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中医药信息化十年变迁:古典外表下的现代化

 

中医药信息化将呈现精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医疗信息化十周年”专题

第8篇文章

全文字数:2600余字


中医药信息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动力引擎和技术支撑,在过去的十年里, 中医药信息化高速发展,正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已有的发展战略规划,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信息化中的应用,有人形容,在古典的外表之下,中医药信息化蕴含着现代化十足的内核。
张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信息中心主任

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中医药信息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先后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要求相关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中医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以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高中医药科学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特别是201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年间取得了明显成效,历经了基础信息化、平台建设、大数据与“互联网+”三个主要阶段。
2008年至2010年
基础信息化

电子政务与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该阶段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站以及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帮助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而网络和网站的建设既有利于政府对医疗行业的宣传和监管,也更方便了社会和公众高效便捷地获取中医药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则为后续的中医药信息共享打下基础。

管理机构重点开展了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政府网站和行政管理网络建设,完善了办公业务软件,建立了统一的公文处理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机关办公业务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

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了中医药统计信息网络、中医医疗质量监测网络、中医药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中医药公共信息系统,在部分地区建立了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实现监测数据库上报的网络化,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加强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的挖掘和集成,加速了中医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在中医医疗服务方面,部分中医院开展了中医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建设,为后续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创造必要的条件。
2011年至2015年
平台建设

基于信息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了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该阶段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以中医药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应用支撑能力为保障,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中医药信息系统为目标,实现了卫生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相互融合,使得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

管理机构重点开展了基于信息平台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了标准统一、流程优化并能满足中医药需求的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中医药数据的实时采集、整理、汇总、统计和分析功能,在中医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开展了医疗质量监测和医药服务监测,应用先进的监测理论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提高了监测数据质量。

部分中医院积极推进了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中医护理等信息化的探索,开展了中医医院融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试点及医疗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中医药标准在此期间受到了充分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8月印发了《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试行)》, 公布了中医药数据元及值域代码标准、中医药数据集标准等基础标准和规范。同时也开展了与医院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交互密切相关的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架构和共享电子文档提供了参考模型。
2016年至2018年
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和“互联网+”

满足深化医改和快速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求。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服务惠民的影响日趋明显。该阶段以继续深化中医药信息业务互联互通,创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创建“互联网+”中医医疗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为目标,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

中医药信息平台在该阶段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致力于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纵向贯通与横向互通。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绿色节能等技术,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始建设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中医药分中心),部分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托省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或科研院所,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形成互联互通。

基于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中医药业务应用系统在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应用、统计网络直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支撑中医药的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基层服务能力和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中医药健康大数据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形成了基础数据库,中医临床和科研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产业链发展,也带动了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中医药健康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互联网+中医药”新型服务模式的出现,有效地将服务向诊前和诊后延伸,利用中医医联体,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中医分级诊疗和远程会诊,扩大了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有针对性地促进“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在医疗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中医药信息化将呈现精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中医临床诊断、管理决策、科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期待中医可以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和表情分析等技术,来实现中医的“望闻问切”,依靠更加细致准确的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药方和解决办法。此外,人工智能也可在配药剂量和药方熬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经验传承本质上就是一种大数据的积累。医师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对繁杂的中医理论和案例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新的规律和诊治办法,开拓中医的思维。智能化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实时数据掌控、反馈信息处理、治疗效果监测等,给医师提供辅助性的诊疗帮助,使整个中医诊疗更具客观性和智能化。
-END-
微信改版
星标/置顶 e医疗
深度好文不迷路哦~


“医疗信息化十年——2008到2018”系列专题同时刊登在2018年第6期和2019年第1期上,欢迎订阅(后台回复“订阅”获取订阅方式)。

2019~2020年将成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大考之年”

特辑 | 医疗信息化十年——2008~2018

特辑 | 吾家小女初长成:卫生信息标准十年发展历程

特辑 | 支撑新医改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如何防止 “焦、骄”二气(上篇)

特辑 | 支撑新医改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如何防止 “焦、骄”二气(下篇)

特辑 | 西京医院蒋昆:医疗信息化有四个“以人为本”

特辑 | 朱杰:医疗信息化十年,微观执行层面的问题阻止不了宏观大局的律动

特辑 | 谈谈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我们的系统为谁而建?(上)

特辑 | 谈谈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我们的系统为谁而建?(下)

近期专题推荐点击阅读
 “安全+”专题     数据质控“相对论”    新旧IT
DRGs     医学影像信息化变革的起点
医学装备智能化
……
更多专家和主题
请在菜单栏“搜往期”输入关键字查看。
杂志订阅
微信后台回复“订阅”获取订阅方式


©以上文章来源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_^
我好看,戳戳我呀


    关注 e医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