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和尚如何玩转苏轼 黄庭坚 秦观 王安石^-^…

 

惠洪遥望苏轼当年风采,想起自己一生际遇,涕泪交加,呜咽不止。...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配图 
刘松年 
西园雅集 局部
01
古时候,村里有个老秀才,写书,写到皇帝和皇后两口子在家吃饭,是这么描述的:皇帝和皇后早晨吃的是香香的肉包子,一个人就吃了10个,中午,还是肉包子,晚上还是肉包子。吃的爽啊。天天都吃肉包子。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
02
北宋咸平元年,一个叫李庆孙的人进京赶考,高中探花。

立马成了当时东京汴梁城的大红人。

不久他被任命为江州推官。

多年之后,他写诗回忆当年的美好时光: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题诗名为《富贵曲》

年轻的时候,我的名字是刻在玉做的篆牌上,宣读的榜文上的字是金子做的。

《富贵曲》一出,很快风行全国、传唱大江南北。

《富贵曲》很快传到诗人晏殊的耳朵里,晏殊对此嗤之以鼻:“这哪里是什么富贵曲,分明是乞丐曲,金啊玉啊,就像街上那些暴发户,手上那么粗的金瘤子,脖子上那么重的金链子,就像狗链子一样,一看就是穷人假装富贵人家。真正的富贵曲,应该是这样: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他拿出了自己的那首无题诗。
无题
宋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其实,整个宋代,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富贵繁荣的国度,在富庶这个层面上,无论前面的汉唐,还是后来的明清,都无法与宋媲美。
刘松年 宫女图 局部


富贵,不是穿金戴银,而是一种雅致的格调,好整以暇的意境。

还有一点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寂寞。
03
有一个宋代的和尚,名叫惠洪,从他的经历上,我们看看宋人的雅致和格调是怎样的。

惠洪,原来姓喻,自号寂音尊者,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出生,江西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

他的真名是什么,今已无从考证,惠洪是假名,是他冒用一个叫做惠洪的僧人的名字。

也就是说,贫困少年喻某某十四岁父母双亡,于是去了三峰靓禅师那里当了童子,学习了一些知识,18岁那年,他冒用了一个惠洪和尚的名字,自此,变成了惠洪和尚。

一直居住在江西庐山归宗寺。

黄庭坚也是江西人,偶遇青年惠洪,觉得此人有文采,便教了一些诗词知识。

惠洪很懂得刷流量,蹭知名度,他专蹭名人,交游广阔,和苏轼说自己和黄庭坚是好朋友,又和秦观说自己和苏轼是好朋友,又和王安石说自己和苏门四学士都是好朋友。

又和宰相张商英说自己和那一帮文人都是好朋友。

他的朋友圈很快就显示他在和一群名人混圈子。

他游走于江湖之上,寄居于河海之间,往来东吴、衡山等地,后来住金陵清凉寺。

总之,他的人气是蹭蹭蹭暴涨,结果,人怕出名猪怕壮。

有人知道他的底细,直接告发了他冒用度牒之罪。

于是,红极一时的惠洪惨遭封杀,入狱一年。

出狱之后,惠洪继续奔走于权贵之门,主要是宰相张商英和枢密郭天信的府邸。

04
时间到了政和元年,张商英和郭天信都被贬谪,惠洪再次被牵连入狱,旋即发配朱崖军,就是现在的海南岛。

在那里呆了三年之后,才被释放。

从那之后,他开始写笔记,记录自己的一生,以及自己结交的文人士大夫的趣事和对诗词的理解、心得和看法。

在他的笔记里面,黄庭坚和苏东坡是第一和第二男主角,绝大部分篇章都是记录的他俩的行为和思想,其中也夹杂了其他人的诗词评话之类,结集名为《冷斋夜话》。

《冷斋夜话》里面,流传最广的是宰相张商英的一个段子,惠洪记录说:张商英喜欢写草书,某日,张商英突然诗兴大发,来不及整理,凑手拿过一张纸,索笔疾书,龙蛇飞动,一阵酣畅淋漓之后,将笔一甩,把诗稿交给侄子:给我仔细誊写清楚。

侄子一边誊写,一边仔细辨认,由于这一次特别潦草,费了半天劲,还是有几个字认不出来,便拿过去给张丞相看,大人,您这几个字是啥字啊?

