约车评》出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19 版)》业已发售


详情垂询:王也


Tel:187 1788 0142      

微信:597497295


    关注 建约车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