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 鼻内镜下的美丽人生

 

朱丽是我国最早开展鼻内镜手术的医生之一,从鼻内镜里发现了大乾坤。从医30年来,她一直和呼吸门户打交道并收获了她职业生涯的各种成就与荣誉。...



朱丽是我国最早开展鼻内镜手术的医生之一,从鼻内镜里发现了大乾坤。从医30年来,她一直和呼吸门户打交道并收获了她职业生涯的各种成就与荣誉。

新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朱丽仍旧像往常一样地出诊、查房。病房里是她前一天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一位女病人复合鼻外伤。查完房出门正巧碰见女病人的丈夫,她柔声对家属说:“再等几天还你爱人一个和原来一样好看的鼻子。”

朱丽被她的同事评价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最温柔的科主任”。在接受采访的两个多小时里,她确实是一直非常娴静地坐着,轻声细语地讲述着,不急不躁。很难想象,在手术台上的朱丽,却是一位技术娴熟、沉稳决断的“操刀手”,尽显医者本色。她是我国最早开展鼻内镜手术的医生之一,从鼻内镜里发现了大乾坤。从医30年来,她一直和呼吸门户打交道并收获了她职业生涯的各种成就与荣誉。她还是个文体爱好者,喜欢文学诗词,喜欢美术,喜欢武侠与武术。而这些爱好在不经意中,都成为她作为一名“好大夫”最好的注脚。
追求


1989年,朱丽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并留在了当初实习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当初带她的一位老师夸她“小姑娘手挺巧的,适合干外科”,她便有了做手术的冲动与憧憬。

当年面试并留她在耳鼻喉科的便是参与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并在1973-1991年担任科主任的李哲生教授,她的导师是李学佩教授——一毕业,她便受教于耳鼻喉科这些著名的前辈们,于她而言,这是不可多得的人生际遇。20世纪90年代初,李学佩教授便鼓励朱丽开展鼻内镜手术的研究与实践。她坦言,当时国内许多医生还不太认可这项技术,是李学佩教授引导她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朝圣之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开展此项手术的科室之一。

经过多年的历练,包括在德国马尔堡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习、培训及多次国际会议的学习,朱丽逐渐成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鼻科的领路人,并在学界赢得较高的声誉。

朱丽擅长鼻内镜微创手术。鼻窦肿瘤,以前需要在面部皮肤切开很长的口子才能将肿瘤切除,但现在在鼻内镜下,在鼻腔内冷光源明视下,就可以将肿瘤切除得更彻底,而面部完全没有刀口。由于讲究安全界及块切除,经朱丽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很多人延长了存活期。有一次出门诊,一位病人很开心地跑来和她打招呼——那是她20多年前的一位患者,当初患了恶性度极高的黑色素瘤,朱丽主刀为她进行了切除术,如今仍然健康幸福地生活着。鼻腔、鼻窦位于颅底,以前需要开颅手术才能治疗的一些疾病,近年来通过鼻腔从颅底进行手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经朱丽修补的脑膜脑膨出、脑脊液漏患者,全部一次成功。
朱丽还主张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她与成型科教授李东合作的鼻外伤外形与功能I期重建术,堪称强强联合的典范。患者一次手术,解决两大问题,减少痛苦及费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患者。有一位俄罗斯青年慕名前来手术后,又将他的父亲、叔叔都介绍来找朱丽做了同样的手术,获得了完美的外形与顺畅的呼吸。此外,朱丽与眼科教授田彦杰合作的眶内壁外伤后重建术,也是国内此领域最好的联合之一。

在从医的过程中,朱丽一直在追求她医术上的极致。她打了个比方,说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是需要在脚底下垫块石头才能够得着眼前的东西,慢慢地够着了却还有第二样东西等着她去够。就这样,不断地在脚下垫石头,“医学就是这样的,永远有新问题,永远需要学习,永远需要做到极致,在生命和疾病面前,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朱丽说,“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感到自己可能慢慢成熟了一些,胆子大了一些。” 因为 “可以垫在脚下的东西没那么多了”。