张商英拿过来,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骂道,你早干嘛了,现在才来问,我也不记得啦。

05
苏辙曾经被贬官高安。

那附近有一个云庵和尚,居住在洞山,苏辙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常常去拜访,经常来往还有一个圣寿寺的和尚,名叫聪禅师。

一天晚上,云庵和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苏辙、聪禅师三人出城去接五祖戒禅师。

睡醒后很奇怪,不久苏辙来拜访,云庵就和苏辙说了这个事情,正说着,聪禅师也来了。

苏辙笑着喊聪禅师,刚才云庵和尚还说做梦梦见咱们三个聚在一起出城呢。

聪禅师说,我昨晚也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三个出城去迎接五祖戒禅师。

苏辙大惊,难道这世界上真有同梦的事情啊?太神奇了。

三人聊了一会天,忽然有家人送来苏东坡的一封信,说是已到奉新,旦夕可相逢。

苏轼苏辙兄弟感情非常深,苏辙接到信,大喜过望,迫不及待地和云庵、聪禅师三人出城。到了二十里之外的建山寺等待。

不久,苏东坡来到。

路上想的千言万语,一见面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几个人全都沉默无言。

云庵打破僵局说,来之前我们正说梦,说我和聪禅师同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三人去城外迎接五祖戒禅师。

苏东坡惊奇地说,我八九岁的时候,经常做一个梦,梦见自己是个和尚,在陕西奔波。我母亲说生我的时候,梦见一个僧人说要来我家寄宿,说那个僧人高高瘦瘦的个子,瞎了一只眼睛。

云庵和尚也很吃惊,说,那五祖戒禅师正是陕西的和尚,高高瘦瘦的个子,瞎了一只眼睛,晚年曾在高安一带游历。

大家计算了一下五祖借禅师的去世时间,恰是五十年,而苏东坡今年正好四十九岁。

后来,苏东坡经常和云庵和尚通信,信中写道: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真可笑矣。既是法契,可痛加磨砺,使还旧观,不胜幸甚。

从那以后,苏东坡就经常穿僧衣。

06
惠洪有一个朋友叫渊材,他总是对人说,我平生有五大恨,但是不能告诉别人。

搞得别人都很好奇,一直问他是哪五大恨?

他说,我一说话,你们都说我迂腐,总是嘲笑我,所以,我不说。

那些问他的人再三恳求,并说保证不嘲笑他。

一.他终于说出了答案:

第一恨鲥鱼多骨,

第二恨金橘大酸,

第三恨莼菜性冷,

第四恨海棠无香,

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第六恨西湖龙井不早几天摘。

曾子固就是曾巩。

据说,曾巩文章写的很好,但是写诗不行。

07
黄州人潘大临,非常擅长写诗,常常有佳句,只是家庭贫困。

苏轼和黄庭坚都很喜欢和他交往。

一次,临川的谢无逸给潘大临写信说,最近写了什么好的诗没有?

寄给我几首,欣赏欣赏。

潘大临回信说,秋天来了,秋景皆是佳句,只是俗事缠身,无暇写诗。

只有昨天下午,躺在床上有点闲情逸致,听林间风雨声,得到一佳句,赶紧写在墙上:

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房租的人来了。再也没有了兴致,所以,只好把这一句寄给你。

这是成语--满城风雨的出处,出自《冷斋夜话。卷四》。

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 局部
08
书法名家米芾,性格豪放,为人诙谐。

他曾经写过一幅字,是他自己写的诗:
吾有瀑布诗,古今赛不得,
最好是一条,界破青山色。


看到的人无不惊诧,仔细看,下面的小字写着,此是白乐天奴子诗。

这是用的白居易写诗,先读给老婆婆听,听懂了,才算做成的典故。

惠洪因为和苏门四学士都很熟,所以,对他们的诗的评价也独具慧眼,他说,秦观被贬广东雷州时候,心情恓惶,那时候的广东,特别是雷州,还是蛮荒之乡,瘴疠之地,秦观写诗:
宁浦书事六首其一
秦观 
南土四时尽热,愁人日夜俱长。
安得此身作石,一齐忘了家乡。


黄鲁直被贬黔南,很坦荡,写的诗就不一样:
谪居黔南十首之一
黄庭坚
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
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惠洪说,秦观性情中人,所以,到了雷州,心中不免酸楚。

黄庭坚崇尚道家,所以很看得开,现在既然不如过去,那么,以后还不如现在,相比以后,还是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吧。

