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助力抗癌

 

肿瘤周刊(第21期):随着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纳米技术已经被运用于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有助于提高癌症疗效和改善预后。...



肿瘤周刊(第21期)


多功能仿生纳米技术—提高化疗效果的”助推剂“

Small[IF:9.598]

① 缺氧促进肿瘤耐药和免疫逃逸,损害化疗疗效;② 本文合成的新型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搭载生氧催化剂CAT和化疗药物DOX为内核,并使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膜为外壳的纳米颗粒;③ 该纳米颗粒的外壳使其有效靶向并聚集在肿瘤部位,内核的CAT催化提高氧含量,下调HIF-1α和PD-L1的表达,增强DOX的化疗效果和免疫反应;④ 该纳米颗粒与PD-1抗体联用能增加CD8+ T细胞的浸润,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抗肿瘤效果,延长复发的时间,抑制肿瘤的转移。

A Multifunctional Biomimetic Nanoplatform for Relieving Hypoxia to Enhance Chemotherapy and Inhibit the PD-1/PD-L1 Axis
2018-07-01, doi: 10.1002/smll.201801120

【主编评语】本文中的纳米平台能有效缓解肿瘤的低氧环境,联合DOX化疗能够通过抑制PD-1/PD-L1增强抗癌效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叶开)



抗癌新工具:新型纳米囊泡

ACS Nano[IF:13.709]

① 胞外囊泡是一种药物载体,但其无法大规模生产、质控差且分离纯化繁琐;② 巯基封闭诱导形成的纳米囊泡(NIbS)可用于装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和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相比,其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能有效减缓肿瘤生长并提高生存率;③ 该纳米囊泡,易于制备,能够在保持较高给药效率的同时,避免肝肺非特异性药物截留;④ 与商业化脂质体制剂相比,NIbS显示出高效的抗癌效果,可改善细胞摄取,促进细胞内药物释放,并在肿瘤中靶向积累。

Cancer Cell-Derived, Drug-Loaded Nanovesicles Induced by Sulfhydryl-Blocking for Effective and Safe Cancer Therapy
2018-09-25, doi: 10.1021/acsnano.8b05377

【主编评语】来源于癌细胞、由巯基封闭诱导形成的纳米囊泡(NIbS)可作为药物载体有效治疗癌症(@叶开)



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聚合物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Chem[IF:14.104]

① 刺激响应聚合物—包括颗粒、薄膜及水凝胶,在药物递送及组织工程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单一刺激响应材料,无法应对肿瘤微环境复杂多变的生理条件;② 肿瘤微环境及肿瘤相关细胞器的pH值均较低,故多元响应大多涉及pH变化;③ 其他响应条件包括还原酶、温度、离子强度和类型、酶、二醇、机械力,光刺激等;④ 聚合物响应刺激后发生包被崩离或聚合解聚、膨胀收缩等变化;⑤ 如果聚合物在给药后长时间存在于组织中,那么材料的临床应用将受到限制。

Multi-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 Particles, Films, and Hydrogels for Drug Delivery
2018-09-13, doi: 10.1016/j.chempr.2018.07.002

【主编评语】相对于发展较成熟的小分子器件和无机纳米材料,由聚合物发展而来的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体系稳定性,使用寿命将大大延长,这将为高分子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叶开)



纳米颗粒对术后免疫治疗的调节是否长效且安全?

Nature Nanotechnology[IF:37.49]

① 肿瘤术后复发是一个常见问题。研究发现小鼠肿瘤切除伤口处局部应用纳米颗粒凝胶免疫治疗,可激活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② CD47抑制免疫反应。陈等人将抗CD47抗体(aCD47)包裹在纳米颗粒凝胶中,在伤口处缓释抗体,aCD47与CD47结合,重新激活免疫反应。③ 纳米颗粒凝胶于伤口处均匀分布,3周后被完全降解,副作用小。④ 与PD-1抗体联用,可进一步改善纳米颗粒疗效。⑤ 该法尚需验证,有望成为长期控制肿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Surgical wound immunotherapy
2018-12-10, doi: 10.1038/s41565-018-0328-3

【主编评语】CD47抗体与CD47结合可重新激活免疫反应,用于包载的纳米颗粒凝胶降解快且副作用小,与PD-1抗体联用,可进一步改善纳米颗粒疗效。综上所述,应用纳米颗粒包载CD47抗体针对抑制肿瘤术后复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有助于在未来更好地促进肿瘤术后康复。(@叶开)



TLR4激动剂纳米疫苗与纳米药物的联合应用

Small[IF:9.598]

① 虽然免疫检查点阻滞是一项突破,但这种疗法在大多数患者中并没有显著的临床效益。② 研究人员设计开发了一种纳米结构的TLR4激动剂肿瘤疫苗,能够显著抑制PD-1/PDL1的活性。③ 该疫苗与MPLA (FDA批准的TLR4激动剂)相比,能够与胶束包载的纳米颗粒进行有效的相互作用。④ 纳米疫苗激活抗原特异性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物,记忆反应水平显著升高。⑤ 这种纳米疫苗结合PD-L1的检查点抑制是改善TLR4激动剂癌症免疫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Cancer Immunotherapy of TLR4 Agonist-Antigen Constructs Enhanced with Pathogen-Mimicking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and Checkpoint Blockade of PD-L1
2018-12-20, doi: 10.1002/smll.201803993

【主编评语】TLR4激动剂纳米疫苗能够显著促进抗原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物,记忆反应水平显著升高,该疫苗能够与胶束包载的纳米药物形成协同作用,是药物免疫联合治疗中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叶开)