“朱大夫的手术做得很漂亮”这是许多医生慕名前来学习的原因。“朱大夫的手术做完很舒服”,这是大量患者经过口口相传前来求医的原因。朱丽自此一路前行,时刻警醒。而来自于患者所言“舒服”两字所蕴含的希望在朱丽心中成为她最大的动力。她把每一个手术都视为自己的“作品”,在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她要求自己做到出血少、术腔干净、动作娴熟,有行云流水的感觉。 “当医生终究是收获大于付出,成就感满满”,她甚至在下手术台的时候会有非常“兴奋”的感觉,特别想“夸一夸”认真而努力的自己。
期望


不管老牌科室还是新兴科室,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是学科走在行业前列的“法宝”。北医三院耳鼻咽喉科在多位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入选原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复旦版排名位居前二十。朱丽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大,挑此重担后期望科室能更上一层楼,并在专业上独具特色。

从上世纪开始,李哲生主任在国内率先举办全国性的颞骨解剖培训班,以后每年一期,传承至今,盛名不衰,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耳科专家。朱丽在国外学习期间参加的解剖班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更深刻认识到解剖对手术的重要性。她就任主任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多维精准鼻颅底精品课程学习班。朱丽请来了全国鼻科领域顶尖的各位“大咖”们,聚焦解剖,为来自全国的鼻科医生做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她喜欢做这样的事,认为这样的培训班能够给行业带来先进的技术、规范的治疗方案,能够朝着最前沿的技术和治疗迈开大步。同时她也要求学生和年轻医生要多参加各种学术培训,迅速成长。她希望,能树立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在业界的“品牌”,不论是医生还是技术。

朱丽最近正在看一本《人工智能真的来了》的书。人工智能是她这几年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也是她主导的重要课题之一。她希望这项研究能使人工智能广泛用于基层医院的标准化和同质化的辅助诊断及治疗,提高整个行业的诊疗水平,更进一步,她希望能开发一套诊疗系统,用于患者的慢病管理。同理,对3D打印技术在鼻科治疗和手术中的应用、最新的区块链等技术,她也持同样开放、学习、研究的态度。每一项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出现时,这些新兴技术与医疗技术能够不断融合,成为影响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朱丽对此一直持有非常积极的心态。就像当初她的导师鼓励她一样,她也热切地鼓励她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探索、研究这些新兴、前沿的技术,“做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的特色”,这是她的夙愿。

朱丽提起科里的年轻医生们总是一脸骄傲,“我们的医生和学生都很优秀,科研临床齐头并进。”这里,有北医三院耳鼻喉科的精神传承,也有她和专家团队的严格要求。“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这是她对科室医生和学生的要求,也是期望。
清醒


有人说,医学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也有人说,医学是基于科学的艺术。医学和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本质的联系。朱丽是东北人,可是她外表娇小,性格温和。更有趣的是,她兼具东北人的豪气与南方女子的温婉,有着医生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敏感。

她练过2年的武术,年轻时候还曾经跟一位迪斯科冠军学过跳舞,她还热爱楚河汉界的厮杀与谋略。虽然现在无法感受她的飒爽英姿,但还是很好奇一位女医生的人生兴趣。从上大学起,朱丽的业余时间更多地奉献给了诗歌、文学和绘画。她读普希金、雪莱、泰戈尔、舒婷和北岛,她乐此不疲地读《约翰·克利斯朵夫》,高兴了就自己写几首诗,不惜路远跑去看大家的画展。当医学研究走入瓶颈、工作陷入挫折之时,她说这些艺术是抚慰她的心灵之光。

朱丽说:“只有医学是远远不够的。”文学的种子在她心里根植下了善良、宽容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而这些是一个医者最应当具备的品德力量和情怀——这种力量和情怀,可能体现在与患者的沟通中,与同事的交谈中,与学生的指导中。她出门诊,总是秩序井然、态度温和;她查房,让人如沐春风;她手术,专注而追求完美——在遇到情绪急躁的患者时,她尽量像春风化雨般开导病人。

她喜欢普希金的大气平和、自由奔放,也喜欢中国武侠小说里的侠义人生。这些都深刻融入到她作为医者的身份中。她笑称自己很像金庸小说里的郭靖,这也是她最喜欢的人物——不那么聪明,却憨厚勤奋;不那么机灵,却有勇有谋。其实,朱丽说得保守了,侠之大者,有大智慧,有大爱,这或许是她一直青睐郭靖的原因。

在朱丽看来,医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有着对生命和人文的渴求与热爱。这些,都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好,成为更优秀的医者。


    关注 健康与营养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