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模特惹争议|是“真爱国”还是“假正义”?

 

不断降低的“辱华”门槛与被裹挟的民族情绪...

前两日,VOGUE美国版官方Instagram上分享了女孩TinGao的一张照片,一时引发网友对西方时尚界刻板印象和文化多元化的讨论。
被奉为“时尚宝典”的《VOGUE》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时尚杂志品牌之一,深受全世界时尚爱好者喜爱,其官方Instagram发布的照片也常常是时尚界的审美风向标。
在VOGUE本次发布的Instagram照片中,一位华裔女孩具有罕见的很宽的山根、远距离眼距和细长的眼睛。图片旁边的配字称:这位叫TinGao的女孩“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但是国内网友对VOGUE的描述似乎并不买账。一些网友将VOGUE的这组照片解读为是对亚洲人的歧视行为,这种说法很快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赞同并广泛传播,部分大V也将其当做一件蔓延出时尚界的政治事件,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
(对VOGUE“辱华”的质疑截图)
01

审美霸凌与拥抱多元之争
据VOGUE介绍,TinGao是在英国伦敦时装学院留学时被Anti-Agency模特公司的一名助理发掘,而后走上模特之路的。

Anti-Agency可不是一家普通的模特公司,该机构以打破传统审美为荣。该公司在简介上如是写到:我们专注于寻找国际范围内在个人风格和才华上最具代表性的男孩女孩。我们专为真正活在最前沿探索音乐、时尚、艺术插画等行业的人服务。

(Anti-Agency的简介)
打开他们的官方网站就会发现,该公司旗下的模特涉及各个不同种族和国度,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风格均另类独特,处于传统大众审美的盲区。

(Anti
-Agency旗下模特)
在同期,除了TinGao之外,VOGUE还拍摄了其他一些非大众审美范畴内的模特,她们来自于各个种族,不过都隐隐契合了一个主题——“个体独特性与吸引力”。
当然同时,以VOGUE为代表的各大时尚品牌与杂志也一直在极力迎合主流审美的偏好和趣味,热衷于邀请范冰冰、高圆圆、何穗以及奚梦瑶等在中国大多数民众眼里认为是“美的典范”的大牌明星和模特与之合作,为之站台。
这恰好说明,VOGUE等外国时尚巨头并不是不懂主流审美和先锋时尚之间的分歧,也不是对所谓的亚洲或华人面孔存在着一如既往的“刻板印象”;而只是想要在某些特定的设计理念和情境下,挑战传统审美观念,去拥抱另一种可能。

时尚和美本身就不全然对等。如果说美在一个社会里,尚且有一条普遍得到公认的标准的话,时尚则因不断处于被突破和重塑的过程中,而更多地呈现出尝试性和不稳定性特征。
(网友对模特TinGao长相的评论)
时尚在更多时候是一种符号生产与态度宣扬。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尝试突破一方或者几方所约定俗成的对于美的判断标准,以及隐藏在这标准之下的话语权结构。它让一些小众的、甚至是另类的样貌形态和审美偏好得以进入公共视线和讨论空间,并在喧哗的过程中,让个体有机会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化书写,表达凸显自我的渴望。

(Anti
-Agency旗下模特)
所以,既然时尚的本质就是对于独特的追求,并且VOGUE本次的宣传也没有打上所谓“亚洲风韵”、“神秘东方”等具有明显指向性的标签,而是在更多元的种族背景下追寻“个人的独特吸引吸引力”,那么我们最多只能对这一设计理念表示不认同,却不能够将其上升到“辱华”层面加以苛责。
02

共同荣辱观背后大行其道的民族主义
这么强烈的质疑之声不会凭空出现。

实际上,网民们对于VOGUE歧视与矮化亚洲人的质疑是基于对西方文化霸权的警惕与防范。霸权确实存在并且由来已久,亚裔演员在好莱坞历来得不到重用、薪酬明显低于白人,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来ZARA和VOGUE的歧视风波,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人对于“辱华”的敏感已似乎经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

这和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不无联系。一个国家随着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必定会加入国际话语权和自身文化解释权的争夺之中。于是,这种国家层面的主体意识的增长,很容易便会外化为每个公民的实际行动。





从《战狼》到《流浪地球》,从撤离华侨到拯救地球,这些强调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影视剧的火爆足以说明,国人越来越希望中国形象与声音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而任何非正面的刻画与描述,都很容易被认为是“别有用心”。

在18年末D&G辱华事件中,广告主刻意使用了“筷子”这一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片中的中国模特在英语画外音的“教导”下进餐,这里的歧视意味显而易见。于是在舆论的声讨下,D&G当晚在上海的年度大秀最终如愿被相关部门叫停。
如果说D&G事件是爱国主义的胜利,那么随后的ZARA和VOGUE“辱华”风波,则是部分人士借由民族主义炮制出来的精神胜利。

不久前的2月份,西班牙时装品牌ZARA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中国模特李静雯的广告海报。广告中的模特长了不少雀斑,并且看起来也没经过充分的后期修图,于是引起了不少国内网友对于ZARA故意“辱华”的质疑。
未经修饰或另类不同的面孔,在这些网友眼里成了被故意“丑化”的形态,并延伸为“辱华”的证据,以此在公共空间中大量援引、施压。而更多的网友在这种言论的煽动下聚集起来,在“爱国”外衣的包装下肆意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或许就是鲁迅所说的“爱国的自大”吧。


(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随想录》节选。文章中,鲁迅提出了“个人的自大”与“爱国的自大”两种“自大”类型的人,前者一般思想见识较高,且敢于向庸众宣战;后者则习惯把本国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一旦遇到攻击就聚集起来“一阵乱噪”。
在本次事件中,网友质疑VOGUE“辱华”言论背后,或许掺杂着一丝民族荣誉与自豪感,但更多的却是网络民族主义等复杂的类意识形态在悄然作祟。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或情感,民族主义大致强调对所属民族的忠诚和奉献,但同时还夹带着“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以及保护本民族文化和利益、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和利益等意识。在ZARA和VOGUE“辱华”风波中,这种负面情绪在个别言论的煽动下被肆意激活并传播。

(网友评论截图)
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思潮中的非理性、傲慢、偏执、排外等令人不安的情绪被无限放大,并得以尽情宣泄的话,则很可能使得公共空间和社会陷入盲目混乱的境地,从而丧失了理性讨论的机会和余地。前些年反日游行中打砸日系车、伤害无辜车主的行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合理地维护本国形象与文化的行为固然值得称赞,但如若因为过于急切地想要夺回自身文化解释权而滥用“辱华”概念的话,则难免陷入鲁迅所言“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状况之中,“这种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很卑怯”。
THE END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日刻:VOGUE模特事件,我记不清这是外国大牌第几次“辱华”了

[2]雒有谋,李霞.激荡与合流:网络空间的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49-52.


    关注 知著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