但是,他俩都不如苏轼。

苏轼被贬海南岛,比他俩都远,却这样写诗:
《赠郑清叟秀才》节选 
[宋]苏轼
安能相付予,过听君误矣。
霜风扫瘴毒,冬日稍清美。
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
澹然两无求,滑净空棐几。


惠洪说: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这样的句子,只有苏东坡才有,“则英特迈往之气,不受梦幻折困,可畏而仰哉!”
09
黄庭坚被贬宜州之时,路经长沙,与惠洪相聚,当时,只有一艘小船,却要乘坐黄庭坚全家十六口人,惠洪说,咱们去上级部门说一下情况,换个大船吧。

黄庭坚说:烟波万顷,水宿小舟,与大厦千楹,醉眠一榻何所异。

万顷波涛之上,只有咱们这一艘小船,就像万丈高楼,也不过只住一间房子,一张小床。

有什么不一样呢。

后来,一个叫王荣老的官员去观州上任,途径长江,狂风大作,七日不息。

江边的老人说,这是江神显灵,你是不是身上有宝贝啊?

王荣老很惊异,没有什么宝贝啊?

只有一个玉做的拂尘,还比较值钱一点,就把那个玉拂尘投入江中,可是,狂风一直不止。

看来不行,就把自己的端砚投了进去。

大风反而更狂暴了。

王荣老想了想,我身上还有一副黄山谷的题字扇子,写的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想,这个到底是不是黄庭坚的书法真迹,自己也没闹清楚呢。

反正只管进献试试吧。

没想到,刚刚进献进去,香火刚刚点燃,狂风突然静止,天水相照,如两镜展对,微风徐来,一顿饭的功夫,船就过了江。
10
苏轼一次对惠洪说,我年轻的时候,在凤翔做官,走到一个大山中,遇到了一家客栈,就住下了,后来,我看到墙壁上居然还有一首诗:

人间无漏仙,兀兀三杯醉。
世上没眼禅,昏昏一觉睡。
虽然没交涉,其奈略相似。
相似尚如此,何况真个是。


没眼禅,就是说闭上眼即是佛法,三杯酒下肚,浑浑噩噩就是神仙。

苏轼说,当时对我震动很大,后来我就写了《浊醪有妙理赋》: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

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岛,在那里垦荒种地,教书育人。

在苏轼之前,海南岛是文化的荒漠,从来没有人中过举,苏轼在那里开办教育,三年之后,他的学生姜唐佐首先中举,让苏轼十分开心,在姜唐佐的扇面上写道:

沧海何曾断地脉,朱崖从此破天荒。

后来,惠洪也被贬海南岛,此时,苏东坡已经去世多年了。

惠洪来到了当年苏轼曾经住过的地方,见到了当年苏轼的邻居,是一个名叫黎氏的老妇,她说,当年,苏东坡每天都来拿一些菜回去,黎氏说着,还拿出了她的宝贝----苏轼离开海南岛所写的临别诗:
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

我原本是海南岛人,只不过寄生在四川。

我向北渡海,从此我们再也不会相见了。

此情此景,我这个现代人,隔着时光之轮,也可以想见惠洪当时看到这张纸的悲怆之情。

惠洪再看文末,有一行苏轼写的小字:

新酝佳甚,求一具,临行写此诗,以折菜钱。

新酿的酒,需要以菜下酒,就以这首诗折抵菜钱。

惠洪又来到望海亭上,看见苏轼的字在柱子上:

贪看白鸟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暮潮。

几天之后,惠洪去找苏轼的学生,海南岛破天荒的举人,姜唐佐。

姜唐佐不在,姜妈妈在,惠洪说,您还记得苏东坡先生吗?

姜妈妈说,怎么会不记得。

他就是爱写诗,天天都写诗,常常来,手拿竹杖,指了指那个凳子,就坐了上去,问我,唐佐在家吗?

我就说,去村子里了,一会就回来,你等他一会。

他就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啊写啊的,写完了,就说,等唐佐回来,务必让他看看啊。

惠洪很激动,问道,那张纸还在吗?

姜妈妈说,在啊。

就颤巍巍拿出她的宝贝,苏轼在那上面写着:
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空龈;
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


苏东坡在这里引用的是唐朝张巡和颜真卿的故事。

惠洪遥望苏轼当年风采,想起自己一生际遇,涕泪交加,呜咽不止。


    关注 历史教师王汉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