抗癌免疫疗法递送系统“新秀”——C16-CP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6.735]

① 有效的肿瘤治疗需要疫苗递送系统的帮助以引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② 作者合成了一种新型细胞膜粘附疫苗载体-n-十六烷基磷酸胆碱(C16-CP),并评估了模型抗原卵清蛋白(OVA)的递送和抗癌治疗;③ 发现磷酸胆碱(CP)组对磷脂酰胆碱具有静电吸引力,阳离子脂质C16-CP通过静电吸引和疏水相互作用与OVA相互作用;④ C16-CP可以细胞膜结合并促进细胞内化引起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⑤ 评估了C16-CP协助抗原递送的潜力,以开发新的疫苗递送系统。

Cell membrane adhesive n-hexadecyl choline phosphate as vaccine delivery systems for anticancer immunotherapy

【主编评语】将疫苗载体C16-CP引入疫苗配方中,使得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杀伤和抗肿瘤能力更强。(@叶开)



给药载体技术获重大突破!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IF:13.66]

① 纳米载体可有效提高药物靶向性,但生物屏障具有阻碍作用;② 生物屏障包括单核吞噬系统,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位点特异性外溢和组织积累,细胞膜运输和胞内分隔;③ 载体尺寸对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有显著影响;形状对巨噬细胞摄取、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等体内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表面电荷对肿瘤的聚集浸润有显著影响;④ 疏水性决定了其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硬度低的纳米载体在肿瘤中积累较多;⑤ 理化和表面特性对体内毒性也具有调控作用。

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n in vivo fate of drug nanocarriers
01-03, doi: 10.1016/j.addr.2019.01.002

【主编评语】过去大多化学药物对于肿瘤细胞和病毒细胞杀伤力极强,由于不具有特异性,同样杀伤正常健康细胞,而不得不有限使用或限制使用。而纳米载体能赋予药物特异性和长半衰期,其药效得以在目标细胞充分释放,大幅降低毒性就可实现理想疗效。(@叶开)



多肽凝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应用

Advanced Materials[IF:21.95]

①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前景广阔,但仍存在患者客观应答率低以及副作用大等弊端。②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活性氧多肽凝胶,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的活性氧水平,持续释放PD-L1抗体(aPD-L1)和免疫抑制酶抑制剂(D-1MT)两种药物,实现了联合免疫治疗。③ 体内研究表明,与等剂量游离药物相比,包载aPD-L1的水凝胶能天然刺激免疫细胞浸润,提高抗肿瘤效果。④ 这种活性氧多肽凝胶有望作为一种局部给药方式,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Injectable Bioresponsive Gel Depot for Enhanced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2018-07-01, doi: 10.1002/adma.201801527

【主编评语】研究发现活性氧多肽水凝胶能够天然刺激瘤内免疫细胞的侵润,显著提高抗肿瘤效果。该水凝胶有望作为一种局部给药方式,开启肿瘤联合免疫靶向治疗新篇章。(@叶开)



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耐药难题有望解决!

Cell[IF:31.398]

① 黑色素瘤中的微小残留病灶(MRD)表现出细胞的空间异质性,细胞状态转变能够促使不同耐药状态的共同出现;② 核受体RXRG驱使的神经嵴干细胞(NCSC)的转录是其中一种耐药的转录状态;③ RXR拮抗剂可以减少MRD中NCSCs的积累并延缓了耐药性的发生;④ 靶向RXR信号有延缓甚至避免黑色素瘤复发的潜力;⑤ 基因调控网络结构重编程可以在治疗上用于限制细胞异质性,从而控制疾病进展和治疗耐药性。

Toward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Directed Therapy in Melanoma
2018-08-09, doi: 10.1016/j.cell.2018.06.025

【主编评语】肿瘤复发是由一小部分残留或耐药细胞驱动的,这些细胞传统上被称为微小残留病灶(MRDs),MRD机制涉及突变耐药、非突变耐药、肿瘤干细胞等多种假说。对于MRD的识别、定性和靶向性很可能改善预后。(@叶开)



黑色素瘤晚期患者联合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IF:8.374]

① 实体瘤患者偶尔出现癌旁白血球(PH)激增(>10万/μl)或癌旁类白血病反应。② 一例72岁女性黑色素瘤患者,右腿近端溃疡性肿块,无症状单侧脑转移。③ 对该患者采取伊匹单抗和纳武单抗联合治疗,2天后血检发现白细胞与嗜中性粒细胞激增,C型反应蛋白(CRP)升高,右腿肿瘤创面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④ 2周后患者肿瘤进展和PH明显改善,决定联合治疗5周后使用纳武单抗单药治疗。⑤ 尽管PH在治疗60天后自行消退,但患者仍死于进行性疾病。

Paraneoplastic hyperleucocytosis in a melanoma patient after initiation of ipilimumab and nivolumab combination therapy
2018-10-30, doi: 10.1186/s40425-018-0430-y

【主编评语】癌旁白血球激增(PH)是黑色素瘤患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通常与肿瘤的快速进展和有限的存活率有关。免疫学因素可能在PH的发展中发挥致病作用。因此,PH被认为是伊匹单抗和纳武单抗联合治疗中一种非常罕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为了及早发现PH并发症,我们可以在联合治疗的前几个月监测G-CSF的血液水平。(@叶开)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yutouyl,陈天盈,乔玲,叶开,张虎,彩虹,尤老师,刘老师



版权声明:此公众号属纯公益性。我们注重分享,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
info@xinhuakangmei.com


    关注 新华云健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