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这么有文化底蕴,为何要改名张家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用在张家界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张家界就是靠着景区独特的旅游...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用在张家界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张家界就是靠着景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不但扬名世界而且大赚特赚。很多人都知道张家界改名以前叫大庸,而且觉得大庸这个名字虽然不如张家界知名度高,但更有文化内涵。张家界和大庸有何渊源呢?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之中。武陵山是盘踞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带的大山脉,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武陵山处在我国第2阶梯与第3阶梯过渡带,主峰是位于贵州铜仁市的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梵净山。武陵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进入湘西、鄂西,独特的地质构造,塑造了奇山异峰,深谷险壑等千姿百态的奇特地貌景观,为后来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很多游人慕名来张家界旅游,张家界景区对很多游人来说是个笼统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要去的景区实际上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包括武陵源区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当然这几个景区都在张家界市的辖区之内,换句话说景区是由张家界市统一管辖。



张家界下辖两区两县: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但是在张家界市成立之前,景区实际上是由湘西和常德共有的,因为现张家界市城区永定区(原大庸县)和桑植县当时是隶属于湘西自治州,慈利县原隶属于常德市,武陵源区当时不存在,只是慈利县下辖的军地坪镇。换句话说,就是武陵源景区原是大庸县、桑植县和慈利县三县交界地区,每个县都占一块区域。



因为发现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上世纪八十年初,张家界森林公园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庸县、桑植县和慈利县开始对武陵源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然后就是对外开放收门票费了。但是因为景区没有统一管理,各县独自运营,运营效率并不高。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在张家界多处取景的影片《阿凡达》播出以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然这是后话。



在刚成立之初,为了统一管理,更好地开发景区的潜力,国家对和景区相关的县进行了整合。1985年大庸县撤县设市(县级市),1988年又升级为地级市,同时将原常德市慈利县、原湘西州的桑植县划入大庸市管辖,并设立永定区和武陵源区。1994年,大庸市又改名为张家界市。

张家界市的设立,就是为了对武陵源旅游资源进行更好地开发和管理。如果三县不是分别隶属于湘西和常德,而是属于其中一个的话,张家界市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



有些人认为,张家界这个名字不如原来的大庸有内涵,确实是这样的。大庸这个名字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渊源。张家界这里古代是古庸国的地盘,建立古庸国的是庸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庸人自扰这个成语,建立古庸国的就是他们。

庸人其实一点都不平庸。庸国,古代称“上庸”,春秋时期兴起于湖北竹山一带,国都在今天的湖北十堰市,庸国的地域很辽阔,鼎盛时期是地跨长江至汉水的大国,跨陕南、鄂西、蜀北、湘西北一带。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集结八个诸侯国,其中庸国为八国之首,实力相当强大,而且庸人善战,史书记载“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不过,也是因为过强的缘故,让邻居秦、楚、巴几国不安,三国联合起来灭了庸国。



庸国被灭后,部分庸人逃至湘西北张家界天门山一带,重新建立庸国,称为“下庸”,都城就在今大庸溪与澧水交界处的金三角平原,这就是张家界原来叫大庸的原因。这里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宛若世外桃源,使庸人远离各方势力争霸中心。晚清太平天国运动义军首领石达开路过大庸时,曾有感当地民风淳朴,惊叹曰:“大庸,古庸国是也。”



解放后,大庸县划归湘西州管辖。1958年,在大庸建立国营林场,张家界原本是个小山村的名字,类似的还有袁家界、杨家界,林场就叫张家界林场。1982年,在张家界林场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村由公园代管。



随着张家界在旅游界出了名,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1994年,大庸改名为张家界。虽然改后的名字少了些人文内涵,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大庸的这次改名在国内众多改名的县市中无疑是最成功的。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科普张家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